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12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壳体和阀芯,所述主壳体和阀芯螺纹连接,所述主壳体包括按压端、入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阀芯包括阀体上盖和阀体下座,所述阀体上盖与阀体下座内部中空并且相互连通,所述阀体下座内部设置有铜杆以及外密封环,所述阀体下座包括出水部,所述出水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沿着出水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出水部外部与主壳体内侧配合设置,留有供水体流出的空间,所述阀体下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漏出的下座外密封圈。

Water outlet structure of lower seat of valv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经常会发生漏水的情况,当发生漏水而没有人发现时,则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该出水结构简单并且不易损坏,从而造成漏水现象,并且生产成本较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包括主壳体和阀芯,所述主壳体和阀芯螺纹连接,所述主壳体包括按压端、入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阀芯包括阀体上盖和阀体下座,所述阀体上盖与阀体下座内部中空并且相互连通,所述阀体下座内部设置有铜杆以及外密封环,所述阀体下座包括出水部,所述出水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沿着出水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出水部外部与主壳体内侧配合设置,留有供水体流出的空间,所述阀体下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漏出的下座外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铜杆上方依次设置有弹簧、转动件以及阀体按钮,所述弹簧一端与铜杆相抵,另一端与阀体上盖相抵,所述阀体按钮和转动件配合转动,所述阀体按钮上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方设置有按压盖,所述按压盖与螺纹杆配合连接,所述阀体按钮与按压盖固定,所述阀体按钮上设置有齿轮,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与齿轮相互配合的齿槽,所述转动件下方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设置于转动件内部并且与阀体上盖相抵触,所述钢珠用于辅助转动件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盖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流出的上盖外橡皮,所述阀体上盖外侧面设置有阀体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端至出水端的距离为30mm-80mm,所述按压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所述出水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所述入水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所述入水端与墙体的距离为20mm-100mm,所述阀芯高度为20mm-6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水体从入水端流入,流经出水口侧面,再从出水口下端流出,铜杆用于控制出水口的开放以及关闭,通过阀体上盖和阀体下座螺纹连接,该种连接方法不仅方便拆接,而且容易生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阀体上盖和阀体下座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容纳铜杆,通过外密封环的设置,能够有效阻断水体流通。2、阀体按钮上方设置螺纹杆,螺纹杆用于阀体按钮和按压盖连接,当按压盖向下按压,转动件转动(钢珠的作用在于辅助转动件转动),阀体按钮上的齿轮卡入另一齿槽内,弹簧压缩,铜杆向下移动,铜杆上的外密封环与出水口相抵触,水体被阻隔。3、通过上盖外橡皮和阀体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体漏出。附图说明图1为主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阀芯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阀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主壳体;11、按压端;12、入水端;13、出水端;2、阀芯;21、阀体上盖;22、阀体下座;23、出水部;3、铜杆;31、外密封环;4、出水口;5、下座外密封圈;6、弹簧;61、转动件;62、阀体按钮;7、按压盖;8、齿轮;81、齿槽;82、钢珠;9、上盖外橡皮;10、阀体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包括主壳体1和阀芯2,所述主壳体1和阀芯2螺纹连接,所述主壳体1包括按压端11、入水端12以及出水端13,所述阀芯2包括阀体上盖21和阀体下座22,所述阀体上盖21与阀体下座22内部中空并且相互连通,所述阀体下座22内部设置有铜杆3以及外密封环31,所述阀体下座22包括出水部23,所述出水部23设置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沿着出水部23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出水部23外部与主壳体1内侧配合设置,留有供水体流出的空间,所述阀体下座2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漏出的下座外密封圈5。水体从入水端12流入,流经出水口4侧面,再从出水口4下端流出,铜杆3用于控制出水口4的开放以及关闭,当铜杆3向上移动时,铜杆3上的外密封环31刚好封进出水口4,当铜杆3复位时,铜杆3上的外密封环31向下移动,水体从出水口4处流出,通过阀体上盖21和阀体下座22螺纹连接,该种连接方法不仅方便拆接,而且容易生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阀体上盖21和阀体下座2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容纳铜杆3,通过外密封环31的设置,能够有效阻断水体流通。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铜杆3上方依次设置有弹簧6、转动件61以及阀体按钮62,所述弹簧6一端与铜杆3相抵,另一端与阀体上盖21相抵,所述阀体按钮62和转动件61配合转动,所述阀体按钮62上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方设置有按压盖7,所述按压盖7与螺纹杆配合连接,所述阀体按钮62与按压盖7固定,所述阀体按钮62上设置有齿轮8,所述转动件61上设置有与齿轮8相互配合的齿槽81,所述转动件61下方设置有钢珠82,所述钢珠82设置于转动件61内部并且与阀体上盖21相抵触,所述钢珠82用于辅助转动件61转动。阀体按钮62上方设置螺纹杆,螺纹杆用于阀体按钮62和按压盖7连接,当按压盖7向下按压,转动件61转动(钢珠82的作用在于辅助转动件61转动),阀体按钮62上的齿轮8卡入另一齿槽81内,弹簧6压缩,铜杆3向下移动,铜杆3上的外密封环31与出水口4相抵触,水体被阻隔。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阀体上盖2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流出的上盖外橡皮9,所述阀体上盖21外侧面设置有阀体密封圈10。通过上盖外橡皮9和阀体密封圈1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体漏出。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压端至出水端的距离为30mm-80mm,所述按压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所述出水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所述入水端的端口直径为10mm-40mm,入水端与墙体的距离为20mm-100mm,所述阀芯高度为20mm-60mm。作为生产过程中的最优选方案,按压端11至出水端13的最佳距离为52mm,按压端11的端口直径为24mm,出水端13的端口直径为20.4mm,入水端12的端口直径为20.4mm,入水端12与墙体的距离为54mm,阀芯2高度为41.1mm。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包括主壳体(1)和阀芯(2),所述主壳体(1)和阀芯(2)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包括按压端(11)、入水端(12)以及出水端(13),所述阀芯(2)包括阀体上盖(21)和阀体下座(22),所述阀体上盖(21)与阀体下座(22)内部中空并且相互连通,所述阀体下座(22)内部设置有铜杆(3)以及外密封环(31),所述阀体下座(22)包括出水部(23),所述出水部(23)设置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沿着出水部(23)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出水部(23)外部与主壳体(1)内侧配合设置,留有供水体流出的空间,所述阀体下座(2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漏出的下座外密封圈(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包括主壳体(1)和阀芯(2),所述主壳体(1)和阀芯(2)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包括按压端(11)、入水端(12)以及出水端(13),所述阀芯(2)包括阀体上盖(21)和阀体下座(22),所述阀体上盖(21)与阀体下座(22)内部中空并且相互连通,所述阀体下座(22)内部设置有铜杆(3)以及外密封环(31),所述阀体下座(22)包括出水部(23),所述出水部(23)设置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沿着出水部(23)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出水部(23)外部与主壳体(1)内侧配合设置,留有供水体流出的空间,所述阀体下座(2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体漏出的下座外密封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体下座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杆(3)上方依次设置有弹簧(6)、转动件(61)以及阀体按钮(62),所述弹簧(6)一端与铜杆(3)相抵,另一端与阀体上盖(21)相抵,所述阀体按钮(62)和转动件(61)配合转动,所述阀体按钮(62)上方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设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跃博阀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