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87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涉及地下井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雨水会进入地下井,潮湿的空气会进入室内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防水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组支撑柱,所述进风百叶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进风百叶的两端壁且位于其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供转轴插设并且转动的转孔,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内开设有与转孔相连通的驱动腔,所述进风百叶端壁上的转轴伸进驱动腔连接有齿轮,所述驱动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有与若干齿轮相互啮合的丝杆;达到了对进风百叶的角度进行调校,当室外有雨水时,进风百叶可以有效阻挡雨水进入地下井内,有效避免地下井内发生雨水堆积。

A kind of underground air inlet and noise reduction well of adjustable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
本技术涉及地下井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
技术介绍
地下井一般是用于存水、储物的地下结构,然而在一些地方,地下井还起到了通风的效果。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6595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其包括厂房和地下井,地下井的进风口设于厂房外,出风口设与厂房内,进风口上设有侧向进风装置,侧向进风装置包括顶板、进风百叶和防水台,防水台固定安装在进风口上,进风百叶的下端与防水台的顶面固定连接,上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这种结构既能够解决厂房的进风问题,又能够起到降噪和降温的作用,而且采用这种结构不影响厂房的采光和泄爆问题。但是,当厂房外部下雨时,还是会有雨水随着风力通过进风口进入地下井内,长时间进入雨水后,地下井内会产生雨水堆积,使地下井产生潮湿的气体,潮湿气体通过地下井进入室内,会给厂房内带来湿气,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其具有对百叶的角度进行调节,有效减少雨水在地下井内发生堆积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包括厂房和地下井,所述地下井的进风口设置在厂房外,所述地下井的出风口设于厂房内,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侧向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顶板、进风百叶和防水台,所述防水台固定安装在进风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组支撑柱,所述进风百叶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进风百叶的两端壁且位于其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进风百叶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供转轴插设并且转动的转孔,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内开设有与转孔相连通的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进风百叶端壁上的转轴伸进驱动腔连接有齿轮,所述驱动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有与若干齿轮相互啮合的丝杆;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设有围板,所述顶板固定在围板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外有雨水时,通过转动丝杆,丝杆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转轴在转孔内转动,此时可以对进风百叶与进风口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当进风百叶接近处于竖直的状态时,进风百叶可以有效减少雨水从进风口进入地下井内,避免有雨水在地下井内产生堆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腔相互连通的驱动孔,所述丝杆的一端伸出驱动杆固定连接有驱动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盘,便于对丝杆进行驱动。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的侧壁设置有凸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纹增大了人手与驱动盘之间的摩擦系数,便于对驱动盘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盘的底壁与支撑柱的顶壁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避免有雨水从驱动孔内进去驱动腔,对驱动腔内的零件产生腐蚀。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孔的内侧壁与丝杆之间过盈设置有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进一步提高了驱动孔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丝杆的稳定性,丝杆在驱动孔内不易发生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台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引流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从进风百叶上滴落在防水台上时,防水台上的引流面对雨水起到了引流的作用,雨水顺着引流面流向地面,有效避免防水台上的雨水进入地下井内。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百叶的两端壁与支撑柱的侧壁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少雨水从进风百叶和支撑柱之间的缝隙进入地下井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转动丝杆,丝杆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转轴在转孔内转动,此时可以对进风百叶与进风口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当进风百叶接近处于竖直的状态时,进风百叶可以有效减少雨水从进风口进入地下井内,避免有雨水在地下井内产生堆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2、通过橡胶圈进一步提高了驱动孔的密封性,雨水不易从驱动孔流进驱动腔内,同时提高了丝杆的稳定性,丝杆在驱动孔内不易发生转动;3、当雨水从进风百叶上滴落在防水台上时,通过防水台上的引流面对雨水起到了引流的作用,雨水顺着引流面流向地面,有效避免防水台上的雨水进入地下井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厂房;2、地下井;21、进风口;22、出风口;3、侧向进风张志;31、顶板;32、进风百叶;33、防水台;34、围板;4、支撑柱;41、驱动腔;5、转轴;51、转孔;6、齿轮;61、丝杆;7、驱动孔;71、驱动盘;72、凸纹;73、橡胶圈;8、引流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参照图1,其包括厂房1和地下井2,地下井2的进风口21设置在厂房1外,地下井2的出风口22设于厂房1内,进风口21上设置有侧向进风装置,所进风装置包括顶板31、进风百叶32和防水台33,防水台33固定安装在进风口21上。参照图1和图2,防水台3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组支撑柱4,进风百叶32位于两个支撑柱4之间,进风百叶32的两端壁与支撑柱4的侧壁相互贴合,进风百叶32的两端壁且位于其中心处设置有转轴5,转轴5与进风百叶32之间一体成型;支撑柱4上开设有供转轴5插设并且转动的转孔51,其中一个支撑柱4内开设有与转孔51相连通的驱动腔41,驱动腔4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4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进风百叶32端壁上的转轴5伸进驱动腔41内并且连接有齿轮6,驱动腔41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有与若干齿轮6相互啮合的丝杆61;支撑柱4的侧壁焊固有围板34,围板34的顶部与支撑柱4相互齐平,顶板31通过螺钉固定在围板34的上方。参照图2,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与驱动腔41相互连通的驱动孔7,丝杆61的一端伸出驱动杆焊固连接有驱动盘71,驱动盘71的底壁与支撑柱4的顶壁相互贴合,驱动盘71的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凸纹72,驱动孔7的内侧壁与丝杆61之间过盈设置有橡胶圈73,转动驱动盘71实现对丝杆61的转动,橡胶圈73有效防止雨水进入驱动腔41内,同时提高了丝杆61的稳定性。参照图1,防水台33远离进风口21的一侧设置有引流面8,雨水顺着引流面8流向地面,有效避免防水台33上的雨水进入地下井2内。工作原理如下:当地下井2在通风的状态下,进风百叶32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风从进风口21进入地下井2内;当室外有雨水时,可以转动驱动盘71,使位于驱动腔41内的丝杆61发生转动,丝杆61带动齿轮6转动,从而位于转孔51内的转轴5转动,此时进风百叶32与支撑柱4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当进风百叶32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时,进风百叶32可以对进风口21进行有效密封,减少雨水进入地下井2内,进风百叶32上滴落的雨水顺着引流面8最终滴落在地面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施性高。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包括厂房(1)和地下井(2),所述地下井(2)的进风口(21)设置在厂房(1)外,所述地下井(2)的出风口(22)设于厂房(1)内,所述进风口(21)上设置有侧向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顶板(31)、进风百叶(32)和防水台(33),所述防水台(33)固定安装在进风口(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台(3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组支撑柱(4),所述进风百叶(32)位于两个支撑柱(4)之间,所述进风百叶(32)的两端壁且位于其中心处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与进风百叶(32)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上开设有供转轴(5)插设并且转动的转孔(51),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4)内开设有与转孔(51)相连通的驱动腔(41),所述驱动腔(4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4)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进风百叶(32)端壁上的转轴(5)伸进驱动腔(41)连接有齿轮(6),所述驱动腔(41)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有与若干齿轮(6)相互啮合的丝杆(61);所述支撑柱(4)的侧壁固定设有围板(34),所述顶板(31)固定在围板(34)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包括厂房(1)和地下井(2),所述地下井(2)的进风口(21)设置在厂房(1)外,所述地下井(2)的出风口(22)设于厂房(1)内,所述进风口(21)上设置有侧向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包括顶板(31)、进风百叶(32)和防水台(33),所述防水台(33)固定安装在进风口(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台(3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组支撑柱(4),所述进风百叶(32)位于两个支撑柱(4)之间,所述进风百叶(32)的两端壁且位于其中心处设置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与进风百叶(32)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上开设有供转轴(5)插设并且转动的转孔(51),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4)内开设有与转孔(51)相连通的驱动腔(41),所述驱动腔(4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4)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进风百叶(32)端壁上的转轴(5)伸进驱动腔(41)连接有齿轮(6),所述驱动腔(41)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有与若干齿轮(6)相互啮合的丝杆(61);所述支撑柱(4)的侧壁固定设有围板(34),所述顶板(31)固定在围板(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小兰宋煦亚刘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科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