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71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设置在池体下部的螺旋输泥机,在池体内靠近进液口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用于改变液体流向的第一挡板,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集水槽,在集水槽侧壁设置有堰板,堰板上端水平度和高度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废水通过池体进液口进入池体后,先经过池体内第一挡板消能整流,然后沿池体整个截面均匀分配流动,沉淀效果好,出水流态稳定、易调,有利于废水后续工艺的处理。

A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各类矿产开采、砂石骨料加工、石材加工、精选冲洗、陶瓷生产、电厂脱硫等产生的废水悬浮物浓度通常高达数千甚至数十万毫克每升,为保护水生态环境,将这类高浓度悬浮废水净化至达标排放十分重要。然而,由于高悬浮物废水自身的水质特点(如:悬浮物含量高,浓度变化范围较大(10~150g/L),悬浮物粒径大小不等,细颗粒较粗颗粒更难处理),导致现有常规处理方法对高悬浮物废水处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采用预沉池和沉淀池进行处理,存在处理系统易淤堵、辐流池底泥板结、清理非常困难、设备磨损严重、池体使用不久就淤积,最终荒废运行不顺畅等问题;采用拦坝或修水塘自然沉淀,存在坝体安全隐患大、选址困难、土地资源紧张、不具广泛应用性的问题。此外,CN208511959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污泥排放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下侧设置有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与沉淀池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污水处理池的上侧设置有刮片电机,刮片电机与污水处理池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污水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与刮片电机进行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与转动杆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转动盘安装在沉淀池的出口上,且转动盘与沉淀池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连接,转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刮泥板,刮泥板与沉淀池通过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沉淀池的下端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与沉淀池通过法兰进行连接,排泥管的内部设置有丝杆,丝杆与排泥管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连接,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电机,丝杆的一侧设置有出泥环,出泥环的内侧设置有丝杆螺母,出泥环与丝杆螺母之间设置有出泥螺旋杆,丝杆螺母与出泥环通过出泥螺旋杆进行连接,丝杆的一侧设置有出泥口,出泥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泥泵。该装置虽然能够方便污泥排放,但其并不适用于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该设备能够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设置在池体下部的螺旋输泥机,在池体内靠近进液口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用于改变液体流向的第一挡板,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集水槽。为了便于调节池体内废水的流态,在集水槽侧壁设置有堰板,堰板上端水平度和高度可调。作为优选,堰板通过卡件连接在集水槽外壁,卡件包括卡板和螺栓,堰板卡合于卡板与集水槽之间。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位于集水槽与第一挡板之间,且第二挡板下端低于集水槽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第一挡板下端低于第二挡板下端。为了防止污泥粘附传感器,在池体下部斜向上设置有仪表管及仪表接口,并安装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泥位。为了避免污泥堵塞仪表管,在仪表管上设置有冲洗接口。作为优选,第一挡板与进液口的间距为0.4-1.2m。作为优选,第二挡板与集水槽内侧壁的间距为0.1-0.3m。作为优选,池体上部截面呈矩形,长宽比为1.5-6;池体下部呈锥形,池壁倾角为45-66°。作为优选,池体下部锥底长度为池体上部长度的0.2-0.5倍,池体下部锥底宽度为螺旋输泥机长度的0.6-1倍。作为优选,螺旋输泥机水平设置在池体底部。为便于控制污泥输送量,螺旋输泥机的电机为变频电机。进一步地,在池体上设置有观测孔。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废水通过池体进液口进入池体后,先经过池体内第一挡板消能整流,然后沿池体整个截面均匀分配流动,并在池内缓慢地流向池体的出液口,经出液口处设置的堰板均布水力负荷后进入集水槽汇集后排出,整个过程中,废水中的大量悬浮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通过螺旋输泥机排出池体外;本技术抗冲击负荷强,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能适用于水质水量变化大的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本技术沉淀效果好,出水流态稳定、易调,有利于废水后续工艺的处理;采用本技术可快速排出池体底部沉积的大量污泥,能够避免底泥板结、系统堵塞、排泥不通畅、设备磨损严重等问题,利于推广应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废水预处理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废水预处理设备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废水预处理设备的堰板与集水槽连接部位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废水预处理设备的堰板与集水槽连接部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技术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部1的进液口4、出液口9,以及设置在池体下部2的螺旋输泥机3,螺旋输泥机3通过接口法兰13连接池体底部,在池体内靠近进液口4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用于改变液体流向的第一挡板5,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9的位置设置有集水槽7。为了便于调节池体内废水的流态,在集水槽7侧壁设置有堰板8,堰板8上端水平度和高度可调。作为优选,堰板8通过卡件连接在集水槽7外壁,如图3所示,卡件包括卡板17和螺栓18,堰板8(堰板8下部带有条形缺口,条形缺口用于穿设螺栓17)卡合于卡板17与集水槽7之间,调节时,只需要先松开螺栓,然后调节堰板8的高度(上下抽动堰板8至合适位置实现其高度调节)和水平度(通过斜向偏转堰板8实现堰板8水平度调节),再拧紧螺栓即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9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第二挡板6,第二挡板6位于集水槽7与第一挡板5之间,且第二挡板6下端低于集水槽7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第一挡板5下端低于第二挡板6下端。为了防止污泥粘附传感器,在池体下部2斜向上设置有仪表管及仪表接口10,仪表接口10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泥位升高,污泥比重较大,引起仪表接口处压力变大,折算为污泥泥位变化。为了避免污泥堵塞仪表管,在仪表管上设置有冲洗接口11。作为优选,第一挡板5与进液口4的间距为0.4-1.2m。作为优选,第二挡板6与集水槽7内侧壁的间距为0.1-0.3m。作为优选,池体上部1截面呈矩形,长宽比为1.5-6;池体下部2呈锥形,池壁倾角为45-66°。作为优选,池体下部锥底长度为池体上部1长度的0.2-0.5倍,池体下部锥底宽度为螺旋输泥机3长度的0.6-1倍。作为优选,螺旋输泥机3水平设置在池体底部。为便于控制污泥输送量,螺旋输泥机3的电机为变频电机。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部(1)的进液口(4)、出液口(9),以及设置在池体下部(2)的螺旋输泥机(3),其特征在于:在池体内靠近进液口(4)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用于改变液体流向的第一挡板(5),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9)的位置设置有集水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和水平设置在池体上部(1)的进液口(4)、出液口(9),以及设置在池体下部(2)的螺旋输泥机(3),其特征在于:在池体内靠近进液口(4)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用于改变液体流向的第一挡板(5),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9)的位置设置有集水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槽(7)侧壁设置有堰板(8),堰板(8)上端水平度和高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堰板(8)通过卡件连接在集水槽(7)外壁,卡件包括卡板和螺栓(18),堰板(8)卡合于卡板与集水槽(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池体内靠近出液口(9)的位置竖直设置有第二挡板(6),第二挡板(6)位于集水槽(7)与第一挡板(5)之间,且第二挡板(6)下端低于集水槽(7)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洵平陈本寿周炜昊陈思多周渝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