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绳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66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挡绳柱,包括挡绳柱本体,还包括拉绳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挡绳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固定部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拉绳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第二端的任一部位可与所述定位孔固定连接。本挡绳柱无需焊接,可以快速安装在导管上,起到传统焊接式挡绳柱同样的作用,而且方便拆除,具有重要的意义。

A rope guard p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绳柱
本技术涉及吊装
,具体为一种挡绳柱。
技术介绍
海洋平台导管架在陆地建造时,涉及大量的吊装作业,有一类吊装作业无需安装管式吊点,而是选取某一位置,直接用钢丝绳套住导管,然后拉升,但是需要限制钢丝绳与导管间的相对滑动。传统方法是在相应位置焊接一个挡绳柱,但是吊装完成后,需要派人去高空将其切除,并将母材打磨平整,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挡绳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挡绳的方法需要焊接一个挡绳柱,吊装完成后还需要切除并且打磨平整,操作麻烦且额外增添工作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挡绳柱本体,还包括拉绳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挡绳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固定部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拉绳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第二端的任一部位可与所述定位孔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设有活动挡片,所述活动挡片位于所述定位孔的入口处;所述拉绳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续的啮齿,所述活动挡片通过所述啮齿控制所述拉绳的位置。可通过活动挡片与啮齿的卡接灵活控制拉绳的长度,类似于可退式扎带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为一通孔,所述拉绳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部打结固定。拉绳可穿过通孔,在任意位置打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挡绳柱本体的底部为连续的圆弧过渡部。圆弧过渡部可以使挡绳柱在吊装时,底部能与吊装的导管充分接触,提高操作的牢固性与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挡绳柱本体的底部设有摩擦垫。进一步的使挡绳柱的底部与导管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垫为橡胶圈或橡胶垫。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滑、缓冲,使作业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拉绳为合成纤维拉绳。合成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长方体形状结构。在作业的时候,便于钢丝绳与固定部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挡绳柱本体为圆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挡绳柱无需焊接,可以快速安装在导管上,起到传统焊接式挡绳柱同样的作用,而且方便拆除,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挡绳柱本体;2、固定部;21、定位孔;22、活动挡片;3、拉绳;31、连接件;4、相交管;5、导管;6、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包括挡绳柱本体1(挡绳柱本体1可以是圆柱体或棱柱体或半圆柱体或半棱柱体),还包括拉绳3和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位于所述挡绳柱本体1的一侧,所述固定部2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21,所述拉绳3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2固定连接,所述拉绳3第二端的任一部位可与所述定位孔21固定连接。定位孔21设有活动挡片22,所述活动挡片22位于所述定位孔21的入口处;所述拉绳3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上设有连续的啮齿,所述活动挡片22通过所述啮齿控制所述拉绳3的位置。可通过活动挡片22与啮齿的卡接灵活控制拉绳3的长度,类似于可退式扎带的连接结构。定位孔21也可为一通孔,所述拉绳3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部2打结固定。拉绳3可以根据挡绳柱的预定位置调整与通过的连接部位,然后穿过通孔与自身打结。所述挡绳柱本体1的底部为连续的圆弧过渡部。圆弧过渡部可以使挡绳柱本体1在吊装时,底部能与吊装的导管充分接触,提高操作的牢固性与安全性。所述挡绳柱本体1的底部设有摩擦垫。进一步的使挡绳柱的底部与导管贴合。所述摩擦垫为橡胶圈或橡胶垫及其近似产品。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滑、缓冲,使作业更加稳定。所述拉绳3为合成纤维拉绳。合成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所述固定部2为长方体形状结构。在作业的时候,便于钢丝绳与固定部贴合。本技术的工作方式或工作原理:首先在需要布置挡绳柱的位置附近找一根相交管4,用拉绳3套住该相交管4,然后根据挡绳柱的布置位置,确定拉绳的3长度,拉绳3与定位孔21连接,接着用钢丝绳6兜拉住需要吊装的导管5,钢丝绳6与固定部2相接触,在钢丝绳6拉起导管5的同时也将挡绳柱拉到预定位置,挡绳柱底端设有摩擦垫使挡绳柱与导管5能够紧密接触,当吊装完毕时,只需解开拉绳3就可以方便的取下挡绳柱;整个过程方便可靠,解决了之前挡绳柱需要焊接、吊装完后还需要拆除、并且要对拆除的部位进行打磨、操作麻烦的问题。本挡绳柱无需焊接,可以快速安装在导管上,起到传统焊接式挡绳柱同样的作用,而且方便拆除,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于本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绳柱,包括挡绳柱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挡绳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固定部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拉绳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第二端的任一部位可与所述定位孔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绳柱,包括挡绳柱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挡绳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固定部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拉绳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第二端的任一部位可与所述定位孔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设有活动挡片,所述活动挡片位于所述定位孔的入口处;所述拉绳的第二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续的啮齿,所述活动挡片通过所述啮齿控制所述拉绳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一通孔,所述拉绳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部打结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晖杨珣梁陈维杰沈广丽吴文龙文娟陈雪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