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394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54
本专利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

A lithium rich manganese based anode material modified by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限制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长循环、高容量、高倍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城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层状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高的比容量,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但是其存在的以下这些问题则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不可逆容量高和首次库伦效率低(<80%);倍率性能差,无法满足动力电池高功率充放电的要求;循环过程中电压衰减严重,循环性能不够理想等。为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实现更好地利用,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各类改性方法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富锂锰基材料的较差倍率性能主要与其本身的不良导电性和锂离子扩散速度慢有关。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从以下方法来改性:(1)通过阴阳离子等对材料本体掺杂,增加材料层间距提高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速率;(2)降低材料粒径,缩短锂离子迁移路径;(3)采用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等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提升正极材料界面的电导率,降低界面阻抗,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稳定材料本体结构;(4)表面处理。前两种方法都是从微观结构来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第三种方法主要是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快离子层和碳等,其中用碳包覆是一种提高材料本体电子电导率的方法,然而,获得完整、均一的碳包覆层往往比较困难。此外,一般所获得的碳导电层为无定形碳,较石墨化碳(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电导性差,导电率提升有限,同时过多的无定形碳,对材料振实密度影响很大,不利于电池的体积比能量。申请号CN201410401325.0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包覆富锂材料,从而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申请号CN201410409799.X利用一种微纳结构,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第四种方法主要是酸处理。Thackeray等[J.PowerSources,2006,153:258-264;J.Electrochem.Soc.,2006,153:A1186-A1192]在0.1mol/L的HNO3溶液中浸泡富锂电极材料,首周库伦效率提高至100%。但由于酸处理破坏了富锂材料的表面结构,其循环性能变差。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添加剂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碳纳米管的一维纤维状结构能够有效地连接电极活性材料,提升材料和电极的电子电导能力;碳纳米管具有高机械强度,可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因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剥落,改善循环性能。目前主要采用碳纳米管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直接复合的方法,申请号CN201910791528.8采用正极活性材料、改性超导炭黑、碳纳米管和粘结剂混合制成正极极片。但碳纳米管易发生团聚难以分散均匀,通过增加机械分散的强度和时间会破坏正极的形貌影响性能,加入化学分散剂则会在电极里引入非活性物质,同时只能在材料的二次球形颗粒表面形成碳纳米管导电网络,虽可以增强二次颗粒之间的电导特性,但却无法改善二次颗粒内部大量的一次颗粒之间的导电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具有较高倍率放电比容量、优异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的制备方法,其中,M是Mn、Ni、Co、Mg、Al、Cr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x<1。其制备工艺如下:(1)前驱体制备:在非还原气氛中,将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和络合剂同时滴加入反应容器内,在30~70℃、pH=7~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恒温搅拌,反应完全后沉淀在30~70℃继续陈化4~24h,所得沉淀采用去离子水过滤洗涤数次,烘干,得到前驱体。(2)将步骤1)中得到的前驱体材料粉碎0.2~4h后与碳纳米管水分散液混合,碳纳米管与前驱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1~5%,搅拌预分散,经干燥后得到改性前驱体A。(3)配制氧化剂与溶剂的混合溶液,其中氧化剂的浓度为0.01~3mol/L。(4)将步骤2)中得到的改性前驱体A加入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中,常温搅拌0.5h~2h,经洗涤数次后烘干,得到改性前驱体B。(5)将步骤4)中的改性前驱体B与一定量的含锂化合物混合均匀,在惰性气氛或空气气氛中以1~10℃/min的速度升温至300-600℃煅烧1~3h,再以1~10℃/min的速度升温至700~1200℃恒温煅烧6~20h,经冷却降温得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金属盐溶液为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锰盐、可溶性钴盐、可溶性镁盐、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铬盐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的金属离子浓度为0.2~4mol/L;非还原气氛为氮气、氩气、氧气、空气或为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络合剂为氨水,氨水浓度0.1~2mol/L;沉淀剂为碳酸钠,其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1~4mol/L。所述步骤2)中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在2%~5%;干燥为旋转蒸发干燥、水浴干燥、喷雾干燥中的一种,干燥温度80~200℃,干燥时间0.1~6h。所述步骤3)中的氧化剂是高锰酸钾、硫酸铵、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为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步骤5)中的含锂化合物是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含锂化合物用量是化学计量比的1.00~1.6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将前驱体充分粉碎、分散并和碳纳米管水分散液复合,经过干燥得到与碳纳米管复合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解决了碳纳米管直接作为导电添加剂的均匀分散问题。2、采用氧化剂对碳纳米管预氧化,预氧化可使碳纳米管这种碳质材料的吸附位点增加,使碳纳米管纯化,在其表面产生了大量的官能团,有利于与前驱体颗粒的网络结合,实现材料的内层一次颗粒碳掺杂,另一方面预氧化对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改性,避免了由于碳纳米管表面能过大造成的团聚现象,且该方法制备的富锂锰基材料依靠碳纳米管的高速电子传导作用,有效提高倍率性能。采用氧化剂同时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躯体进行预氧化,使材料表面的Ni2+氧化成Ni3+,同时部分Mn4+进入晶格,这样可促使部分Ni3+转变为Ni2+进入3a位支撑表层的锂原子层,而更大的Mn-O键能同时稳定氧原子层,从而抑制容量衰减,提高循环性能。3、合成的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而且还有高比容量及稳定的循环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XRD)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图(SEM)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中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分子式为L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分子式为Li2MnO3·(1-x)LiMO2,其中,M是Mn、Ni、Co、Mg、Al、Cr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x<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体制备:在非还原气氛中,将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和络合剂同时滴加入反应容器内,在30~70℃、pH=7~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恒温搅拌,反应完全后沉淀在30~70℃继续陈化4~24h,所得沉淀采用去离子水过滤洗涤数次,在105℃下烘干,得到前驱体;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前驱体材料粉碎0.2~4h后与碳纳米管水分散液混合,碳纳米管与前驱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1~5%,搅拌预分散,经干燥后得到改性前驱体A。
3)配制氧化剂与溶剂的混合溶液,其中氧化剂的浓度为0.01~3mol/L。
4)将步骤2)中得到的改性前驱体A加入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中,常温搅拌0.5h~2h,经洗涤数次后烘干,得到改性前驱体B。
5)将步骤4)中的改性前驱体B与一定量的含锂化合物混合均匀,在惰性气氛或空气气氛中以1~10℃/min的速度升温至300~600℃煅烧1~3h,再以1~10℃/min的速度升温至700~1200℃恒温煅烧6~20h,经冷却降温得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金属盐溶液为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锰盐、可溶性钴盐、可溶性镁盐、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铬盐中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王萌左玲立刘萌谷亦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