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电池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92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冷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底板、液冷板,液冷板中设有冷却液流道,液冷板上还设有流道口,液冷板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板中或用于直接形成箱体底板的主板体,液冷板的主板体四周边沿设有向上翻折的环形的翻折边,翻折边内设有与冷却液流道相通的弯折流道,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侧面上,通过弯折流道与冷却液流道相连通;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围绕翻折边并箍装于翻折边外侧的环形的外框架。通过将流道口设置于翻折边上,能够提高流道口的高度,避免流道口与箱体底部的其他结构相干涉,另外,通过在翻折边的外周箍设外框架,能够对液冷板形成保护,避免液冷板的主板体因受电池模组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者受箱体外结构的磕碰而损坏。

Liquid cooled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电池箱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箱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电池箱体。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大容量的单体电池已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电池热失控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容量单体电池由于其尺寸越做越大,电芯内部中心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出去,造成成组后的电池组形成热聚集,容易引发起火、爆炸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电池箱体通常会为电池配备液冷系统。申请公布日为2017.07.07、申请公布号为“CN10693575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冷热一体化箱体结构”,包括箱体主体,箱体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和侧板围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腔,液冷系统为蛇形分布于底板内部的冷却液流道,底板与侧板通过搅拌摩擦焊、钎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或粘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冷却液流道是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主体的底板上的内腔中的,如此会造成箱体主体的底板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变形,导致箱体主体无法满足GB/T31467振动试验要求,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电池箱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强度降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液冷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底板,还包括液冷板,液冷板中设有冷却液流道,液冷板上还设有流道口,所述液冷板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板中或用于直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的主板体,液冷板的主板体四周边沿设有向上翻折的环形的翻折边,翻折边内设有与冷却液流道相通的弯折流道,所述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侧面上,通过所述弯折流道与冷却液流道相连通;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围绕所述翻折边并箍装于所述翻折边外侧的环形的外框架。有益效果:通过将流道口设置于翻折边上,能够提高流道口的高度,避免流道口与箱体底部的其他结构相干涉,另外,通过在翻折边的外周箍设外框架,能够对液冷板形成保护,避免液冷板的主板体因受电池模组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者受箱体外结构的磕碰而损坏,并且弯折流道设置在液冷板内部无需增加更多的用来焊接管道或连通结构的焊接点,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并且不易发生泄漏。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的底部设有封装于所述液冷板下方的封板,封板与箱体底板相贴合。封板能够进一步地对液冷板进行支撑与保护。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用于与外框架的侧板对应的外侧面上,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与流道口连接的接头,外框架的侧板上设有供接头由内向外穿出的穿孔。装配时,由于流道口位于朝向外框架的侧板的侧面上,接头穿过穿孔后即可与流道口对接连接,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冷却液流道是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使用吹胀工艺成型的通道。这样在形成冷却液流道的同时尽量保持上下板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翻折边的上端设有环形的外翻沿,外翻沿搭接在外框架的四周侧板的上端面上。使外框架的四周侧板能够对外翻沿进行支撑,进一步保证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的主板体直接形成液冷电池箱体的箱体底板,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四周侧壁和封堵在四周侧壁上端的盖板,四周侧壁和盖板围成处于上盖内部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腔体,上盖下端设有环形的外翻边,上盖的外翻边与所述液冷板的外翻沿上下密封配合。能够进一步保持电池箱体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冷电池箱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液冷板与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液冷板与外框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液冷电池箱体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上盖;2、外框架;3、进水接头;4、出水接头;5、密封胶;6、液冷板;7、主板体;8、冷却液流道;9、翻折边;10、外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该液冷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底板,还包括液冷板6,液冷板6包括主板体7,所述箱体底板由主板体7构成。如图2-图4所示,液冷板6中设有冷却液流道8,液冷板6包括上下两块板,冷却液流道8是在两块板之间使用吹胀工艺成型的通道,冷却液流道8蛇形布置在液冷板6上,沿前后方向延伸。液冷板6的四周边沿设有向上翻折的环形的翻折边9,前端的翻折边9内设有与冷却液流道8相连通的弯折流道,位于液冷板6前端的翻折边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流道口,流道口通过所述弯折流道与冷却液流道8相连通,所述流道口包括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前端的翻折边9上,翻折边9的上端设有环形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搭接在外框架2的四周侧板的上端面上。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与流道口连接的接头,接头包括进水接头3、出水接头4,进水接头3、出水接头4分别与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外框架2,外框架2为环形框架,围绕并箍设在翻折边9的外侧,外框架2的前端侧板上设有与流道口位置对应的穿孔,用于供接头由内向外穿过,具体地,所述穿孔包括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分别供进水接头3、出水接头4穿过,进水接头3、出水接头4与穿孔之间也为密封连接。所述外框架2为铝型材框架,通过挤压成型后经冷冻、充液后进行折弯而形成。如图1、图4所示,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上盖1,上盖1包括四周侧壁和封堵在四周侧壁上端的盖板,四周侧壁和盖板围成处于上盖内部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腔体,上盖下端设有环形的外翻边10,上盖的外翻边10与所述液冷板6的外翻沿上下密封配合,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密封空间,为保证密封性,外翻边10与外翻沿之间设有密封胶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翻折边外侧箍设外框架,使外框架对液冷板形进行支撑与保护,避免液冷板的主板体因受电池模组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或者受箱体外结构的磕碰而损坏。同时,将流道口设置于翻折边上,能够提高流道口的高度,避免流道口与箱体底部的其他结构相干涉。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外框架的底部设有封装于所述液冷板下方的封板,封板与箱体底板相贴合,以进一步对液冷板进行支撑、加固。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液冷板的主板体也可以不用于直接形成箱体底板,而是夹设在箱体底板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进水口与出水口可分别位于液冷板的不同翻折边上,相应的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也分别位于外框架的不同侧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液流道也可以沿环形或者其他形状布置在液冷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液流道也可以通过冲压方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冷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板,液冷板中设有冷却液流道,液冷板上还设有流道口,所述液冷板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板中或用于直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的主板体,液冷板的主板体四周边沿设有向上翻折的环形的翻折边,翻折边内设有与冷却液流道相通的弯折流道,所述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侧面上,通过所述弯折流道与冷却液流道相连通;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围绕所述翻折边并箍装于所述翻折边外侧的环形的外框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板,液冷板中设有冷却液流道,液冷板上还设有流道口,所述液冷板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板中或用于直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的主板体,液冷板的主板体四周边沿设有向上翻折的环形的翻折边,翻折边内设有与冷却液流道相通的弯折流道,所述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侧面上,通过所述弯折流道与冷却液流道相连通;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围绕所述翻折边并箍装于所述翻折边外侧的环形的外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设有封装于所述液冷板下方的封板,封板与箱体底板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口位于翻折边的用于与外框架的侧板对应的外侧面上,液冷电池箱体还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帮强罗超王留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