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及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接力式冲槽装置用于将洗车槽内回收的湿混凝土冲至湿混凝土回收机内,包括出水口设置于洗车槽上方的至少两冲槽管路及与冲槽管路进水口相连接的冲槽泵,冲槽管路出水可对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进行冲击使其沿行进路线向前行进,若干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沿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依次前后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依次前后设置在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上的若干冲槽管路,对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进行接力式的高压水冲,为湿混凝土行进提供连续动力,使残余湿混凝土在洗车槽内流动更顺畅,不易堵塞,可提高回收效率;同时将冲槽泵连接于缓冲池,抽取含细砂的泥浆水冲槽,可有效降低旋流分离系统的工作负荷。
A relay punching device and wet concrete reco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及湿混凝土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回收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及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如公开号为CN201960669U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由于砂石分离单元分离出来的泥浆水中含有大量细砂,如果直接进入搅拌池,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如:①增加泥浆水浓度,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②容易沉淀和淤积结块,造成设备故障;③输送泵过流部件和密封件容易磨损。因此,该系统通过设置旋流分离系统,对砂石分离单元分离出来的泥浆水进行预处理,除掉里面的细砂,除完细砂的泥浆水,进入搅拌池,细砂则通过洗车槽重新进入砂石分离单元进行分离。现有技术中的洗车槽,如公开号为CN204247675U的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回收系统,包括槽体、开设于槽体上的进料口、至少两条导料槽和冲槽管路,导料槽分别与进料口连通、且倾斜于进料口布置,冲槽管路连接于导料槽一侧。此种结构的洗车槽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剩余混凝土的重量大,在冲槽水的冲力下向前行进,速度容易随着行进距离衰减,会产生在洗车槽中流动困难、容易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为混凝土提供连续动力,使混凝土在洗车槽内流动顺畅,不容易产生堵塞的接力式冲槽装置及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用于将洗车槽内回收的湿混凝土冲至湿混凝土回收机内,包括有出水口设置于洗车槽上方的至少两冲槽管路及与冲槽管路进水口相连接的冲槽泵,冲槽管路出水可对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进行冲击使其沿行进路线向前行进,若干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沿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依次前后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悬空一定距离设置于洗车槽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冲槽管路的出水口相对洗车槽槽体呈锐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接力式冲槽装置包括有沿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行进路线前后设置的第一、第二冲槽管路及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冲槽管路进水口的第一、第二冲槽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冲槽管路的出水口设置于第一冲槽管路的出水口与洗车槽的出料口之间。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包括洗车槽及湿混凝土回收机,洗车槽的出料口与湿混凝土回收机的进料口相连接,还包括有上述的接力式冲槽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还包括有旋流分离系统和搅拌池,所述湿混凝土回收机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旋流分离系统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及出沙口,所述湿混凝土回收机的溢流口出料通过旋流分离系统的进水口导至旋流分离系统内,旋流分离系统的出水口连接至搅拌池、出沙口连接至洗车槽。进一步地,所述湿混凝土回收机与旋流分离系统之间设置有缓冲池,所述湿混凝土回收机的溢流口连接至缓冲池,所述旋流分离系统的进水口通过旋流分离泵连接缓冲池。进一步地,所述冲槽泵连接于搅拌池和/或缓冲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槽泵连接于搅拌池,第二冲槽泵连接于缓冲池。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依次前后设置在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上的冲槽管路,对残余混凝土进行接力式交替冲刷,使湿混凝土在冲槽水的冲力下向前行进,并在行进过程中进行多次加速,为洗车槽内的混凝土提供连续的动力,使混凝土在洗车槽中流动更顺畅,避免造成洗车槽内堵塞;第二,将冲槽泵连接于缓冲池,抽取含细砂的泥浆水冲槽,一方面,冲槽水循环使用,不会增加旋流分离系统的工作负荷,另一方面,泥浆水中的细砂被重新冲入湿混凝土回收机分离,减小了缓冲池内泥浆水中细砂的含量,进一步降低了旋流分离系统的工作负荷;第三,将冲槽泵连接于搅拌池内,抽取不含细砂的泥浆水冲槽,冲槽水经旋流分离系统分离后再回到搅拌池,循环使用,可节约水资源;第四,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悬空于洗车槽上方,并与洗车槽槽体成锐角,使冲槽管路既能有效地冲刷洗车槽且在冲刷洗车槽时不会阻挡物料的行进路线,提高系统的回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洗车槽,2.湿混凝土回收机,3.第一冲槽管路,4.第二冲槽管路,5.第一冲槽泵,6.第二冲槽泵,7.旋流分离系统,70.旋流分离泵,71.进水口,72.出水口,73.出沙口,8.搅拌池,9.缓冲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用于将洗车槽1内回收的湿混凝土冲至湿混凝土回收机2内,包括有出水口悬空一定距离设置于洗车槽1上方的第一冲槽管路3和第二冲槽管路4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冲槽管路3和第二冲槽管路4进水口的第一冲槽泵5和第二冲槽泵6,第一冲槽管路3、第二冲槽管路4的出水口相对洗车槽1槽体呈锐角设置,第一冲槽管路3、第二冲槽管路4的出水口沿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依次前后设置,第二冲槽管路4的出水口设置于第一冲槽管路3的出水口与洗车槽1的出料口之间,第一冲槽管路3、第二冲槽管路4出水可对洗车槽1内湿混凝土进行冲击使其沿行进路线向前行进。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包括洗车槽1、湿混凝土回收机2、上述的接力式冲槽装置、旋流分离系统7、搅拌池8及缓冲池9,洗车槽1的出料口与湿混凝土回收机2的进料口相连接,旋流分离系统7设置有进水口71、出水口72及出沙口73,湿混凝土回收机2还设置有卸料口及溢流口,缓冲池9设置于湿混凝土回收机2与旋流分离系统7之间,湿混凝土回收机2溢流口连接至缓冲池9,旋流分离系统7的进水口通过旋流分离泵70连接缓冲池,旋流分离系统7的出水口72连接至搅拌池8、出沙口73连接至洗车槽1,第一冲槽泵5连接于搅拌池8,第二冲槽泵6连接于缓冲池9。参照图1,本技术工作时,湿混凝土回收系统感应到混凝土运输车到位后,系统自动启动,残余湿混凝土被缓缓卸入洗车槽1中,第一冲槽泵5抽取搅拌池8中不含细砂的泥浆水对洗车槽1进行高压水冲,湿混凝土在第一冲槽泵5的冲力下向前行进,第二冲槽泵6抽取缓冲池9中带细砂的泥浆水对洗车槽1进行接力式高压水冲,湿混凝土在第二冲槽泵6的冲力下进行再次加速,顺畅地进入湿混凝土回收机2内。湿混凝土进入湿混凝土回收机2中进行充分的清洗和分离,洗净的骨料被送至卸料口排出,泥浆水通过溢流口排入缓冲池9内,通过旋流分离泵70将缓冲池9内带细砂的泥浆水抽入旋流分离系统7中,并在旋流分离系统7的作用下将泥浆水与细砂分离,分离后的泥浆水通过出水口72流入搅拌池8内,细砂通过出沙口73重新导入洗车槽1内。本技术的冲槽泵和冲槽管路不局限于两套,可以根据冲槽距离的长短,增加相应套数的冲槽泵和冲槽管路,在此不多做赘述。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用于将洗车槽内回收的湿混凝土冲至湿混凝土回收机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出水口设置于洗车槽上方的至少两冲槽管路及与冲槽管路进水口相连接的冲槽泵,冲槽管路出水可对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进行冲击使其沿行进路线向前行进,若干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沿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依次前后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用于将洗车槽内回收的湿混凝土冲至湿混凝土回收机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出水口设置于洗车槽上方的至少两冲槽管路及与冲槽管路进水口相连接的冲槽泵,冲槽管路出水可对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进行冲击使其沿行进路线向前行进,若干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沿湿混凝土行进路线依次前后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槽管路的出水口悬空一定距离设置于洗车槽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槽管路的出水口相对洗车槽槽体呈锐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洗车槽内湿混凝土行进路线前后设置的第一、第二冲槽管路及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冲槽管路进水口的第一、第二冲槽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力式冲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槽管路的出水口设置于第一冲槽管路的出水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祥,陈杰河,姚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