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隐形观测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隐形观测墩。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工程测量、工程监测的观测墩通常用钢筋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深入稳定基础作为监测点或测量点,相关规范还明确了观测墩的结构和外围尺寸,结构一般是底部深入基础,顶部安装对中底板,中部墩体一般为上下正方的台形,也有方柱形和圆柱形,特殊情况使用钢管标或双层钢管标,墩体地面高度一般是1.2m,是考虑安装仪器后的视线高度与平均人眼高度基本一致,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固定在地面上。地面上的观测墩是目前工程测量、工程监测普遍采用的标点形式,具有结构简单、稳定,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在特殊情况下仍存在不足,一是在施工干扰大的情况下容易破坏,特别是施工期施工车辆和机械碰坏观测墩是普遍现象;二是人为破坏现象普遍;三是影响工程建筑物整体美观;四是影响施工作业。CN206540552U公开了一种隐藏式观测墩,其在升降装置的顶端安装强制对中盘;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强制对中盘升降。由于此类观测墩采用由基座通过升降装置伸出地面的形式,故基座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隐形观测墩,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机构(3)、观测筒(4)、保护筒(5)和弹压装置(6);所述弹压装置(6)包括弹性元件(65)和连接于弹性元件(65)上端的升降杆(62),所述保护筒(5)套设于弹性元件(65)外,所述观测筒(4)的下端开口,所述升降杆(62)的上端伸入所述观测筒(4)中并与观测筒(4)相连,所述升降杆(62)可带动观测筒(4)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62)向下移动过程中可压缩所述弹性元件(65),所述观测筒(4)可向下运动至隐形状态,以及可向上运动至工作状态,当所述观测筒(4)位于隐形状态时,所述观测筒(4)置于所述保护筒(5)中,当所述观测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隐形观测墩,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机构(3)、观测筒(4)、保护筒(5)和弹压装置(6);所述弹压装置(6)包括弹性元件(65)和连接于弹性元件(65)上端的升降杆(62),所述保护筒(5)套设于弹性元件(65)外,所述观测筒(4)的下端开口,所述升降杆(62)的上端伸入所述观测筒(4)中并与观测筒(4)相连,所述升降杆(62)可带动观测筒(4)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62)向下移动过程中可压缩所述弹性元件(65),所述观测筒(4)可向下运动至隐形状态,以及可向上运动至工作状态,当所述观测筒(4)位于隐形状态时,所述观测筒(4)置于所述保护筒(5)中,当所述观测筒(4)位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观测筒(4)伸出所述保护筒(5)外;所述锁止机构(3)设于保护筒(5)上,所述锁止机构(3)用于将观测筒(4)锁止于隐形状态或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隐形观测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3)包括设于保护筒(5)中的锁扣杆(34),所述锁扣杆(34)的外壁上设有上卡扣(32)和下卡扣(33),锁扣杆(34)可周向旋转;所述观测筒(4)的底部设有限位环(45),所述限位环(45)上设有可供上卡扣(32)穿过且可供下卡扣(33)穿过的槽(46),所述上卡扣(32)可在所述锁扣杆(34)的旋转运动带动下运动至所述限位环(45)的下方,所述下卡扣(33)可在所述锁扣杆(34)的旋转运动带动下运动至所述限位环(45)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隐形观测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筒(5)的内壁上部固定有导向环(2),所述观测筒(4)穿设于导向环(2)中,所述保护筒(5)的内壁下部固定有定位板(51),所述限位环(45)可在观测筒(4)向上运动过程中与导向环(2)抵接,所述限位环(45)可在观测筒(4)向下运动过程中与定位板(51)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明,邱山鸣,邓建华,李守雷,卢为伟,廖佳,白治军,赵元忆,孙清峰,谢群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