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868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本方法是将铝锭升温熔化后调整溶液温度进行除气精炼,加入一定粒度的原料进行合金化,然后进行二次除气精炼;最后调整溶液温度进行浇铸,根据中间合金的不同,选择倾翻浇铸或底部放水浇铸进行浇铸,并需要控制溶液流动速度、铸造速度和模具温度,使溶液快速凝固成中间合金铸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定颗粒度的原料筛选、二次除气精炼技术、溶液合金化精确控制及模具温度控制技术,采用连续铸造以及倾翻浇铸与底部放水浇铸相结合的浇铸方式,实现中间合金铸条的连续生产,并提高了中间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均匀性,减少了成分偏析,大大提高了中间合金铸条的产品质量。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kind of uniform middle alloy casting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间合金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在现代高端制造业中,铝合金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军工武器等,而中间合金作为铝合金生产的原材料,是造就铝合金各种优异性能的关键。中间合金通过对铝合金进行元素添加、晶粒细化、晶粒变质、去氧脱硫和溶液净化等作用,可以使铝合金具备高导电性、耐热、耐腐蚀、高强度及其他较强的综合力学性能。其中,中间合金铸条由于具有均匀性高、添加量准确等优点逐渐成为高端中间合金的一种发展方向。但是由于Ti、B、Zr等元素在铝溶液中以高密度中间化合物存在,极易发生成分偏析现象,而现有方法不能满足此类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和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显著改善产品中元素偏析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铝锭投入熔炼设备熔化,调整铝液温度至700-900℃,并通过除气机进行除气精炼,除气时间10-15min,除气完毕后进行清渣处理。步骤2:调整熔液温度至700-1100℃,通过自动加料设备精确控制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加料速度,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分为金属单质、合金类和氟盐类;将加料时间设定为5-30min,加料过程中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设定为200-400V。加料速度对显微组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氟盐类原材料,加料速度与显微组织中盐类夹渣尺寸和数量直接相关,直接影响中间合金产品的纯净度。步骤3:加料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800-1200℃,进行合金化的时间设定为20-100分钟,合金化期间所述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调整为200V。合金化温度与溶液流动性紧密相关,良好的流动性便于除气精炼过程中渣、气的去除;同时避免了第二相粒子在炉内的不均匀分布,可有效减少偏析程度。步骤4:合金化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200℃,根据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不同进行相应操作;当原材料为金属单质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当原材料为氟盐类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和排盐操作,操作完毕后将表面浮渣清理干净。步骤5: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000℃,将溶液浇铸到溜槽中,浇铸方法包括底部放水浇铸和倾翻浇铸;通过溜槽底部的电磁加热系统将溶液温度控制在750-800℃,铸机转速为2-5r/min,铸机冷却水流量控制在30-70m3/h,使铸条快速凝固。合适的浇铸温度凝固可有效地抑制溶液显微组织中粒子尺寸的增大,同时在浇铸过程中配合一定的冷却水流量制造的冷却强度,保证显微组织第二相粒子均匀弥散地析出。步骤6:通过铸条自动切断设备将铸机产出的铸条在线切断为铸条。优选的,步骤1所述铝锭中铝的重量百分比为Al≥99.7wt.%。优选的,步骤2所述第二种金属在中间合金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20%。优选的,步骤2所述第二种金属为钛时,添加原材料为金属钛、钛合金或氟钛酸钾;所述第二种金属为锆时,添加原材料为金属锆或氟锆酸钾;所述第二种金属为硼时,添加原材料为氟硼酸钾。优选的,所述金属钛或钛合金的粒径为2-5mm;所述金属锆的粒径为5-50mm;所述氟盐中的80%以上的粒径为80-100目。根据材料组织遗传特性,原材料粒度对中间合金显微组织中粒子尺寸及聚集状况具有关键影响。优选的,浇铸过程中合金液易发生重力偏析的合金种类选择底部放水浇铸,例如,AlTi中间合金、AlZr中间合金;浇铸过程中合金液偏析较小的合金种类选择倾翻浇铸,例如,AlB中间合金。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炉熔炼、铸条快速凝固和在线铸条切断工序结合,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以连续生产不同长度的中间合金铸条。2、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次除气精炼提高了中间合金铸条的纯净度。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合金化温度、不同熔炼阶段的电磁搅拌电压、两种可选择的浇铸方式、铸条凝固速度,提高了中间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均匀性,减少了成分偏析,大大提高了中间合金铸条的产品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1产品显微组织图(AlTi10);图3为实施例1产品中Ti成分分布图(AlTi10);图4为对比例1产品显微组织图(AlTi10);图5为对比例1产品中Ti成分分布图(AlTi10);图6为实施例2产品显微组织图(AlZr10);图7为对比例2产品显微组织图(AlZr10);图8为实施例3产品显微组织图(AlB5);图9为对比例3产品显微组织图(AlB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匀型AlTi10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根据AlTi10中间合金的配料要求分别称取600Kg铝锭和70Kg金属钛,铝锭中铝的重量百分比为Al≥99.7wt.%,添加物原材料中金属钛的含量大于99.0%,金属钛颗粒的粒径为2mm。将铝锭投入熔炼设备熔化,调整铝液温度至730℃,并通过除气机进行除气精炼,除气精炼时间为10min,除气完毕后进行清渣处理。步骤2:通过自动加料设备精确控制金属钛颗粒的加料速度,加料时间设定为20min,加料过程中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设定为300V。步骤3:加料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900-1000℃,进行合金化的时间设定为20分钟,合金化期间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调整为200V。步骤4:合金化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800-900℃,进行除气精炼操作,操作完毕后将表面浮渣清理干净。步骤5:调整溶液温度至700-800℃,将溶液通过底部放水浇铸到溜槽中,溜槽底部的电磁加热系统将溶液温度控制在750℃;铸机转速为2r/min,铸机冷却水流量控制在50m3/h,使铸条快速凝固。步骤6:通过铸条自动切断设备将铸机产出的铸条在线切断为所需长度的铸条。实施例1生产的AlTi10中间合金,对其进行金相组织检测得到显微组织图如图2,对其进行取样点Ti含量检测得到Ti成分分布图如图3,通过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1:将铝锭投入熔炼设备熔化,调整铝液温度至700-900℃,并通过除气机进行除气精炼,除气时间10-15min,除气完毕后进行清渣处理;/n步骤2:调整熔液温度至700-1100℃,通过自动加料设备精确控制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加料速度,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分为金属单质、合金类和氟盐类;将加料时间设定为5-30min,加料过程中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设定为200-400V;/n步骤3:加料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800-1200℃,进行合金化的时间设定为20-100分钟,合金化期间所述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调整为200V;/n步骤4:合金化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200℃,根据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不同进行相应操作;当原材料为金属单质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当原材料为氟盐类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和排盐操作,操作完毕后将表面浮渣清理干净;/n步骤5: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000℃,将溶液浇铸到溜槽中,浇铸方法包括底部放水浇铸和倾翻浇铸;通过溜槽底部的电磁加热系统将溶液温度控制在750-800℃,铸机转速为2-5r/min,铸机冷却水流量控制在30-7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型中间合金铸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铝锭投入熔炼设备熔化,调整铝液温度至700-900℃,并通过除气机进行除气精炼,除气时间10-15min,除气完毕后进行清渣处理;
步骤2:调整熔液温度至700-1100℃,通过自动加料设备精确控制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加料速度,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分为金属单质、合金类和氟盐类;将加料时间设定为5-30min,加料过程中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设定为200-400V;
步骤3:加料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800-1200℃,进行合金化的时间设定为20-100分钟,合金化期间所述电磁搅拌装置的电压调整为200V;
步骤4:合金化完毕后,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200℃,根据所述第二种金属原材料的不同进行相应操作;当原材料为金属单质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当原材料为氟盐类时进行除气精炼操作和排盐操作,操作完毕后将表面浮渣清理干净;
步骤5:调整溶液温度至700-1000℃,将溶液浇铸到溜槽中,浇铸方法包括底部放水浇铸和倾翻浇铸;通过溜槽底部的电磁加热系统将溶液温度控制在750-800℃,铸机转速为2-5r/min,铸机冷却水流量控制在30-70m3/h,使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邵龙张亚培刘飞张永王士斌王炜王会林张娟王静刘永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