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则豪专利>正文

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861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该装置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采用扩张充盈胃腔的方式,不仅可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的运动,停留于病变部位反复观察摄片,还可以使用附加注气功能用于扩张胃腔获得有效视野,解决目前多数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腔过快、不可控的问题。

An assistant device for capsule endoscope mo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胶囊内镜是一种采用摄像元件无创采集消化道黏膜图像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用于胃及结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包括磁控胶囊内镜)也在逐渐成熟。然而,胶囊内镜在食管黏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较少,这主要与内镜胶囊咽入后通过食管十分迅速有关。已证实现有胶囊通过食管的中位时间仅2s,存在病变观察困难及漏诊的风险。为提升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出现一些技术改良。一种改良思路为提升胶囊的摄像能力,如将传统的单摄像头胶囊改为双摄像头、运用高速拍摄(14~18帧/s)和高速图像存储技术等,已有应用这些技术改良的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上市,但仍存在明显缺陷,如在食管内拍摄图像属于随机行为,无针对性和选择性,不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观察;胶囊内镜主要依靠食管蠕动向前移行,不具备可控性等。这些缺点在新近出现的磁控胶囊内镜中亦同样存在。另一种改良思路为通过各种外力牵引方式控制胶囊从而减缓其在食管腔的通过速度。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控胶囊内镜(公告号:CN208339481U),即带固定杆的胶囊,连接线控装置来控制运动;另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公告号:CN206285094U)设计橡皮圈安置器放置胶囊,通过牵引线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完成胃的观察。此外,国内有文献报道通过改良绳系控制胶囊体(每条绳子直径0.1mm,共4条),从而减缓其因蠕动波及自身重力因素在食管腔的移动速度,延长观察时间。以上几种牵引方式不可避免造成鼻腔黏膜、食管腔黏膜损伤等,病人不适感增加。另一方面,食管和胃肠道黏膜的病变细节在充气状态下方可能得到满意观察,但现有的所有胶囊内镜均无充气功能。采用检查同时服用产气药物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能满意,因此目前常用的扩张胃腔方法是让患者饮用大量清水,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充盈不良、影响视野等问题。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以有效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移动速度、并可辅助注气的胶囊内镜辅助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而且可控制胶囊内镜的移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所述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所述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所述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进一步的,所述挠性套管包括并行排列且固联在一起的注水充盈导管和注气充盈导管,所述注水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水通道,所述注气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气通道。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挠性套管远离球囊体一端的三通接头,所述注水充盈导管和注气充盈导管从三通接头的同一端伸入,并分别从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伸出,注水充盈导管与注气充盈导管伸出三通接头的一端均连接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充盈导管与注气充盈导管的外壁设置有刻度。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充盈导管与注气充盈导管均由硅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mm,所述出气口的直径为3.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扩充球囊体后可避免胶囊内镜过快通过贲门进入胃腔,通过移动球囊体的位置来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的运动,延长食管腔的观察时间,并且进入胃腔后可选择注气充盈胃腔供胶囊内镜进入后观察,整个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医护人员易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球囊体注水充盈后状态);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1-挠性套管;2-球囊体;3-进水口;4-出水口;5-进气口;6-出气口;7-注水充盈导管;8-注气充盈导管;9-注水通道;10-注气通道;11-三通接头;12-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1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1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2,所述挠性套管1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9和注气通道10,所述注水通道9于远离球囊体2的一端口为进水口3,注水通道9于位于球囊体2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4,将进水口与供水源连接,通过出水口往球囊体内部注水,以充盈球囊体;球囊体注水后外观呈条柱状,直径随注液量增加而增加,最大直径达2cm,边缘贴附食管全周,移动时可带动胶囊内镜灵活移动;所述注气通道10于远离球囊体2的一端口为进气口5,注气通道10于靠近球囊体2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6,所述出气口6位于球囊体2的外侧,将进气口与供气源连接,通过出气口往消化道管腔注气,以充盈消化道管腔,方便进行观察。该辅助装置针对现有的胶囊体在食管腔内不受控制、移行过快导致无法充分观察食管病变等问题,采用扩张充盈胃腔的方式,不仅可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的运动,停留于病变部位反复观察摄片,还可以使用附加注气功能用于扩张胃腔获得有效视野,解决目前多数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腔过快、不可控的问题。本技术,所述挠性套管1包括并行排列且固联在一起的注水充盈导管7和注气充盈导管8,所述注水充盈导管7的内腔形成注水通道9,所述注气充盈导管8的内腔形成注气通道10。本技术,还包括位于挠性套管1远离球囊体2一端的三通接头11,所述注水充盈导管7和注气充盈导管8从三通接头11的同一端伸入,并分别从三通接头11的另外两端伸出,注水充盈导管7与注气充盈导管8伸出三通接头11的一端均连接有控制阀12,以便控制注气与注水。通过设置三通接头,便于医护人员抓握并进行操作。本技术,所述注水充盈导管7与注气充盈导管8的外壁设置有刻度,以便判断球囊体的位置。本技术,所述注水充盈导管7与注气充盈导管8均由柔软、不易损伤口腔食管黏膜的硅胶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mm,所述出气口的直径为3.5mm。优选的,该装置的长度为80cm(不包括三通接头,但包括球囊体),注水充盈导管的内径为2mm,注气充盈导管的内径为3.5mm。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体2的外表面涂覆硅酮润滑剂,以避免损伤黏膜。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体2为中空状结构,球囊体的一端面设有以利于注水充盈导管及注气充盈导管伸入的孔部。本实施例中,先将该辅助装置经环氧乙烷灭菌,具体使用时,患者坐位并自行吞服球囊体,根据挠性套管上的刻度判断球囊体位置;当球囊体进入食管腔中下段后通过注水充盈导管注水并充盈球囊体,嘱患者吞服胶囊内镜;若患者有磁控环境可根据体外磁场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的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所述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所述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所述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所述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所述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所述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套管包括并行排列且固联在一起的注水充盈导管和注气充盈导管,所述注水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水通道,所述注气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晶晶庄则豪
申请(专利权)人:庄则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