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则豪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26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包括操作部、柔性套管以及夹子组件,夹子组件包含一对外钳臂,操作部上设有驱动一对外钳臂的滑动组件,一对外钳臂的中间设有中央穿刺锚,中央穿刺锚包含穿刺导丝和固定器,操作部上设有旋转环,旋转环上连有传动线,传动线穿过柔性套管后与穿刺导丝的一端相连接,穿刺导丝另一端与固定器中部柔性连接,固定器一端部连接有用于拉动固定器摆转至与穿刺导丝相平行的回收线。该装置可有效固定直径较大、形状不规整、全层缺损的创面组织,并实现有效的牵拉,使较大创面的两侧边缘靠近,有利于外侧钳臂有力抓取两侧更多组织,为顺利实现术后创面、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瘘的快速完整闭合创造条件。整闭合创造条件。整闭合创造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属于临床胃肠镜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不断进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经自然腔道手术(NOTES)等内镜下消化道局部切除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闭合人工消化道切口术后创面,是内镜手术的关键步骤。溃疡、肿瘤、异物损伤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消化道部穿孔和消化道瘘亦是内镜下闭合治疗的指征。
[0005]内镜闭合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内镜闭合器械及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内镜闭合技术包括金属夹闭合、缝合技术和封堵器等。内镜缝合和封堵系统虽实现全层缝合,但限于操作难度大、缝合强度难以控制、器械成本高等缺点,目前尚无法广泛推广。金属夹通过机械作用力将病灶及周围组织夹闭,是目前最常用的内镜闭合技术,但对于直径较大、形状不规整、全层缺损等复杂创面,往往存在创面易移动、无法固定,造成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对于授权公布专利号:CN208625777U。虽然配合穿刺针也能起到内镜下固定和牵拉组织的作用,但是手术流程更为繁琐,会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且穿刺针较粗对组织损害大。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案由此产生。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不仅设计合理,而且操作简易。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柔性套管以及夹子组件,所述夹子组件包含一对左右分布的外钳臂,所述操作部上设有用于驱动一对外钳臂动作的滑动组件,一对外钳臂的中间设有中央穿刺锚,所述中央穿刺锚包含穿刺导丝和固定器,所述操作部上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上连接有传动线,所述传动线穿过柔性套管后与穿刺导丝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穿刺导丝的另一端与固定器的中部柔性连接,所述固定器的一端部连接有用于拉动固定器摆转至与穿刺导丝相平行的回收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让位通槽,所述穿刺导丝的一端柔性连接在让位通槽中,当固定器摆转至与穿刺导丝相平行时,所述穿刺导丝容置在让位通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和穿刺导丝均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回收线由软质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手柄和连接管,所述操作手柄与连接管相邻的一端外侧壁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环的内壁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旋转环的内壁通过沿径向设置的连接杆与传动线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侧壁开设有穿线孔;所述回收线远离固定器的一端依次穿过柔性套管和连接管后从穿线孔伸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与操作手柄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穿过柔性套管后与一对外钳臂相连接;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指扣环和下指扣环。
[0014]进一步的,所述拉线、传动线以及回收线上下错位分布。
[0015]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环与操作手柄相连接的一端侧壁设有径向螺孔,所述径向螺孔内螺接有锁紧螺丝。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夹子组件还包括钳臂基座,一对外钳臂连接在钳臂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柔性套管远离操作部的一端与钳臂基座相连接;所述穿刺导丝穿过钳臂基座的中部与传动线相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钳臂呈钝性圆弧形,外钳臂前端夹持面的表面呈直齿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回收线控制固定器的方向,配合推动旋转环来对组织进行牵拉、固定,可有效固定直径较大、形状不规整、全层缺损的创面组织,并实现有效的牵拉,使较大创面的两侧边缘靠近,有利于外侧钳臂有力抓取创面两侧更多的组织,为顺利实现术后创面、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瘘的快速完整闭合创造条件。
[0019]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夹子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旋转环与操作部的配合构造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器与穿刺导丝配合状态示意图一;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器与穿刺导丝配合状态示意图二。
[0025]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1、柔性套管2以及夹子组件3,所述夹子组件3包含一对左右分布的外钳臂5,所述操作部1上设有用于驱动一对外钳臂5动作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与操作部1滑动连接的滑块10,所述滑块10连接有拉线11,所述拉线11穿过柔性套管2后与一对外钳臂5相连接,滑块10通过拉线11带动一对外钳臂5张开或夹紧。一对外钳臂5的中间设有中央穿刺锚4,所述中央穿刺锚4包含穿刺导丝7和固定器8,所述操作部1上设有旋转环12,所述旋转环12上连接有传动线13,所述传动线13穿过柔性套管2后与穿刺导丝7的一端相连接,通过转动旋转环12,旋转环12通过传动线13带动穿刺导丝7,所述穿刺导丝7的另一端与固定器8的中部柔性连接,所述固定器8的一端部连接有用于拉动固定器8摆转至与穿刺导丝7相平行的回收线9。使用时,拉紧回收线9,使固定器8与穿刺导丝7呈直线状态,旋转环12转动时通过传动线13带动穿刺导丝7和固定器8穿过胃/肠壁全层后放松回收线,固定器8与穿
刺导丝7呈垂直状态,通过转动旋转环12实现组织的拉近与锚定,通过操控滑块10前后移动,滑块10驱动一对外钳臂5抓取创面两侧的组织合拢并固定,向后拉动滑块10释放一对外钳臂5;此方法能适用于普通金属夹难以完全闭合的复杂创面处理。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8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让位通槽80,所述穿刺导丝7的一端柔性连接在让位通槽80中,当收紧回收线9时,回收线9拉动固定器8摆转至与穿刺导丝7相平行,此时穿刺导丝7容置在让位通槽80内,穿刺导丝与固定器呈直线状态,如图5所示。而当放松回收线时,穿刺导丝可与固定器呈T型状态,如图4所示。
[0030]本实施例中,穿刺导丝7与固定器8的中部的柔性连接例如可采用铰接形式,通过在固定器的侧壁开设轴向延伸的让位通槽,使得在推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柔性套管以及夹子组件,所述夹子组件包含一对左右分布的外钳臂,所述操作部上设有用于驱动一对外钳臂动作的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外钳臂的中间设有中央穿刺锚,所述中央穿刺锚包含穿刺导丝和固定器,所述操作部上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上连接有传动线,所述传动线穿过柔性套管后与穿刺导丝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穿刺导丝的另一端与固定器的中部柔性连接,所述固定器的一端部连接有用于拉动固定器摆转至与穿刺导丝相平行的回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让位通槽,所述穿刺导丝的一端柔性连接在让位通槽中,当固定器摆转至与穿刺导丝相平行时,所述穿刺导丝容置在让位通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和穿刺导丝均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回收线由软质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锚定牵引创面的一体式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手柄和连接管,所述操作手柄与连接管相邻的一端外侧壁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环的内壁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旋转环的内壁通过沿径向设置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强
申请(专利权)人:庄则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