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243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金花茶冲剂,由以下成分组成:金花茶花粉末20‑40份、金花茶叶粉末20‑40份、淀粉80‑100份、罗汉果粉末10‑20份、海藻糖1‑5份、食用乙醇2‑4,其方法包括制粉、分离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树脂吸附、还原黄酮类物质、软材制作、颗粒制备、干燥等步骤,本冲剂通过将金花茶内茶多酚进行部分滤除,而以大大降低冲剂的苦味,但同时黄酮类的化合物并未排出,仍保留了其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衰老等等功能,同时,在茶多酚的分离过程中,通过设置高流速来防止黄酮类物质被分离的问题,并且冲剂在口感、便利性、添加剂用量控制等方面能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剂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卫生部2010年第9号文件,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诺丽果浆、酵母β-葡聚糖、雪莲培养物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研究发现,金花茶叶和花中富含总黄酮(异黄酮、双黄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茶多酚,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10多个类别:黄酮、黄烷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噢弄、黄烷酮、花色素、查耳酮、色原酮等,现已发现约4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果实、根、皮中,实验证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衰老等),因此对该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可见金花茶中的成分能够起到一些抗病毒等等的功能,但金花茶由于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带有涩味且金花茶的苦味绝大多数是由于茶多酚的原因,尤其是在制作成浓缩液后,具有严重的苦味,那么在供食用时,通常的做法是,将浓缩液稀释,并加入β-环装糊精进行混合,以中和其苦味,但上述的操作,尤其是片剂和胶囊剂的实现,是通过添加各类添加剂来实现的,使用过多的添加剂并不利于人体健康,口感上也不易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金花茶冲剂,由以下成分组成:金花茶花粉末20-40份、金花茶叶粉末20-40份、淀粉80-100份、罗汉果粉末10-20份、海藻糖1-5份、食用乙醇2-4份。一种金花茶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粉:将金花茶花和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S3: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取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加入至混合液中,并配合超声波萃取仪萃取1.5小时,使得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黄酮类物质,通过磁分离手段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S4:树脂吸附:将S3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ml/min,使得树脂吸附茶多酚;S5:还原黄酮类物质:将S3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采用30-95%的食用乙醇萃取分离出黄酮类物质后,返回加入至S4中的混合液,并加热至80℃,30min,并不断搅拌;S6:软材制作:在S5的混合液中,加入罗汉果粉末、淀粉、海藻糖,比例为1~5:1~10:1~2,制得软材,将软材压制成饼;S7:颗粒制备:通过颗粒机器将软材制粒,制粒目次为40-60目;S8:干燥:加入烘干机内对颗粒干燥2h,温度为60℃。优选的,S2中的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W,预处理45s后,每隔5s再以300W的功率开启6次。优选的,S3前对树脂进行预处理,将树脂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将水面的漂浮物倾倒去除,再次加入蒸馏水,直至水面清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金花茶冲剂及其制备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冲剂通过将金花茶内茶多酚进行部分滤除,而以大大降低冲剂的苦味,但同时黄酮类的化合物并未排出,仍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保留了其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衰老等等功能,同时,在茶多酚的分离过程中,通过设置高流速来防止黄酮类物质被分离的问题,并且冲剂在口感、便利性、添加剂用量控制等方面能有优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金花茶冲剂,由以下成分组成:金花茶花粉末20份、金花茶叶粉末20份、淀粉80份、罗汉果粉末10份、海藻糖1份、食用乙醇2份,其中海藻糖的作用是适当增加产品的甜味,且为天然糖分,减少添加剂的使用,而食用乙醇是在产品加工洗脱过程中残留的成分,含量低,对整体产品的影响度较小。而针对上述产品,能够得到的步骤如下:实施例1一种金花茶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粉:取500g金花茶花和500g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5L,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具体的说:S2中的微波处理的功率为300W,预处理45s后,每隔5s再以300W的功率开启6次,通过多次的微波处理,能够有效将茶多酚溶解至水中。S3: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取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10g加入至混合液中,并配合超声波萃取仪萃取1.5小时,使得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黄酮类物质,通过磁分离手段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其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参见专利公告号为CN104492393A的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的金花茶中黄酮类物质分离方法,其公开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吸附提取黄酮类物质,具体方法是:将制备得到的磁粒子-PAMAM复合材料(弱碱性)适量7.5g加入到S2中制备好的金花茶果实萃取液中,在400W条件下,超声萃取一定时间1.5h,后通过磁分离手段(可以是磁铁吸附)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S4:树脂吸附:将S3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ml/min,使得树脂吸附茶多酚,此处要说明的是:由于黄酮类物质在高流速时,被大孔径竖直吸附的泄漏率很高,约在55%以上,所以在讲混合液通入树脂时,将流速设置在5ml/min左右,而茶多酚在5ml/min的速度下泄漏率较低,所以经过竖直吸附时,大部分的茶多酚能够被分离吸附,而剩下的液体中,一些其他的黄酮类物质,由于高速的流动,被去除的量极少。S5:将S3中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采用30-95%的食用乙醇萃取分离出黄酮类物质后,返回加入至S4中的混合液;具体的萃取方法是,分离后的磁性复合材料(附有黄酮物质)采用有机溶剂乙醇萃取多次,将得到的萃取液返回至将乙醇已吸除的溶液内,并加热至80℃,时间为30min,并不断搅拌,以使得乙醇蒸发,进而去除乙醇。S6:软材制作:在S5的混合液中,加入罗汉果粉末、淀粉、海藻糖,比例为1~5:10:1~2,制得软材,将软材压制成饼;S7:颗粒制备:通过颗粒机器将软材制粒,制粒目次为40-60目;S8:干燥:加入烘干机内对颗粒干燥2h,温度为60℃。S3前对树脂进行预处理,将树脂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将水面的漂浮物倾倒去除,再次加入蒸馏水,直至水面清透,有效防止大分子树脂在处理时有其他有机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花茶冲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组成:/n金花茶花粉末20-40份、金花茶叶粉末20-40份、淀粉80-100份、罗汉果粉末10-20份、海藻糖1-5份、食用乙醇2-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花茶冲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组成:
金花茶花粉末20-40份、金花茶叶粉末20-40份、淀粉80-100份、罗汉果粉末10-20份、海藻糖1-5份、食用乙醇2-4份。


2.一种金花茶冲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粉:将金花茶花和金花茶叶干燥后,通过高分子粉碎机,粉粹成末;
S2:分离茶多酚:将粉碎后的混合粉末加入蒸馏水,形成混合溶液,并通过60度水浴2小时,并将混合溶液加入至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内,微波处理,得到含有高浓度茶多酚的混合液;
S3:黄酮类物质分离保存:取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加入至混合液中,并配合超声波萃取仪萃取1.5小时,使得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黄酮类物质,通过磁分离手段将吸附黄酮类物质的磁性纳米粒子-PAMAM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待用;
S4:树脂吸附:将S3中的溶液通入至树脂柱内,流速为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金生鄢红华李洪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