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涉及菌菇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提供了一种避免杂菌生长、保证牛排菇生长品相的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包括扁平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底部开口尺寸。所述通孔的侧壁沿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所述通孔为倒凸台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去了人工采摘工序,能够抑制更多杂菌的生长。
A special grid frame for steaks mushroom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菇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
技术介绍
牛排菇是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一种珍稀的食用菌,食之鲜嫩,具有特殊的柠檬香味,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可减少胆固醇累积,降低备压,增加人体免疫力,防治坏血病;并且可以入药,具有消炎化积、治疗胃肠炎和补血作用。牛排菌的发酵菌丝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真菌抗生素,并且含有一种稀有氨基酸-丁氨酸,是一种名贵的色形味具全、药食兼优的美味食用菌,有“山上的牛肉”之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商品价值高,可大面积生产。目前大面积生产牛排菇多采用放在菇房里的培养架,设置好菇放温湿度、光照条件,将培养基平铺在培养架上后,将菌丝植于培养基中。为了使得牛排菇品相更好,在生长期间,常需把簇拥在一起的一些菌菇去掉,留下最好的继续生长,并且留下的菌菇需间隔开,以保证足够的养分。而去杂菌工作基本采用人工,费时费力,在去杂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伤害到原本想要保留的菌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避免杂菌生长、保证牛排菇生长品相的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扁平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底部开口尺寸。所述通孔的侧壁沿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所述通孔为倒凸台型。所述通孔侧壁的底部设有一圈环状侧凹槽一,所述侧凹槽一中设有若干均布、并垂直于侧凹槽一底部的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凹槽一的底部,另一端与平板一连接,当弹簧一不受力时,所述平板一的边缘伸出侧凹槽一,所述平板一为弧形,若干所述平板一位于所述侧凹槽一的边缘构成一个内径小于所述通孔底部开口直接的开孔一。所述通孔为阶梯型。所述通孔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均为长方形,所述底部开口、沿所述框架本体长度方向的一条边倾斜向下,该边的侧壁上设有一个侧凹槽二,所述侧凹槽二中设有垂直于侧凹槽二底部的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凹槽二的底部,另一端与平板二连接,当弹簧二不受力时,所述平板二的边缘伸出侧凹槽二,所述平板二为长发形,所述平板二伸出侧凹槽二并与侧凹槽二顶部平行的边倾斜向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为牛排菇提供固定的生长空间,避免产生过多的杂菌,每个孔中仅有一个或者少量的菌菇生长,不需要人工去杂菌,节约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牛排菇有足够多的养分正常生长;通孔的底部设为倾斜,采摘牛排菇时只需用力沿框架长度方向拉动一下框架本体,牛排菇的底部就会被切断,省去了人工采摘工序;在通孔的底部设可收缩的平板,将初始的生长孔设置的更小,能够抑制更多杂菌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C-C向剖视图,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是框架本体,2是通孔,3是侧凹槽一,31是弹簧一,32是平板一,4是侧凹槽二,41是弹簧二,42是平板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扁平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1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所述通孔2的底部开口尺寸。底部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牛排菇目标尺寸的杆部直径,小于牛排菇伞状部即顶部的直径。菌丝植入培养基后,将框架放在其上,框架本体1实心部分抑制了其下菌丝即杂菌的繁殖,通孔2下方的菌丝能够正常生长,基本上能保证每个通孔2中有一个牛排菇生长,就算会有若干个,也不会太多,不会对各自的生长造成过大的影响,有效保证了菌菇的正常繁殖,并且养料充足。所述通孔2的侧壁沿所述框架本体1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15-30°,下同)。即通孔2的侧壁不是垂直向下的,而是倾斜向下的,这样,待牛排菇成熟以后,从培养架的一端拉动框架本体1,倾斜的孔壁对牛排菇根部进行切割,即可实现牛排菇的收割,不需要人工挨个去收割,大大节约了人力、节省了时间。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2为倒凸台型。所述通孔2侧壁的底部设有一圈环状侧凹槽一3,所述侧凹槽一3中设有若干(2-4个)均布、并垂直于侧凹槽一3底部的弹簧一31,所述弹簧一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凹槽一3的底部,另一端与平板一32连接,当弹簧一31不受力时,所述平板一32的边缘伸出侧凹槽一3,所述平板一32为弧形,若干所述平板一32位于所述侧凹槽一3的边缘构成一个内径小于所述通孔2底部开口直接的开孔一。如果平板一32受到从下方来的垂直方向的力,其顶部会顶在侧凹槽一3的开口处,然后停止,所以位于开孔一正下方的菌丝正常生长,位于平板一32下方和框架本体1实心部分的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待正常生长的菌丝逐渐长大后,其菌杆撑开若干平板一32,使得平板一32被推向侧凹槽一3,正常生长的菌丝继续正常生长。为了不妨碍正常生长菌丝的继续生长,可以选择弹力足够小的弹簧,这样,平板一32就不会对菌杆产生过大的力而导致牛排菇不正常生长。图4-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2为阶梯型。所述通孔2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均为长方形,所述底部开口、沿所述框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一条边倾斜向下,该边的侧壁上设有一个侧凹槽二4,所述侧凹槽二4中设有垂直于侧凹槽二4底部的弹簧二41,所述弹簧二4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凹槽二4的底部,另一端与平板二42连接,当弹簧二41不受力时,所述平板二42的边缘伸出侧凹槽二4,所述平板二42为长发形,所述平板二42伸出侧凹槽二4并与侧凹槽二4顶部平行的边倾斜向下。如果平板二42受到从下方来的垂直方向的力,其顶部会顶在侧凹槽二4的开口处,然后停止,所以位于开孔二正下方的菌丝正常生长,位于平板二42下方和框架本体1实心部分的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待正常生长的菌丝逐渐长大后,其菌杆撑开若干平板二42,使得平板二42被推向侧凹槽二4,正常生长的菌丝继续正常生长。该方案中,可以在长方形的凹槽底部四条边的侧壁都设置带弹簧的平板二42,这样牛排菇可以受力更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包括扁平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底部开口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包括扁平的长方体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底部开口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侧壁沿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倒凸台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牛排菇培养专用网格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侧壁的底部设有一圈环状侧凹槽一,所述侧凹槽一中设有若干均布、并垂直于侧凹槽一底部的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凹槽一的底部,另一端与平板一连接,当弹簧一不受力时,所述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鹏,朱成,虞紫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奥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