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及飞行模拟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80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飞行模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及飞行模拟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襟翼拉杆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操作机构和阻尼机构,操作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杆和转盘,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组件上;阻尼机构包括阻尼轮组、柔性连接组件和阻尼调节组件,阻尼轮组设置在转盘的下方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组件上,柔性连接组件绕设在阻尼轮组上,且柔性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转盘的两侧固定连接;阻尼调节组件能够以调节阻尼轮组转动时的阻尼力,即能够提供实际操作操作杆的阻尼力,提升操作的真实感,提高培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飞行模拟机,通过应用上述襟翼拉杆装置,能够提供实际操作中的阻尼力,提高培训效果。

A kind of flap pull rod device and flight si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及飞行模拟机
本技术涉及飞行模拟机
,尤其涉及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及飞行模拟机。
技术介绍
飞行模拟机用于对飞行员进行基础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且能够提高培训的安全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飞行模拟机上通常采用真飞机上的操作装置以实现逼真的训练效果,但由于襟翼拉杆装置体积庞大不适用于飞行模拟机,现有的飞行模拟机上的襟翼拉杆不能给飞行员提供实际操作中的阻尼力,从而影响飞行员的培训效果。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襟翼拉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襟翼拉杆装置,能够提供实际操作中的阻尼力,提高培训效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模拟机,通过应用上述襟翼拉杆装置,能够提供实际操作中的阻尼力,提高培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操作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杆和转盘,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阻尼机构,包括阻尼轮组、柔性连接组件和阻尼调节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组件(1);/n操作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杆(21)和转盘(22),所述转盘(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1)上;/n阻尼机构(3),包括阻尼轮组(31)、柔性连接组件(32)和阻尼调节组件(33),所述阻尼轮组(31)设置在所述转盘(22)的下方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1)上,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绕设在所述阻尼轮组(31)上,且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盘(2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调节组件(33)能够调节所述阻尼轮组(31)转动时的阻尼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1);
操作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的操作杆(21)和转盘(22),所述转盘(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1)上;
阻尼机构(3),包括阻尼轮组(31)、柔性连接组件(32)和阻尼调节组件(33),所述阻尼轮组(31)设置在所述转盘(22)的下方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1)上,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绕设在所述阻尼轮组(31)上,且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盘(2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阻尼调节组件(33)能够调节所述阻尼轮组(31)转动时的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轮组(31)包括第一阻尼轮(311)和第二阻尼轮(312),所述第一阻尼轮(311)和所述第二阻尼轮(312)间隔并列设置且位于所述转盘(22)的下方,所述第一阻尼轮(311)、所述第二阻尼轮(312)和所述转盘(22)组成三角形,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绕设在所述第一阻尼轮(311)和所述第二阻尼轮(3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3)还包括两个压紧组件(34),两个所述压紧组件(34)设置在所述三角形内,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的两端穿过两个所述压紧组件(34)与所述转盘(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襟翼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34)包括压紧轮(341)和限位杆(342),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穿设于所述压紧轮(341)和所述限位杆(342)之间,且所述柔性连接组件(32)与所述压紧轮(341)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襟翼拉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爱德华多·贝纳尔
申请(专利权)人:安胜天津飞行模拟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