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具有可倾斜的第一桅杆上部的第一桅杆的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优选地,涉及具有第一桅杆和第二桅杆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在现场,用于提升重载荷的大型起重机通常在可用空间相对较小的位置操作。包括直的主起重臂和直的后桅杆的起重机非常适合此类应用,因为它们需要相对较小的组装空间并能够提升重载荷。例如,WO2016/133389A2中公开的起重机可以竖直地组装,这需要非常小的空间。但是,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对于某个地点处的一个或多个提升作业,这种起重机的水平伸出跨度不足。这可以通过选择更大型起重机或通过将起重机重建在另一位置上来解决,这是昂贵和/或费时的措施。此外,也可能的是,例如大楼的建筑物阻止主起重臂进一步倾斜。因此,需要扩大包括直的主起重臂的起重机的水平伸出跨度。起重机的后桅杆用以通常利用压载重物或配重来平衡要提升的载荷的重量。压载重物到起重机的中部的距离越远,则载荷的重量就可能越大。通常,使用直的后桅杆。但是,更多地如果后桅杆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在一定位置上受限,例如由于周围的大楼或其它建筑物导致受限,则直的后桅杆的可达距离受限。因此,需要扩大压载重物到起重机的中部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基座,第一桅杆,所述第一桅杆能围绕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处的第一枢轴枢转并且具有水平枢转轴线,所述第一桅杆包括多个桅杆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桅杆是主起重臂,第二桅杆,其中所述第二桅杆 ...
【技术保护点】
1.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n起重机基座,/n第一桅杆,所述第一桅杆能围绕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处的第一枢轴枢转并且具有水平枢转轴线,所述第一桅杆包括多个桅杆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桅杆是主起重臂,/n第二桅杆,其中所述第二桅杆是后桅杆,/n其中,所述第一桅杆包括第一桅杆倾斜构件,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布置在两个桅杆区段之间,从而限定所述第一桅杆的第一桅杆上部和第一桅杆下部,其中:/n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与所述第一桅杆的上端之间,/n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与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之间,并且/n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n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连接部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的下连接部,/n具有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和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基本彼此成一直线的笔直提升状态,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倾斜且远离所述第二桅杆倾斜的倾斜提升状态,/n适于在所述笔直提升状态和所述倾斜提升状态下将力从所述第一桅杆上部传递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8 NL 20195111.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
起重机基座,
第一桅杆,所述第一桅杆能围绕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处的第一枢轴枢转并且具有水平枢转轴线,所述第一桅杆包括多个桅杆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桅杆是主起重臂,
第二桅杆,其中所述第二桅杆是后桅杆,
其中,所述第一桅杆包括第一桅杆倾斜构件,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布置在两个桅杆区段之间,从而限定所述第一桅杆的第一桅杆上部和第一桅杆下部,其中:
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与所述第一桅杆的上端之间,
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与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
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连接部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的下连接部,
具有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和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基本彼此成一直线的笔直提升状态,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倾斜且远离所述第二桅杆倾斜的倾斜提升状态,
适于在所述笔直提升状态和所述倾斜提升状态下将力从所述第一桅杆上部传递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
2.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
起重机基座,
第一桅杆,所述第一桅杆包括多个桅杆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桅杆是后桅杆,
第二桅杆,所述第二桅杆能围绕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处的第一枢轴枢转,并且具有水平枢转轴线,其中所述第二桅杆是主起重臂,
其中,所述第一桅杆包括第一桅杆倾斜构件,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布置在两个桅杆区段之间,从而限定所述第一桅杆的第一桅杆上部和第一桅杆下部,其中:
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与所述第一桅杆的上端之间,
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包括至少一个桅杆区段,并且布置在所述起重机基座与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
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连接部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的下连接部,
具有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和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基本彼此成一直线的笔直提升状态,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倾斜且远离所述第二桅杆倾斜的倾斜提升状态,
适于在所述笔直提升状态和所述倾斜提升状态下将力从所述第一桅杆上部传递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的桅杆区段的横截面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的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的桅杆区段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一桅杆的所述多个桅杆区段中的多数桅杆区段以及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的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适于使得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能布置在所述多数桅杆区段中的任意两个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起重机进一步包括撑杆,所述撑杆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的第一撑杆端和附接到第一撑杆拉索的第二撑杆端,所述第一撑杆拉索附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端,用于在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处于所述倾斜提升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保持在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
其中,所述起重机进一步包括第二撑杆拉索,所述第二撑杆拉索附接到所述撑杆的第二端,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或所述起重机基座,
其中,所述起重机进一步包括绞盘,用于卷绕所述第一撑杆拉索和所述第二撑杆拉索中的一个,
其中,当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处于所述倾斜提升状态时,
在所述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一撑杆拉索确定,
在所述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和/或所述起重机基座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二撑杆拉索确定,并且
其中,通过在所述绞盘上卷绕所述第一撑杆拉索和所述第二撑杆拉索中的一个,可选地,同时保持所述第一撑杆拉索和所述第二撑杆拉索中的另一个的长度恒定,所述第一桅杆上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成一直线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进入所述笔直提升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
其中所述撑杆具有:功能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处于所述倾斜提升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保持在固定位置;和非功能位置,其中所述撑杆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基本平行,并且其中所述撑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上方,
其中所述起重机包括用于卷绕附接到所述撑杆的拉索的绞盘,所述绞盘适于通过在所述绞盘上卷绕所述拉索而使所述撑杆经受向上移动,其中所述拉索可选地是第一撑杆拉索,
其中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具有撑杆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向上移动期间平行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引导所述撑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桅杆进一步包括撑杆定位元件,所述撑杆定位元件适于停止所述撑杆的所述向上移动并迫使所述撑杆枢转,直到所述撑杆处于所述功能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撑杆的第二端进一步附接到第二撑杆拉索,所述第二撑杆拉索也附接到所述第一桅杆下部或所述起重机基座,其中,所述第二撑杆拉索具有适于将所述撑杆保持在所述功能位置的长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进一步包括伸缩式缸,所述伸缩式缸适于将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从所述笔直提升状态移动到所述倾斜提升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中,当所述伸缩式缸伸出时,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处于所述笔直提升状态,并且当所述伸缩式缸缩回时,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处于所述倾斜提升状态。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二桅杆通过第二桅杆拉索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其中,所述第二桅杆拉索在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的上端处连接到所述第一桅杆。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二桅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的长度。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后桅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起重臂的长度的50%,可选地,其中所述后桅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起重臂的长度的75%,可选地,其中所述后桅杆的长度大约等于所述主起重臂的长度。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具有倾斜轴线,所述第一桅杆上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桅杆下部围绕所述倾斜轴线倾斜,其中所述倾斜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桅杆倾斜构件的中性平面附近。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中,所述起重机是适于竖直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特·玛丽亚·斯托夫,韦塞尔·赫尔门斯,安东·阿德里安·约阿希姆·范登布罗克,
申请(专利权)人:玛姆特工程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