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路常压自然循环介质供热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0168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闭路常压自然循环介质供热的方法及其设备属生活采暖技术,是在公知供热介质吸热终了时使之呈饱和汽化状态,在位于循环最高位置的散热器介质主供给管道(1)终端,介质被全部冷凝为高温液态,辅以常压开启的单向控制阀(36)。本供热系统由液汽相重力差作为循环动力,介质循环速度显著加快,供热强度和效率极大提高,可实现高层和家庭四季供热,介质循环呈有限封闭状态,减少介质散溢蒸发。设备结构巧妙合理,制造运行皆很简便、节省能耗。(*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生活采暖技术,主要涉及自然循环锅炉供热系统。循环速度是影响介质供热的主要因素,机械强制循环可以提高循环速度,但同时需增加设备与能耗,提高出口压力亦可提高循环速度,但对锅炉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则会提出较高要求;靠介质水密度差实现的自然循环,简易可行,但其供热强度又难于满足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适宜小区自然循环、高供热强度、介质受热出口端压力不超出大气压力的供热方法和所用设备。本专利技术目的中的方法部分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由热源加热传热介质、携带热量的介质在循环系统中向待受热部位传送热量、以循环内不同部位介质密度的差异作介质循环的动力,辅以相应运行,监测方法。其中,介质循环热量输入端与热源间的热传递过程,应以全部介质饱和汽化为终点;在位于介质循环系统最高位置、散热端的介质主供给管路终端,控制管内压力不超出大气压,并在此条件下充分液化主供给管在该处所提供的汽化介质。这样,主供给管的汽体液化可保证循环散热端介质由液态实现热量输出,介质受热端出口为气相,入口为液相,介质密度差异悬殊,提供了较强的循环动力;由于受热端出口至主供给管终端介质主要为汽化状态,仅有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闭路常压自然循环介质供热方法属生活采暖技术,它包括由热源加热传热介质、携带热量的介质在循环系统中向受热部位传输热量,以循环中不同部位介质密度的差异作介质循环的动力,辅以相应运行、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循环热量输入端介质吸热过程终了时,应使全部介质饱和汽化,在位于介质循环系统最高位置、散热端介质的主供给管路(1)终端,控制管内压力不超出大气压,并在此条件下充分液化主供给管在该处所提供的汽化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喜黄廷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晋城市冶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