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09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该景观防积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且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横向或纵向上均不跨界;在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积水效果十分显著,且兼顾满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附近养护的植物景观的水分所需,非常适合在高档小区、生态住宅区或办公区、娱乐园等使用。

A landscape water proof structure used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一种景观防积水结构
,尤其是属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景观防积水结构

技术介绍
生态海绵城市的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一些LID措施,如: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沥青、绿色屋顶、下凹绿地、生物滞留池、湿塘、渗透塘、雨水花园、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植草沟、渗透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下沉广场、石笼、生态驳岸、人工土壤渗滤、渗井、生态雨水口、旱溪;等等。这些LID措施中植草沟是经常可见的,所谓的植草沟指的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在植草沟的基础上,在一些高档小区或新城建设中已经逐渐出现雨水花园的净水渗水结构。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由底及表,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在近地表处设置溢流管,在收集雨水的同时,通过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雨水花园建成后,条件适宜时,能控制75%~80%的地面雨水径流量。为打造新型海绵城市,需要将落后的技术进行改进或淘汰,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较大防积水能力的输排水海绵结构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本技术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溢流帽下部的溢流口处可设置一个过滤网,以防止杂物掉入);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本技术的盲沟管与市政管渠连接);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且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横向或纵向上均不跨界;在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高于下凹绿地最低处10-15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低于下凹绿地旁边的硬化地面15-20cm。进一步为,本技术在所述的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的盲沟管数量为1-3根;当为2-3根时,相邻的盲沟管之间呈90°夹角。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盲沟管一端插设在溢流管内,与溢流管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的管口为封闭设置;在盲沟管管壁上均匀或随即设置有开孔,开孔所占面积不低于管道表面积的5%,开孔的孔径为0.5-1.0cm;盲沟管开孔孔径小于砾石最小粒径;且所有盲沟管外壁设置有土工布包裹。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盲沟管设置在砾石层B的内部。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卵石层的卵石粒径为5-20cm;砾石层A和砾石层B的砾石粒径为1-3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由溢流管外部边缘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40-60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由下凹绿地最低处为起点,依序垂直向下设置的深度设置为20-30cm;即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每一层分别设置为15-30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设置为细径卵石层、粗径卵石层双层结构,且细径卵石层设置在粗径卵石层的上部;且细径卵石层的卵石粒径为5-8cm;粗径卵石层的卵石粒径为8-15cm。本技术中所述的粒径指的是卵石或砾石的最大尺寸长度。本技术的砾石层A、砾石层B,是为区别上下两层的砾石层所使用,并非表示该两层的砾石层粒径有形如细径卵石层、粗径卵石层的明显区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巧妙,取材方便,虽然前期投入比较费时费力,但建成后的养护成本极低,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本技术的防积水效果十分显著,且兼顾满足本技术附近养护的植物景观的水分所需,非常适合在高档小区建造和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溢流管1、溢流帽2、盲沟管3、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土工布包裹8、开孔9、市政管渠10。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本技术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1,在溢流管1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2(溢流帽2下部的溢流口处可设置一个过滤网,以防止杂物掉入);在溢流管1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3(本技术的盲沟管3与市政管渠10连接,图中只画出部分市政管渠10);在溢流管1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且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在横向或纵向上均不跨界;在所述的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溢流管1的上部管口设置为高于下凹绿地最低处10-15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溢流管1的上部管口设置为低于下凹绿地旁边的硬化地面15-20cm。进一步为,本技术在所述的溢流管1下部横向固定设置的盲沟管3数量为1-4根;当为2-4根时,相邻的盲沟管3之间呈90°夹角。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盲沟管3一端插设在溢流管1内,与溢流管1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的管口为封闭设置;在盲沟管3管壁上均匀或随即设置有开孔9,开孔所占面积不低于管道表面积的5%,开孔的孔径为0.5-1.0cm;盲沟管开孔孔径小于砾石最小粒径;且所有盲沟管3外壁设置有土工布包裹8。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盲沟管3设置在砾石层B7的内部。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卵石层4的卵石粒径为5-20cm;砾石层A5和砾石层B7的砾石粒径为1-3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由溢流管1外部边缘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40-60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由下凹绿地最低处为起点,依序垂直向下设置的深度设置为20-30cm;即卵石层4、砾石层A5、沙层6、砾石层B7每一层分别设置为20-30cm。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卵石层4设置为细径卵石层、粗径卵石层双层结构,且细径卵石层设置在粗径卵石层的上部;且细径卵石层的卵石粒径为5-8cm;粗径卵石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景观防积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且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横向或纵向上均不跨界;在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景观防积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且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横向或纵向上均不跨界;在所述的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高于下凹绿地最低处10-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低于下凹绿地旁边的硬化地面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的盲沟管数量为1-3根;当为2-3根时,相邻的盲沟管之间呈9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景观防积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沟管一端插设在溢流管内,与溢流管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的管口为封闭设置;在盲沟管管壁上均匀或随即设置有开孔,开孔所占面积不低于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程刘元元谢强富侯永平肖涵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