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理河道面源污染的净化装置及生态型护坡
本技术涉及城市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河道面源污染的净化装置及生态型护坡。
技术介绍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广义的面源污染,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的面源污染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面源污染,即与降水过程伴随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染。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即累积在流域地表的污染物受到降水的冲刷作用,随着径流的形成和泥沙的输移在陆地坡面产生污染负荷,并随径流与泥沙的输移在流域内增加和衰减,最终到达河道。同时,面源污染物在河道内还有一个迁移转化过程。这也增加了其污染的复杂性。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河道护坡作为河道水体与河边陆地的过渡带,起到保护河道边坡,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注重了生态性。通常采用方式是各种铺砌和栽植相结合。城市河道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治理河道面源污染的净化装置,可埋设在所述河道河岸的护坡内;其特征是,包括入水管道和多介质过滤系统;所述入水管道与多介质过滤系统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入水管道埋设在所述河岸地下,其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盲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河岸的地面相接,用于接纳河岸上的面源污水;/n所述多介质过滤系统为装填有多介质原料的容器状结构,其顶部开设有可排出经所述多介质过滤系统处理后的面源污水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护坡上的开口相接;所述护坡上的开口开设位置高于河道水面、低于所述河岸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治理河道面源污染的净化装置,可埋设在所述河道河岸的护坡内;其特征是,包括入水管道和多介质过滤系统;所述入水管道与多介质过滤系统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入水管道埋设在所述河岸地下,其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盲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河岸的地面相接,用于接纳河岸上的面源污水;
所述多介质过滤系统为装填有多介质原料的容器状结构,其顶部开设有可排出经所述多介质过滤系统处理后的面源污水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护坡上的开口相接;所述护坡上的开口开设位置高于河道水面、低于所述河岸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介质原料包括下层原料、中层原料和上层原料;所述入水管道为L型管道结构,包括纵向管道和水平管道;所述纵向管道的开口端为所述进水端;进水端与河岸地面相接处设置有垃圾拦截网或水篦子,且进水端口径大于所述纵向管道下部的管道管径;
所述水平管道设置在所述多介质过滤系统底部,且与多介质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瑞霞,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林山水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