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压敏胶层,压敏胶层远离基材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丙烯保护层、聚脲薄膜层、聚异丁烯薄膜层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丙烯保护层、聚脲薄膜层、聚异丁烯薄膜层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防水效果差的问题,该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具备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在存放的过程中,胶带不容易发生受潮起鼓的现象,有效避免了胶带出现黏性度降低的现象,能够达到想要的保存效果,提高了胶带的保存寿命,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A kind of easy to tear pet double-sided t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
本技术涉及双面胶带
,具体为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胶带已经完全融入到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胶带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卷烟、家用电器、日用化工等几乎各个行业的包装封口。PET膜又名耐高温聚酯薄膜,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屏幕保护、光学级镜面表面保护等领域,然而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存在着防水效果差的问题,在存放的过程中,胶带容易发生受潮起鼓的现象,容易降低胶带的黏性度,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降低了胶带的保存寿命,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具备防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防水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远离基材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丙烯保护层、聚脲薄膜层、聚异丁烯薄膜层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位于靠近压敏胶层的一侧,所述聚丙烯保护层位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远离压敏胶层的一侧,所述聚脲薄膜层位于聚丙烯保护层远离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一侧,所述聚异丁烯薄膜层位于聚脲薄膜层远离聚丙烯保护层的一侧,所述聚氨酯防水薄膜层位于聚异丁烯薄膜层远离聚脲薄膜层的一侧,所述防水层远离压敏胶层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离型薄膜层,所述透明离型薄膜层的表面开设有圆孔。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由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交织而成,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7μm。优选的,所述压敏胶层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胶,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μm。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丙烯保护层、聚脲薄膜层、聚异丁烯薄膜层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的厚度均不超过1.5μm。优选的,所述透明离型薄膜层的材质为PET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聚丙烯保护层、聚脲薄膜层、聚异丁烯薄膜层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防水效果差的问题,该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具备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在存放的过程中,胶带不容易发生受潮起鼓的现象,有效避免了胶带出现黏性度降低的现象,能够达到想要的保存效果,提高了胶带的保存寿命,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将基材层设置为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交织而成,能够有效增强胶带的韧性,提升了抗拉强度,通过将压敏胶层设置为丙烯酸树脂胶,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在受潮情况下不会出现粘度降低的现象,通过将透明离型薄膜层设置为PET,具有较强的韧性以及较好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1基材层、2压敏胶层、3防水层、31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2聚丙烯保护层、33聚脲薄膜层、34聚异丁烯薄膜层、35聚氨酯防水薄膜层、4透明离型薄膜层、5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由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交织而成,基材层1的厚度为7μm,通过将基材层1设置为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交织而成,能够有效增强胶带的韧性,提升了抗拉强度,基材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压敏胶层2,压敏胶层2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胶,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2μm,通过将压敏胶层2设置为丙烯酸树脂胶,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在受潮情况下不会出现粘度降低的现象,压敏胶层2远离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3,防水层3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的厚度均不超过1.5μm,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位于靠近压敏胶层2的一侧,聚丙烯保护层32位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聚脲薄膜层33位于聚丙烯保护层32远离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的一侧,聚异丁烯薄膜层34位于聚脲薄膜层33远离聚丙烯保护层32的一侧,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位于聚异丁烯薄膜层34远离聚脲薄膜层33的一侧,防水层3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离型薄膜层4,透明离型薄膜层4的材质为PET材质,通过将透明离型薄膜层4设置为PET,具有较强的韧性以及较好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透明离型薄膜层4的表面开设有圆孔5,通过设置防水层3、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防水效果差的问题,该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具备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在存放的过程中,胶带不容易发生受潮起鼓的现象,有效避免了胶带出现黏性度降低的现象,能够达到想要的保存效果,提高了胶带的保存寿命,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使用时,通过设置防水层3、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的配合使用,从而可以达到防水效果好的目的。综上所述:该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通过设置防水层3、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易撕型PET双面胶带防水效果差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压敏胶层(2),所述压敏胶层(2)远离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位于靠近压敏胶层(2)的一侧,所述聚丙烯保护层(32)位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所述聚脲薄膜层(33)位于聚丙烯保护层(32)远离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的一侧,所述聚异丁烯薄膜层(34)位于聚脲薄膜层(33)远离聚丙烯保护层(32)的一侧,所述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位于聚异丁烯薄膜层(34)远离聚脲薄膜层(33)的一侧,所述防水层(3)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离型薄膜层(4),所述透明离型薄膜层(4)的表面开设有圆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撕型PET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压敏胶层(2),所述压敏胶层(2)远离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聚丙烯保护层(32)、聚脲薄膜层(33)、聚异丁烯薄膜层(34)和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位于靠近压敏胶层(2)的一侧,所述聚丙烯保护层(32)位于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所述聚脲薄膜层(33)位于聚丙烯保护层(32)远离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1)的一侧,所述聚异丁烯薄膜层(34)位于聚脲薄膜层(33)远离聚丙烯保护层(32)的一侧,所述聚氨酯防水薄膜层(35)位于聚异丁烯薄膜层(34)远离聚脲薄膜层(33)的一侧,所述防水层(3)远离压敏胶层(2)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离型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喜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瑞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