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红兵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933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包括箱体和用于固定箱体的支架,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内设有格栅层,格栅层的下方沿上箱体的内壁安装有集水槽,上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集水槽通过排水孔与外部的排水管相连;箱体的侧壁外侧安装有外壳,外壳与下箱体的侧壁围合形成中空腔体;下箱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布气两用孔,外壳开设有第二出水布气两用孔,第二出水布气两用孔与外部的出水布气两用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格栅层、集水槽以及下箱体外部的中空腔体等结构,在污泥解冻的同时能够及时将解冻产生的冷凝水以及解冻污水排出,实现污泥初步脱水,解决了冷凝水、污泥渗出液和污泥之间二次混合的问题。

An integrated device of sludge defrosting and preliminary dehyd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的处理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污泥后续的干化、焚烧、资源化利用、填埋等都有重要意义。污泥脱水的关键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当前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投加絮凝剂先进行调理,然后压滤机进行机械脱水。投加絮凝剂预处理方法是通过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减小了污泥和水的亲和力,改变了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中和污水中相反的电荷,压缩双电层,对已脱稳的凝聚颗粒起吸附架桥的作用,使其快速形成大的絮体,从而使胶体脱稳凝聚,实现固液分离。虽然通过投加絮凝剂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是由于需要大量的絮凝剂,不仅增加污水污泥处理的成本,而且大量的絮凝剂会增加到脱水后的污泥中,加大污泥的处理量。其他预处理方法如超声处理需要消耗的大量热量,且需要增设超声处理装置;采用生物法和热力学法需要消耗生物制剂及热量。采用冷冻方法对污泥进行前期预处理,污泥经过反复冷冻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用于固定箱体的支架(10),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的顶部为进料口(151),所述下箱体(2)的底部为卸料口(201);其中:/n所述上箱体(1)内设有用于存放待解冻污泥的格栅层(3),所述格栅层(3)至少有一层,所述格栅层(3)的格栅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格栅层(3)的下方沿上箱体(1)的内壁安装有集水槽(4),所述上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集水槽(4)通过排水孔与外部的排水管(5)相连;/n所述下箱体(2)为锥形,所述下箱体(2)的侧壁外侧安装有外壳(6),所述外壳(6)与下箱体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解冻与初步脱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用于固定箱体的支架(10),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的顶部为进料口(151),所述下箱体(2)的底部为卸料口(201);其中:
所述上箱体(1)内设有用于存放待解冻污泥的格栅层(3),所述格栅层(3)至少有一层,所述格栅层(3)的格栅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格栅层(3)的下方沿上箱体(1)的内壁安装有集水槽(4),所述上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集水槽(4)通过排水孔与外部的排水管(5)相连;
所述下箱体(2)为锥形,所述下箱体(2)的侧壁外侧安装有外壳(6),所述外壳(6)与下箱体的侧壁围合形成中空腔体(7);所述下箱体(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布气两用孔(202),所述外壳(6)开设有第二出水布气两用孔(601),所述第二出水布气两用孔(601)与外部的出水布气两用管(8)相连;所述出水布气两用管(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气包(9)和离心泵(15);
所述排水管(5)、出水布气两用管(8)上均安装有阀门(11)。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兵王林杨与进
申请(专利权)人:杨红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