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92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气泵,所述破络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一侧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依次首尾相连,且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上均设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同一个气泵,并利用本装置上的调节阀控制,使得除络剂、混凝剂、絮凝剂和重金属脱除剂能均以夹持气泡的形式进入相应的池中,除络剂、混凝剂、絮凝剂和重金属脱除剂能随着气泡的夹持,并且在相应的搅拌装置搅拌下,与相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来提高在含络合态重金属的无水中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率。

A complex heavy metal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络合态重金属物质在污水中大量存在,在含络合态重金属污水中,常规的方法是利用化学沉淀法进行预处理,但是利用该方法时主要存在着络合态重金属去除率不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它解决了目前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预处理时,存在着络合态重金属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包括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气泵,所述破络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一侧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依次首尾相连,且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上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气泵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通过四通管分别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破络池的内部,并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二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混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三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絮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一支管上连通有第一加料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连通有第二加料管,所述第三支管上连通有第三加料管,所述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上还连通有第二导管,两个所述第二导管通过三通管共同连通有第四加料管。作为优选实例,每个所述搅拌装置均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搅拌轴上,且每个搅拌轴的底部分别位于破络池和/或混凝池和/或絮凝池的内部。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进水口、出泥口、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两个第二导管上均设有调节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利用同一个气泵,并利用本装置上的调节阀控制,使得除络剂、混凝剂、絮凝剂和重金属脱除剂能均以夹持气泡的形式进入相应的池中,除络剂、混凝剂、絮凝剂和重金属脱除剂能随着气泡的夹持,并且在相应的搅拌装置搅拌下,与相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来提高在含络合态重金属的无水中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流程图。图中:破络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4、气泵5、出泥口6、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三支管9、曝气盘10、第四加料管11、搅拌电机12、搅拌轴13、搅拌叶片14、进水口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包括破络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4和气泵5,破络池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5,沉淀池4一侧底部设有出泥口6,破络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4依次首尾相连,且破络池1、混凝池2、絮凝池3上均设有搅拌装置,气泵5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另一端通过四通管分别连通有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和第三支管9,第一支管7另一端贯穿伸入破络池1的内部,并连通有曝气盘10,第二支管8另一端贯穿伸入混凝池2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10,第三支管9另一端贯穿伸入絮凝池3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10,第一支管7上连通有第一加料管,第二支管8上连通有第二加料管,第三支管9上连通有第三加料管,第二支管8和第三支管9上还连通有第二导管,两个第二导管通过三通管共同连通有第四加料管11。每个搅拌装置均包括搅拌电机12、搅拌轴13和搅拌叶片14,搅拌电机12输出端与搅拌轴13固定,搅拌叶片14固定在搅拌轴13上,且每个搅拌轴13的底部分别位于破络池1和/或混凝池2和/或絮凝池3的内部。进水口15、出泥口6、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8、第三支管9、两个第二导管上均设有调节阀。工作原理:Ⅰ、首先打开进水口15上的调节阀,含络合态重金属的污水进入破络池1中,然后打开第一支管7上的调节阀,接着启动气泵5,气泵5运行一段时间后,向第一加料管内加入破络剂,随着气泵5供气,并通过位于破络池1内的曝气盘10将破络剂与气体的混合物一起曝入破络池1中,并在位于破络池1内部的搅拌装置的搅拌下,使破络剂与络合态重金属的污水进行充分接触,进行破络处理;Ⅱ、破络处理完成后,污水进入混凝池2中,此时关闭第一支管7上的调节阀,打开第二支管8上的调节阀,接着启动气泵5,气泵5运行一段时间后,向第二加料管内首先加入混凝剂,随着气泵5供气,并通过位于混凝池2内的曝气盘10将混凝剂与气体的混合物一起曝入混凝池2中,并在位于混凝池2内部的搅拌装置的搅拌下,使混凝剂与经破络后的污水进行充分接触,进行混凝处理;Ⅲ、混凝完成后,污水进入絮凝池3中,此时关闭第一支管7上的调节阀,打开第三支管8上的调节阀,接着启动气泵5,气泵5运行一段时间后,向第三加料管内首先加入絮凝剂,随着气泵5供气,并通过位于絮凝池3内的曝气盘10将絮凝剂与气体的混合物一起曝入絮凝池3中,并在位于絮凝池3内部的搅拌装置的搅拌下,使絮凝剂与经混凝后的污水进行充分接触,进行絮凝处理;Ⅳ、在分别进行Ⅱ、Ⅲ时,即完成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后,分别打开两个第二导管上的阀门,在第四加料管11上加入重金属脱除剂、重金属脱除剂分别通过第二导管进入混凝池2和絮凝池3中进行重金属脱除剂的两次添加,从而在混凝和絮凝作业时,利用重金属脱除剂的两次添加使污水中的络合态重金属去除效率提高;Ⅴ、絮凝处理完成后,进入沉淀池4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沉淀,得上清液和污泥,污泥从出泥口6排出,上清液从沉淀池4上方排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包括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气泵,所述破络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一侧底部设有出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依次首尾相连,且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上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气泵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通过四通管分别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破络池的内部,并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二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混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三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絮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一支管上连通有第一加料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连通有第二加料管,所述第三支管上连通有第三加料管,所述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上还连通有第二导管,两个所述第二导管通过三通管共同连通有第四加料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络合态重金属处理装置,包括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气泵,所述破络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一侧底部设有出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依次首尾相连,且所述破络池、混凝池、絮凝池上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气泵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通过四通管分别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破络池的内部,并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二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混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三支管另一端贯穿伸入絮凝池的内部,并也连通有曝气盘,所述第一支管上连通有第一加料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连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碧州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