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结构包括缠绕环、光导纤维接口,撇角安装于缠绕环外表面,光导纤维接口与缠绕环相互贯通,其光导纤维将至置于压限环内,由自身的抵触力对其缓摆角进行挤压,根据抵触的物体产生摆动变化,对其进行分隔固定安装,能够在光导纤维进行缠绕安装时,对其进行间隔均匀的置放,让其在后续偏动挤为一团时,能够缓冲过后在将其归回原位,将由外顶胶对其光导纤维的表面进行抵触,由胶弧球与中体固定整体的受力点,其托动条对其外顶胶进行辅助弯曲受力,让光导纤维能够顺利的弯曲,在光导纤维缠绕至内圈直径较小时,对其进行贴合随动,对其进行防护弯曲,让其不会折角。
A multimode quartz optical fiber winding current and voltag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导纤维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
技术介绍
当光导纤维使用在电流电压传感器上时,通过光导纤维缠绕于电流导体的外侧衔接安装,使其在过程中可以得到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从而可以计算出电流大小。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电流电压传感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1.当缠绕于外圈的光导纤维在超高压的情况下安置时,会在原本已经安置均分好的位置受到影响,偏于一侧堆积在一起,使其端头的导关效果有所偏差。2.在光导纤维缠绕于外圈时,会在缠绕的角度随之缠绕的厚度往内缩小,在缩到一定范围时,光导纤维具有一定自身的硬度,在小范围进行缠绕时,较容易产生折角,从而应该端头的导关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缠绕于外圈的光导纤维在超高压的情况下安置时,会在原本已经安置均分好的位置受到影响,偏于一侧堆积在一起,使其端头的导关效果有所偏差,在光导纤维缠绕于外圈时,会在缠绕的角度随之缠绕的厚度往内缩小,在缩到一定范围时,光导纤维具有一定自身的硬度,在小范围进行缠绕时,较容易产生折角,从而应该端头的导关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缠绕环、光导纤维接口、卡头、撇角。所述撇角安装于缠绕环外表面,所述光导纤维接口与缠绕环相互贯通,所述卡头焊接于缠绕环外表面。所述缠绕环包括外隔层、限扩角、托边、隔力环,所述限扩角与外隔层相连接,所述托边贴合于外隔层内壁,所述托边与隔力环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力环包括外软层、兜层、压限环、回绷隔条,所述压限环嵌入于兜层内部,所述兜层外表面贴合有外软层,所述回绷隔条安装于压限环之间,所述压限环为圆孔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绷隔条包括端摆头、扯偏条、中固球、外随层、倾向顶角,所述扯偏条与端摆头相连接,所述扯偏条远离端摆头的一端与倾向顶角相连接,所述倾向顶角焊接于中固球外表面,所述中固球嵌入于外随层内部,所述中固球为球体结构,所述端摆头设有三个,所述倾向顶角设有三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限环包括中空口、缓摆角、托头、胶条、外环,所述中空口安装于外环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缓摆角与托头相连接,所述胶条贴合于外环内壁,所述缓摆角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托头为半弧形结构,所述胶条呈弧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扩角包括外顶胶、托动条、外层、内道,所述托动条与外顶胶相连接,所述外顶胶贴合于外层内壁,所述外层内部安装有内道,所述外顶胶呈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顶胶包括椭匀球、胶弧球、护边、中体、延力弧、延条,所述延条与椭匀球相连接,所述延力弧贴合于中体外表面,所述中体嵌入于胶弧球内部,所述椭匀球抵在护边内壁,所述椭匀球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延力弧呈半弧形结构,所述中体为球体结构,所述胶弧球呈月牙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其光导纤维将至置于压限环内,由自身的抵触力对其缓摆角进行挤压,由托头来规定缓摆角的挤压力,根据抵触的物体产生摆动变化,让缓摆角能够将光导纤维抵触在中空口内部,对其进行分隔固定安装,让端摆头大面积的受力拖动扯偏条来扯动,中端由中固球来固定扯偏条拉扯的力,在其缓冲过后对其进行归位处理,能够在光导纤维进行缠绕安装时,对其进行间隔均匀的置放,让其在后续偏动挤为一团时,能够缓冲过后在将其归回原位。2.将由外顶胶对其光导纤维的表面进行抵触,由胶弧球与中体固定整体的受力点,由椭匀球大面积的承受护边外界所抵触部位的弯曲力,全方位的承受外力,其托动条对其外顶胶进行辅助弯曲受力,让光导纤维能够顺利的弯曲,在光导纤维缠绕至内圈直径较小时,对其进行贴合随动,对其进行防护弯曲,让其不会折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缠绕环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隔力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回绷隔条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限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限扩角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外顶胶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缠绕环-tt01、光导纤维接口-tt02、卡头-tt03、撇角-tt04、外隔层-a1a、限扩角-a2a、托边-a3a、隔力环-a4a、外软层-qw11、兜层-qw22、压限环-qw33、回绷隔条-qw44、端摆头-g01、扯偏条-g02、中固球-g03、外随层-g04、倾向顶角-g05、中空口-zx01、缓摆角-zx02、托头-zx03、胶条-zx04、外环-zx05、外顶胶-dd1、托动条-dd2、外层-dd3、内道-dd4、椭匀球-www1、胶弧球-www2、护边-www3、中体-www4、延力弧-www5、延条-www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结构包括缠绕环tt01、光导纤维接口tt02、卡头tt03、撇角tt04。所述撇角tt04安装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所述光导纤维接口tt02与缠绕环tt01相互贯通,所述卡头tt03焊接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所述缠绕环tt01包括外隔层a1a、限扩角a2a、托边a3a、隔力环a4a,所述限扩角a2a与外隔层a1a相连接,所述托边a3a贴合于外隔层a1a内壁,所述托边a3a与隔力环a4a相连接。其中,所述隔力环a4a包括外软层qw11、兜层qw22、压限环qw33、回绷隔条qw44,所述压限环qw33嵌入于兜层qw22内部,所述兜层qw22外表面贴合有外软层qw11,所述回绷隔条qw44安装于压限环qw33之间,所述压限环qw33为圆孔型结构,所述外软层qw11延伸整体的受力面积,兜层qw22对内部起到限制与防护的作用,压限环qw33对光导纤维进行分配固定,回绷隔条qw44在衔接部位受力摆动时,呈反力的作用,在其失去阻力时能够及时的推动归位。其中,所述回绷隔条qw44包括端摆头g01、扯偏条g02、中固球g03、外随层g04、倾向顶角g05,所述扯偏条g02与端摆头g01相连接,所述扯偏条g02远离端摆头g01的一端与倾向顶角g05相连接,所述倾向顶角g05焊接于中固球g03外表面,所述中固球g03嵌入于外随层g04内部,所述中固球g03为球体结构,所述端摆头g01设有三个,所述倾向顶角g05设有三个,所述中固球g03固定住衔接部位的受力点,倾向顶角g05让外层的受力有一定的倾向,不会过分摆动,扯偏条g02根据外层的形变一并拉扯,对之间起到防护的作用,端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结构包括缠绕环(tt01)、光导纤维接口(tt02)、卡头(tt03)、撇角(tt04),其特征在于:/n所述撇角(tt04)安装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所述光导纤维接口(tt02)与缠绕环(tt01)相互贯通,所述卡头(tt03)焊接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n所述缠绕环(tt01)包括外隔层(a1a)、限扩角(a2a)、托边(a3a)、隔力环(a4a),所述限扩角(a2a)与外隔层(a1a)相连接,所述托边(a3a)贴合于外隔层(a1a)内壁,所述托边(a3a)与隔力环(a4a)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结构包括缠绕环(tt01)、光导纤维接口(tt02)、卡头(tt03)、撇角(tt04),其特征在于:
所述撇角(tt04)安装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所述光导纤维接口(tt02)与缠绕环(tt01)相互贯通,所述卡头(tt03)焊接于缠绕环(tt01)外表面;
所述缠绕环(tt01)包括外隔层(a1a)、限扩角(a2a)、托边(a3a)、隔力环(a4a),所述限扩角(a2a)与外隔层(a1a)相连接,所述托边(a3a)贴合于外隔层(a1a)内壁,所述托边(a3a)与隔力环(a4a)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力环(a4a)包括外软层(qw11)、兜层(qw22)、压限环(qw33)、回绷隔条(qw44),所述压限环(qw33)嵌入于兜层(qw22)内部,所述兜层(qw22)外表面贴合有外软层(qw11),所述回绷隔条(qw44)安装于压限环(qw3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石英光导纤维缠绕电流电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绷隔条(qw44)包括端摆头(g01)、扯偏条(g02)、中固球(g03)、外随层(g04)、倾向顶角(g05),所述扯偏条(g02)与端摆头(g01)相连接,所述扯偏条(g02)远离端摆头(g01)的一端与倾向顶角(g05)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戴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