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式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82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路式热管,该环路式热管包括:蒸发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蒸发;冷凝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冷凝;液体管,其构造为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蒸气管,其构造为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并且与液体管一起形成环路;第一多孔体,其设置在蒸发器中;以及第二多孔体,其设置在液体管中。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包括从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延伸的第一多孔延伸部,以及与第一多孔延伸部接触的空隙部。第一多孔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中的另一个中的第一凹部中。

Loop hea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路式热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路式热管。
技术介绍
作为构造为对安装在电子装置上的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等发热构件进行冷却的装置,热管是已知的。热管是构造为通过使用工作流体的相变来传热的装置。作为热管,环路式热管可以是示例性的,环路式热管包括:蒸发器,其构造为通过发热构件的热量使工作流体蒸发;以及冷凝器,其构造为冷却和冷凝已蒸发的工作流体,并且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形成环状流动路径的液体管和蒸气管连接。在环路式热管中,工作流体沿环状流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另外,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中,分别设置有多孔体,从而通过多孔体中产生的毛细管力将液体管中的工作流体引导至蒸发器,并且抑制蒸气从蒸发器回流到液体管(例如,参考PTL1)。[PTL1]日本专利No.6,146,484然而,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是空隙部,并且设置在蒸发器中的多孔体和设置在液体管中的多孔体不存在于连接区域中。也就是说,设置在蒸发器中的多孔体和设置在液体管中的多孔体在连接区域中断开,即不连接。因此,从液体管到蒸发器的液体循环劣化,并且在连接区域中产生不必要的液体贮存,从而阻碍液体从液体管引入蒸发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方面是提供一种环路式热管,其提高了从液体管到蒸发器中的液体引入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环路式热管,包括:蒸发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蒸发;冷凝器,其构造为使所述工作流体冷凝;液体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蒸气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与所述液体管一起形成环路;第一多孔体,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中;以及第二多孔体,设置在所述液体管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包括: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多孔体朝向所述第二多孔体延伸;以及空隙部,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多孔体中的第一凹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环路式热管,包括:蒸发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蒸发;冷凝器,其构造为使所述工作流体冷凝;液体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蒸气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与所述液体管一起形成环路;第一多孔体,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中;以及第二多孔体,设置在所述液体管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包括: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多孔体朝向所述第一多孔体延伸;以及空隙部,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多孔体中的第一凹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从液体管到蒸发器中的液体引入能力的环路式热管。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平面示图。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及其周围的剖视图。图3A至图3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图4A和图4B示出了多孔体。图5A和图5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环路式热管。图6A至图6D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制造过程(第1过程)。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制造过程(第2过程)。图8A至图8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第1部分)。图9A至图9D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第2部分)。图10A至图10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图11A至图11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图12A至图12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四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图13A至图13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五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图1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六变型例的在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和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同时,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构造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重复的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结构]首先,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结构。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平面示图。参考图1,环路式热管1包括蒸发器10、冷凝器20、蒸气管30、液体管40和入口60。环路式热管1可容纳于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移动型电子装置2中。在环路式热管1中,蒸发器10具有使工作流体C蒸发从而产生蒸气Cv的功能。冷凝器20具有使工作流体C的蒸气Cv冷凝的功能。蒸发器10和冷凝器20通过蒸气管30和液体管40连接,并且蒸气管30和液体管40形成流动路径50,该流动路径是其中供工作流体C或蒸气Cv流动的环路。入口60是用于将工作流体C注入到液体管40中的进入口,并且在注入工作流体C之后被气密地密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入口60连接到液体管40。然而,入口60可连接到冷凝器20或蒸气管30。在这种情况下,注入冷凝器20或蒸气管30的工作流体C在流动路径50中流动,并移动到液体管40中。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环路式热管的蒸发器及其周围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蒸发器10形成有例如四个通孔10x。螺栓150插入到形成在蒸发器10中的各个通孔10x和形成在电路板100中的各个通孔100x中,并且螺母160从电路板100的下表面紧固到螺栓150上,从而固定蒸发器10和电路板100。在电路板100上,诸如CPU等发热构件120通过凸块110安装,并且发热构件120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蒸发器10的下表面。蒸发器10中的工作流体C被发热构件120产生的热量蒸发,从而产生蒸气Cv。如图1所示,由蒸发器10产生的蒸气Cv通过蒸气管30被引导至冷凝器20,并在冷凝器20中冷凝。因此,从发热构件120产生的热量移动到冷凝器20,从而抑制发热构件120的温度升高。在冷凝器20中冷凝的工作流体C通过液体管40被引导至蒸发器10。蒸气管30的宽度W1例如可以设定为约8mm。另外,液体管40的宽度W2可以设定为例如约6mm。蒸气管30的宽度W1和液体管40的宽度W2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相同。工作流体C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优选地使用具有高蒸气压和高蒸发潜热的流体,以通过蒸发潜热有效地冷却发热构件120。可以例举例如氨、水、氟利昂、乙醇和丙酮作为流体。蒸发器10、冷凝器20、蒸气管30和液体管40可以分别具有例如多个金属层堆叠的结构。金属层例如是具有高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路式热管,包括:/n蒸发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蒸发;/n冷凝器,其构造为使所述工作流体冷凝;/n液体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n蒸气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与所述液体管一起形成环路;/n第一多孔体,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中;以及/n第二多孔体,其设置在所述液体管中,/n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包括:/n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多孔体朝向所述第二多孔体延伸;以及/n空隙部,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并且/n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多孔体中的第一凹部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3 JP 2018-1995161.一种环路式热管,包括:
蒸发器,其构造为使工作流体蒸发;
冷凝器,其构造为使所述工作流体冷凝;
液体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
蒸气管,其构造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与所述液体管一起形成环路;
第一多孔体,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中;以及
第二多孔体,其设置在所述液体管中,
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包括:
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多孔体朝向所述第二多孔体延伸;以及
空隙部,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并且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多孔体中的第一凹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在俯视时,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并排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连接区域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多孔体朝向所述第一多孔体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多孔体中的第二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在俯视时,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并排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交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内壁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包括堆叠的预定数量的金属层,并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预定数量的金属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包括堆叠的预定数量的金属层,并且
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预定数量的金属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路式热管,其中,所述预定数量的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层具有从一个表面侧凹陷的第一有底孔、从另一表面侧凹陷的第二有底孔、形成为使所述第一有底孔和所述第二有底孔彼此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町田洋弘
申请(专利权)人: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