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95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LAMP引物组为引物组16SrDNA‑2或引物组16SrDNA‑3,本发明专利技术LAMP引物组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检测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200ag/μL。应用16SrDNA‑2和16SrDNA‑3两套LAMP引物在我国海南保亭、屯昌、万宁等槟榔黄化病样品中均检测到植原体,在阴性对照中均未检测到植原体;该检测技术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结果可视化,将在槟榔黄化病的早期检测和田间诊断、槟榔种苗带菌检测以及抗性槟榔品种选育等方法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槟榔黄化病的病原检测、病害流行和科学防控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Lamp primer set, kit and appl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betelnut yellow phytoplasma in 16SrI group in Chi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检测、鉴定及防治
,涉及一种检测植原体引物,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
技术介绍
植原体(phytoplasma)是寄生于植物韧皮部、无细胞壁、尚不能人工分离培养的一类原核致病菌。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世界范围内受害植物1000余种,我国报道的植原体病害有100余种,给我国经济作物和绿化植物造成巨大损失。槟榔(ArecacathecuL.)是一种热带棕榈科常绿植物,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槟榔黄化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在印度、斯里兰卡和我国海南省均有报告。1978年,Nayar和Seliskar通过电子显微镜首次在感病槟榔的筛管组织中发现植原体。Ponnamma等通过传毒实验证明在印度引起槟榔黄化病的植原体的传播媒介昆虫为甘蔗斑袖蜡蝉。植原体检测早期主要依靠生物学、电镜观察、抗生素试验相结合等传统方法,这些方法耗时长,检测灵敏度也不高,而且检测结果还易受其他因素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AMP引物组选自以下两组引物中的任意一组:/n引物组16SrDNA-2:包括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所述外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正向外引物和SEQ ID No.2所示反向外引物组成;所述内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正向内引物和SEQ ID No.4所示反向内引物组成;所述环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正向环引物和SEQ ID No.6所示反向环引物组成;/n引物组16SrDNA-3:包括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所述外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我国16SrI组槟榔黄化植原体LAMP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AMP引物组选自以下两组引物中的任意一组:
引物组16SrDNA-2:包括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所述外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正向外引物和SEQIDNo.2所示反向外引物组成;所述内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所示正向内引物和SEQIDNo.4所示反向内引物组成;所述环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5所示正向环引物和SEQIDNo.6所示反向环引物组成;
引物组16SrDNA-3:包括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所述外引物对由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7所示正向外引物和SEQIDNo.8所示反向外引物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帅覃伟权阎伟宋薇薇唐庆华覃一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