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536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柴油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柴油机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酚类化合物;B)烷基化二苯胺;C)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和/或硼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D)磺酸镁和/或硫化烷基酚钙;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F)无灰摩擦改进剂;G)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其中所述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Diesel engine oil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油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抗氧性能优良的柴油机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的规格等级随着柴油发动机结构、运行工况和节能减排要求而持续发展,柴油发动机油频繁升级换代。柴油机油产品规格逐渐从CH-4升级到CI-4、CJ-4和最新的CK-4及FA-4,对油品的高温抗氧化稳定性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首次新增了柴油专用的C-13发动机台架试验评价油品的抗氧化特性,代替以前一直使用汽油发动机台架试验评定抗氧化特性的IIIG等发动机台架试验,CI-4和CJ-4规格增加了对发动机旧油低温泵送粘度增长的要求,这对润滑油中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抗氧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氧剂是润滑油、燃料油及塑料橡胶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它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酚型、胺型、酚酯型、硫代酯型、亚磷酸酯型等,其中受阻酚类抗氧剂因其优良的抗氧化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目前被广泛用于润滑油、燃料油等领域的受阻酚型抗氧剂是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相关专利也很多,如CN1611563A提供了一种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具有凝点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nA)酚类化合物,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15%(优选0.5%~10%);/nB)烷基化二苯胺,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0.5%~5%);/nC)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和/或硼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占组合物总质量的3%~15%(优选5%~10%);/nD)磺酸镁和/或硫化烷基酚钙,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2%~10%(优选0.5%~8%);/n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5%(优选0.2%~3%);/nF)无灰摩擦改进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02%~5%(优选0.1%~3%);/nG)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酚类化合物,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15%(优选0.5%~10%);
B)烷基化二苯胺,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0.5%~5%);
C)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和/或硼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占组合物总质量的3%~15%(优选5%~10%);
D)磺酸镁和/或硫化烷基酚钙,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2%~10%(优选0.5%~8%);
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5%(优选0.2%~3%);
F)无灰摩擦改进剂,占润滑油组合物总质量的0.02%~5%(优选0.1%~3%);
G)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
其中所述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1、R1’各自独立地选自CnH(2n+m),n为3~30之间的整数(优选5~20之间的整数,最优选10~18之间的整数),m为1、-1、-3或-5(优选1、-1或-3,最优选1或-1);R2、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叔丁基);R3选自C1-C6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最优选亚甲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R1、R1’分别独立地位于所在苯环羟基的间位或对位(优选分别独立地位于所在苯环羟基的间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通式(II)所示的酚化合物与C1~C6醛反应,收集产物;



在通式(II)中,R1为CnH(2n+m),n为3~30之间的整数(优选5~20之间的整数,最优选10~18之间的整数),m为1、-1、-3或-5(优选1、-1或-3,最优选1或-1);R2为C1-C8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叔丁基);R1位于所在苯环羟基的间位或对位(优选位于所在苯环羟基的间位)。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所示的酚化合物与C1~C6醛之间的摩尔比为1~10:1(优选2~5:1);所述通式(II)所示的酚化合物与C1~C6醛的反应温度为20℃~120℃(优选50℃~100℃)。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I)所示的酚化合物与C1~C6醛的反应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欣陈晓伟武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