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51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59
本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包括承载机身、驱动导轨、调温烘干架、射流风口、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辊、承载柱、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承载机身上端面通过驱动导轨与至少三个调温烘干架相互滑动连接,射流风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在调温烘干架内表面,调温烘干架前端面及后端面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至少两个驱动辊,调温装置嵌于承载机身内,并通过增压风机与各射流风口相互连通,控制电路与承载机身侧表面连接。本新型一方面结构集成化程度高,通用性好;另一方面减少了胶管表面与外部设备接触造成的磨损。

A non-contact high efficiency continuous drying device for rubb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属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橡胶管、乳胶管等管类产品进行生产作业中,在对胶管进行成型定形作业、对胶管表面涂层喷涂等作业过程中,均需要对胶管进行烘干作业,但在实际烘干作业中,当前所使用的烘干设备往往为密闭腔体结构,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142479.8”的“一种胶管生产烘干设备”的烘干设备,这类烘干设备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仅能满足一定长度及管径类型胶管烘干作业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胶管烘干作业的效率,无法有效满足各类不同长度及管径胶管烘干作业的需要,此外,该类胶管烘干设备在进行对胶管烘干作业时,待烘干胶管外表面往往需要通过托盘等设备进行承载定位,从而造成胶管烘干时局部表面受热不均且胶管外表面易与烘干设备间发生摩擦损耗及粘接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胶管产品表面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诸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612387.1”的“一种胶管烘干装置”及专利申请号为“201621176019.2”的“一种集冷却烘干于一体的乳胶管快速成型装置”的烘干设备,虽然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管径和长度胶管连续烘干的需要,提高了烘干效率,但依然无法有效解决胶管表面烘干时受热不均及表面与烘干设备摩擦损耗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胶管烘干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该新型一方面结构集成化程度高,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不同长度、管径胶管连续烘干作业的需要,并可有效的提高胶管干燥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烘干作业中,烘干作业热源选择灵活多样,可有效满足不同烘干作业要求的需要,同时在烘干作业中,另有效的减少了胶管表面与外部设备接触造成的磨损,从而在满足烘干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胶管表面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包括承载机身、驱动导轨、调温烘干架、射流风口、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辊、承载柱、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承载机身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框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驱动导轨与至少三个调温烘干架相互滑动连接,调温烘干架为轴线与承载机身上端面平行分布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且各调温烘干架间相互同轴分布,射流风口若干,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并位于调温烘干架侧壁中线位置,且各射流风口轴线均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并相交,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均若干,并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在调温烘干架内表面,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以射流风口轴线对称分布在射流风口两侧,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轴线与射流风口轴线间呈0°—60°夹角,调温烘干架前端面及后端面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至少两个驱动辊,驱动辊轴线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分布,且驱动辊通过承载柱与调温烘干架连接,承载柱两段均通过转台机构分别与驱动辊和调温烘干架铰接,承载柱外表面设一个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驱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调温装置嵌于承载机身内,并通过增压风机与各射流风口相互连通,控制电路与承载机身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驱动导轨、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烘干架中,相邻两个调温烘干架侧表面间通过至少两条承载柱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为至少两级电动伸缩杆,且各承载柱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台机构为步进电机驱动的三维转台及二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转台机构上另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且所述角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装置为基于压缩机系统的调温机组、基于空气涡流管为基础的调温机组及基于半导体制冷机构为基础的调温机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本新型一方面结构集成化程度高,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不同长度、管径胶管连续烘干作业的需要,并可有效的提高胶管干燥作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烘干作业中,烘干作业热源选择灵活多样,可有效满足不同烘干作业要求的需要,同时在烘干作业中,另有效的减少了胶管表面与外部设备接触造成的磨损,从而在满足烘干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胶管表面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包括承载机身1、驱动导轨2、调温烘干架3、射流风口4、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5、微波加热装置6、驱动辊7、承载柱8、驱动电机9、转台机构10、调温装置11及控制电路12,承载机身1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框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驱动导轨2与至少三个调温烘干架3相互滑动连接,调温烘干架3为轴线与承载机身1上端面平行分布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且各调温烘干架3间相互同轴分布,射流风口4若干,环绕调温烘干架3轴线均布并位于调温烘干架3侧壁中线位置,且各射流风口4轴线均与调温烘干架3轴线垂直并相交,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5、微波加热装置6均若干,并环绕调温烘干架3轴线均布在调温烘干架3内表面,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5、微波加热装置6以射流风口4轴线对称分布在射流风口4两侧,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5、微波加热装置6轴线与射流风口4轴线间呈0°—60°夹角,调温烘干架3前端面及后端面环绕调温烘干架3轴线均布至少两个驱动辊7,驱动辊7轴线与调温烘干架3轴线垂直分布,且驱动辊7通过承载柱8与调温烘干架3连接,承载柱8两段均通过转台机构10分别与驱动辊7和调温烘干架3铰接,承载柱8外表面设一个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与驱动辊7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调温装置11嵌于承载机身1内,并通过增压风机13与各射流风口4相互连通,控制电路12与承载机身1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驱动导轨2、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5、微波加热装置6、驱动电机9、转台机构10、调温装置11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温烘干架3中,相邻两个调温烘干架3侧表面间通过至少两条承载柱8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柱8为至少两级电动伸缩杆,且各承载柱8均与控制电路12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台机构10为步进电机驱动的三维转台及二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转台机构10上另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14,且所述角度传感器14均与控制电路12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温装置11为基于压缩机系统的调温机组、基于空气涡流管为基础的调温机组及基于半导体制冷机构为基础的调温机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12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机身、驱动导轨、调温烘干架、射流风口、远红外辐照加热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包括承载机身、驱动导轨、调温烘干架、射流风口、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辊、承载柱、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所述承载机身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框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驱动导轨与至少三个调温烘干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调温烘干架为轴线与承载机身上端面平行分布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且各调温烘干架间相互同轴分布,所述射流风口若干,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并位于调温烘干架侧壁中线位置,且各射流风口轴线均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并相交,所述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均若干,并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在调温烘干架内表面,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以射流风口轴线对称分布在射流风口两侧,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轴线与射流风口轴线间呈0°—60°夹角,所述调温烘干架前端面及后端面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至少两个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轴线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分布,且驱动辊通过承载柱与调温烘干架连接,所述的承载柱两段均通过转台机构分别与驱动辊和调温烘干架铰接,所述承载柱外表面设一个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驱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调温装置嵌于承载机身内,并通过增压风机与各射流风口相互连通,所述控制电路与承载机身侧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驱动导轨、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高效胶管连续烘干装置包括承载机身、驱动导轨、调温烘干架、射流风口、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驱动辊、承载柱、驱动电机、转台机构、调温装置及控制电路,所述承载机身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框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驱动导轨与至少三个调温烘干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调温烘干架为轴线与承载机身上端面平行分布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且各调温烘干架间相互同轴分布,所述射流风口若干,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并位于调温烘干架侧壁中线位置,且各射流风口轴线均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并相交,所述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均若干,并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在调温烘干架内表面,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以射流风口轴线对称分布在射流风口两侧,且远红外辐照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轴线与射流风口轴线间呈0°—60°夹角,所述调温烘干架前端面及后端面环绕调温烘干架轴线均布至少两个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轴线与调温烘干架轴线垂直分布,且驱动辊通过承载柱与调温烘干架连接,所述的承载柱两段均通过转台机构分别与驱动辊和调温烘干架铰接,所述承载柱外表面设一个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驱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调温装置嵌于承载机身内,并通过增压风机与各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卫袁晓伟李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福沃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