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26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属于油箱绑带冲压加工领域,其包括级进模座,级进模座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部、成型部、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远离成型部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分离部,所述板件分离部上固定连接有分离刀口,所述板件分离部远离折弯部一侧设置有整形部,板件经过所述分离刀口分离后,所述整形部对板件进行整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原有的级进模工艺上进行改进,将分离和整形拆分为两步,从而有效避免料带部位毛刺过大的情况,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的效果。

A stamping die for multi position continuous oil tank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油箱绑带冲压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油箱通常使用油箱绑带稳定固定在汽车车身上,为保证稳定性和强度,油箱绑带通常为金属材质。在实际生产油箱绑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级进模的工艺方案,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加工油箱绑带的级进模座1,板材依次经过冲孔部11、成型部12、折弯部13、侧折部、整形部3以及板件分离过程,完成整个油箱绑带的加工过程,其中整形和分离在同一工序上进行。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级进模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同步成型和分离的方式会给产品带来料带部位毛刺过大的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具有在原有的级进模工艺上进行改进,将分离和整形拆分为两步,从而有效避免料带部位毛刺过大的情况,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包括级进模座,级进模座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部、成型部、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远离成型部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分离部,所述板件分离部上固定连接有分离刀口,所述板件分离部远离折弯部一侧设置有整形部,板件经过所述分离刀口分离后,所述整形部对板件进行整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级进模座位于板件分离部与整形部之间以及整形部与设置有传递夹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递夹手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形成有增摩纹。r>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级进模座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级进模底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为U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级进模座的底壁上开设有对位槽,所述对位槽开设于级进模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级进模座的四角处开设有安装槽。将级进模座安装在机器上,对位槽与机器上的对位块对接,通过安装槽和安装孔将级进模座固定在机器上,将板件放置在冲孔部上,依次向成型部、折弯部上移动,完成冲孔、成型和折弯加工,然后移动至板件分离部上,通过分离刀口进行分离,然后通过传递夹手将板件移动至整形部上进行整形加工,最终将加工完毕的板件由级进模座上移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板件分离部和成型部分为两部分,工件先在板件分离部上进行分离,然后再通过整形部进行整形,从而有效避免工件毛刺过大,保证成品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在板件分离部和整形部之间的传递夹手,提高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加工效率;3.通过加强筋和安装孔的设置,加强筋有效增大级进模座的强度,U型孔的设置能够降低加工难度的同时保证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级进模座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级进模座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C部放大图。图中,1、级进模座;11、冲孔部;12、成型部;13、折弯部;14、传递夹手;141、增摩纹;15、加强筋;16、安装孔;17、对位槽;18、安装槽;2、板件分离部;21、分离刀口;3、整形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设计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包括级进模座1,级进模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部11、成型部12、折弯部13,折弯部13远离成型部12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分离部2,板件分离部2上固定连接有分离刀口21(参见图3),板件分离部2远离折弯部13一侧设置有整形部3。在加工油箱绑带时,首先将板件放置在冲孔部11上,再依次向右移动至成型部12、折弯部13上进行冲孔、成型和折弯加工步骤,再通过板件分离部2上的分离刀口21以及整形部3分别对板件进行板件分离和整形的加工步骤,通过将板件分离和整形两步骤进行拆分,降低分离刀口21的所承受的冲压强度,降低分离刀口21的修复保养频率,进而有效避免板件上过大毛刺的产生,保证产品质量。如图2和图4所示,级进模座1位于板件分离部2与整形部3之间以及整形部3与设置有传递夹手14,传递夹手14在级进模座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三个,在使用时将传递夹手14与自动线连接在一起,当板件分离完毕后,通过传递夹手14夹持两端传送至整形部3上,板件整形完毕后再通过传递夹手14移下级进模座1,提高生产效率。传递夹手14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形成有增摩纹141,增加传递夹手14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使其不易松动和滑脱。如图1和图5所示,级进模座1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15,级进模座1底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6,安装孔16设置为U型,U型孔能够保证对位精度,并且降低加工难度,从而降低加工成本。级进模座1的四角处开设有安装槽18,安装槽18与机器之间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安装。级进模座1的底壁上开设有对位槽17,对位槽17开设于级进模座1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处。在将级进模座1安装在机器上时,令对位槽17与机器上的对位块(图中未示出)相对并嵌入,由于对位槽17开设在级进模座1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处,不易影响级进模座1两侧的强度,同时便于其与机器上的各部分对位。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级进模座1安装在机器上,对位槽17与机器上的对位块对接,通过安装槽18和安装孔16将级进模座1固定在机器上,将板件放置在冲孔部11上,依次向成型部12、折弯部13上移动,完成冲孔、成型和折弯加工,然后移动至板件分离部2上,通过分离刀口21进行分离,然后通过传递夹手14将板件移动至整形部3上进行整形加工,最终将加工完毕的板件由级进模座1上移下。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包括级进模座(1),级进模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部(11)、成型部(12)、折弯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3)远离成型部(12)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分离部(2),所述板件分离部(2)上固定连接有分离刀口(21),所述板件分离部(2)远离折弯部(13)一侧设置有整形部(3),板件经过所述分离刀口(21)分离后,所述整形部(3)对板件进行整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包括级进模座(1),级进模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冲孔部(11)、成型部(12)、折弯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3)远离成型部(12)的一侧设置有板件分离部(2),所述板件分离部(2)上固定连接有分离刀口(21),所述板件分离部(2)远离折弯部(13)一侧设置有整形部(3),板件经过所述分离刀口(21)分离后,所述整形部(3)对板件进行整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连续油箱绑带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进模座(1)位于板件分离部(2)与整形部(3)之间以及整形部(3)与设置有传递夹手(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发孙磊陈淑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振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