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躲避或减轻碰撞的方法及控制系统、存储介质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021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定启动条件下检测汽车是否与外部运动物体存在潜在碰撞;以及如果确定存在潜在碰撞,则在汽车满足预定运动条件下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自动地改变汽车的运动特性,以避免或减轻潜在碰撞的发生。还公开了一种相应的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一种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相应的汽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相对安全和平稳地控制汽车,以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

Methods and control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vehicle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collision automat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躲避或减轻碰撞的方法及控制系统、存储介质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一种相应的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一种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相应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经得到广泛使用,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众所周知,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汽车安全性通常是指汽车在行驶中避免事故、保障行人和乘员安全的性能,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与运动物体、例如其他行驶汽车之间的碰撞通常占很大比例。即使在停车场或其他场合,也有可能发生这种碰撞。然而,目前的汽车在特别是另一汽车正向它运动而接近它时不能自主地、可靠地、平稳地避免或减轻可能的碰撞。为此,存在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一种相应的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一种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相应的汽车,以避免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定启动条件下检测汽车是否与外部运动物体存在潜在碰撞;以及如果确定存在潜在碰撞,则在汽车满足预定运动条件下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自动地改变汽车的运动特性,以避免或减轻潜在碰撞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控制系统或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相对安全和平稳地控制汽车,以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参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点。附图包括: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针对可能的外部物体碰撞自动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应于上述方法的系统架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针对可能的外部物体碰撞自动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作为一项功能配置给汽车,例如作为“躲避功能”提供。外部物体例如可以是其他行驶车辆。如图1所示,在步骤S1中,在预定启动条件下启动该方法。在步骤S2中,检测是否存在运动物体正向汽车(以下也称为本车)运动而存在碰撞危险的情况。在步骤S3中,如果判断可能会发生碰撞,则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自动控制车辆的相应部件或模块,以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预定启动条件包括用于检测运动物体、尤其是其他车辆的检测装置功能正常而没有故障。这是因为只有检测装置功能正常,才能正确地检测到周围的运动物体进而使得后续的步骤实施才有意义。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预定启动条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该功能的启动还可能需要针对可能的碰撞将要进行控制的本车部件或模块的功能也正常,否则即使检测到可能会发生碰撞,也无法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可以是雷达和/或摄像机。目前,汽车通常在前、后都布置有雷达和/或摄像机,从而至少可检测前、后方向的运动物体。优选地,检测装置被配置成允许检测本车四周的任何方向上的运动物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是否会发生碰撞与诸多因素、例如外部物体的运动特性(例如,运动方向和速度)、本车的运动特性(例如,运动方向和速度)、外部物体与本车之间的距离等等有关。一种判断方式是,根据外部物体的运动特性预测外部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根据本车的运动特性预测本车的运动轨迹,然后基于外部物体的预测运动轨迹与本车的预测轨迹是否存在交叉来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存在交叉就会发生碰撞。例如,如果外部物体直线地向本车运动而本车又静止不动时,可以判断将会在预定时刻发生碰撞。本专利技术对如何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的方法不进行任何限制,只要能够判断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上述检测是否会发生碰撞的操作可通过碰撞检测模块执行,所述碰撞检测模块从检测装置接收检测信号,并基于检测信号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碰撞检测模块可以是一程序模块,该程序模块可借助于控制器、例如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实施。因此,判断是否会发生碰撞可以在控制器程序层级上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检测到存在碰撞危险时,碰撞检测模块向汽车的控制装置发送一个请求信号,控制装置根据该请求信号控制汽车的相应部件或模块,以便如上所述地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使汽车产生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果汽车静止,则汽车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相应部件/模块将自动控制汽车使其运动,例如向前或向后运动一段距离来避免或减轻碰撞。向前或向后的运动距离可以基于外部物体的运动特性、外部物体与本车之间的距离等确定。当然,向前或向后的运动距离还受本车周围的障碍物的分布情况等诸多因素限制,例如当本车前、后停有其他车辆时,向前或向后的运动距离还受本车与前、后车辆的距离的限制。如果距离前车较近而距离后车较远,本车优选向后倒退,否则向前运动可能会引起另外的碰撞。如果距离前车较远而距离后车较近,则本车优选向前运动。在本车与前、后车的距离均能使本车躲避碰撞时,优选使本车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相比向后运动、汽车向前运动使得车内人员更容易接受而不会太过惊慌,而且更容易控制汽车。目前,汽车的控制装置包括多种控制模块或子控制装置,例如但不限于: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发动机启动模块(ESM)、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电子驻车制动器(EPB)、车身控制模块(BCM)、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和制动力自动保持模块(AVH)等。这些控制模块或子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汽车的相应部件达到相应的控制目的。例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汽车静止时,通过变速器控制单元和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使汽车运动一段距离。对于具有制动力自动保持模块和/或电子驻车制动器的汽车来说,在汽车静止时,制动力自动保持模块和/或电子驻车制动器可能处于启用状态,此时,为了使汽车运动一段距离,还要同时自动释放制动力自动保持模块和/或电子驻车制动器,以便能够允许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在预定启动条件下检测汽车是否与外部运动物体存在潜在碰撞;以及如果确定存在潜在碰撞,则在汽车满足预定运动条件下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自动地改变汽车的运动特性,以避免或减轻潜在碰撞的发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躲避或减轻外部运动物体对汽车的潜在碰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定启动条件下检测汽车是否与外部运动物体存在潜在碰撞;以及如果确定存在潜在碰撞,则在汽车满足预定运动条件下在不改变当前方向盘所指方向的情况下自动地改变汽车的运动特性,以避免或减轻潜在碰撞的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启动条件是用于检测外部运动物体的检测装置功能正常且改变汽车的运动特性所涉及的汽车部件功能正常;和/或
所述预定运动条件是汽车运动速度低于预定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部件包括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电子驻车制动器和车身控制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预定速度是10km/h。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汽车处于静止状态,使汽车自动地向前或向后运动预定距离;和/或
如果汽车满足预定运动条件但处于非静止状态,使汽车自动地加速或减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汽车的运动特性至少基于外部运动物体的运动特性的动态变化和/或汽车所处环境的动态变化动态地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剑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