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义华专利>正文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8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该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车架内设有保护气囊,车架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通过车架前后中间位置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前车和后车的间距,方便驾驶员保持适当的车距,而语音播报系统的设置,能够在车距过小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避免驾驶员对车距产生误判;而刹车控制系统能够在适当时机对车辆进行自动刹车。

Vehicle driving safet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由于汽车速度较快,因此汽车的行驶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安全系统,另外一方面是被动安全系统。简单说,所谓主动安全,就是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则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主动安全性的好坏决定了汽车产生事故发生概率的多少,而被动安全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后车内成员的受伤严重程度。目前,公开号为CN2026086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它包括控制模块、影像采集模块、影像处理模块、车速监控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影像采集模块、影像处理模块、车速监控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显示模块与影像处理模块连接。这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能够在车辆行驶视线不佳的情况下,提供车辆行驶的电子监测影像,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然而这种车辆行驶安全监测装置仅提高了主动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但一旦发生事故,对车内外人员、汽车本身的保护作用不大,即被动安全性能不高,容易在发生事故时对车内外人员和汽车本身造成较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技术效果:能够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探测前后车辆的距离,方便控制车距,在车辆与前方车辆间距太小时能够发出提示并自动减速,在汽车与外界碰撞时能够对碰撞起到缓冲,降低对汽车内外人员、车辆的损伤程度。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车架内设有保护气囊,车架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每组防撞气囊均设有两个,防撞气囊设于两个大灯之间,两个防撞气囊的间距为60cm,防撞气囊与由距离传感器控制启动。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防撞气囊在车速大于30Km/h且与前方障碍物间距小于20cm时由距离传感器开启,防撞气囊与大灯的距离大于20cm。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距离传感器检测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仪表盘上实时显示,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15m时启动语音播报系统提示驾驶员减速。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5m时,刹车控制系统启动,进行强制减速。前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车架内设有用于控制距离传感器、语音播报系统、刹车控制系统和防撞气囊的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距离传感器测距计算碰撞时间在0.6s时同时启动车架外的防撞气囊和车架内的保护气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车架前后中间位置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前车和后车的间距,方便驾驶员保持适当的车距,而语音播报系统的设置,能够在车距过小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避免驾驶员对车距产生误判;而刹车控制系统能够在适当时机对车辆进行自动刹车,大大提高了行车过程中的主动安全性能;(2)本技术中,在车架前后设置防撞气囊,能够在撞击前将防撞气囊弹出,在撞击时产生缓冲作用,避免对车辆外人员产生过大的撞击,也能够对车辆之间的碰撞产生缓冲,从而确保车内外人员的安全,并降低车辆的损坏程度,大大提高了行车过程中的被动安全性能;(3)本技术中,车速大于30Km/h时发生的撞击损伤较大,因此需要弹出防撞气囊减少损伤,当车辆与前方障碍物间距小于5m时强制减速,能够在有限的制动距离下尽可能降低速度,避免速度过大导致较大的损伤;(4)本技术中,距离传感器测距计算碰撞时间在0.6s时启动防撞气囊和保护气囊,能够为单片机和气囊预留足够的弹出时间,避免由于气囊弹出不及时而导致较大的碰撞损伤。(5)本技术中,防撞气囊与大灯的距离大于20cm,能够避免防撞气囊影响大灯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的后视图。其中:1、车架;2、距离传感器;3、防撞气囊。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架1,车架1内设有保护气囊,车架1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2,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1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2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1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3,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如图1和图2所示,每组防撞气囊3均设有两个,防撞气囊3设于两个大灯之间,两个防撞气囊3的间距为60cm,防撞气囊3与由距离传感器2控制启动。防撞气囊3在车速大于30Km/h且与前方障碍物间距小于20cm时由距离传感器2开启,防撞气囊3与大灯的距离大于20cm。如图1和图2所示,距离传感器2检测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仪表盘上实时显示,距离传感器2检测到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15m时启动语音播报系统提示驾驶员减速。距离传感器2检测到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5m时,刹车控制系统启动,进行强制减速。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1内设有用于控制距离传感器2、语音播报系统、刹车控制系统和防撞气囊3的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距离传感器2测距计算碰撞时间在0.6s时同时启动车架1外的防撞气囊3和车架1内的保护气囊。通过车架1前后中间位置的距离传感器2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前车和后车的间距,方便驾驶员保持适当的车距,而语音播报系统的设置,能够在车距过小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避免驾驶员对车距产生误判;而刹车控制系统能够在适当时机对车辆进行自动刹车,大大提高了行车过程中的主动安全性能。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1),车架(1)内设有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2),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1)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2)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1)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3),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包括车架(1),车架(1)内设有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前后侧中间位置均设有距离传感器(2),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前后车距,车架(1)内设有与距离传感器(2)连接的语音播报系统和刹车控制系统,用于接受距离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或自动刹车,车架(1)前方和后方设有两组相同的防撞气囊(3),用于在碰撞前打开并减少碰撞伤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防撞气囊(3)均设有两个,防撞气囊(3)设于两个大灯之间,两个防撞气囊(3)的间距为60cm,防撞气囊(3)与由距离传感器(2)控制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气囊(3)在车速大于30Km/h且与前方障碍物间距小于20cm时由距离传感器(2)开启,防撞气囊(3)与大灯的距离大于2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义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