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处理烘箱、膜材夹具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10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材处理烘箱、膜材夹具及其制作方法,膜材夹具包括座体、硬质转动件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所述座体设有用于放置薄膜的承载面。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至少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时,位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端面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紧密压迫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薄膜上。将薄膜的侧边放置于承载面,使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硬质转动件的端面的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便紧密压迫于承载面的薄膜上,由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在接触薄膜过程中受力变形,与薄膜之间为面接触,不仅能实现薄膜稳定地固定于承载面上,避免薄膜翘起或松动,还能避免薄膜出现损坏。

Membrane material treatment oven, membrane material clamp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材处理烘箱、膜材夹具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材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膜材处理烘箱、膜材夹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烘箱加热环境下对膜材(具体例如薄膜)进行处理的场合中,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夹具夹持住膜材的侧部,对膜材进行定位与牵引等处理。一些膜材会应用在较特殊的领域,如锂电、电子、医疗、航天等领域的超洁净度、超薄产品上。其中,薄膜的厚度范围控制在350μ以内,超薄薄膜的厚度范围在8μ以内,采用传统的金属夹具夹持住薄膜并对薄膜进行定位及牵引拉伸处理工作,工作时容易导致薄膜出现损伤,尤其是对于超薄薄膜,在夹持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膜材处理烘箱、膜材夹具及其制作方法,它能够避免膜材夹持时出现损坏,夹持效果稳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膜材夹具,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有用于放置薄膜的承载面;硬质转动件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至少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时,位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端面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紧密压迫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薄膜上。上述的膜材夹具工作时,将薄膜的侧边放置于承载面,使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硬质转动件的端面的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便紧密压迫于承载面的薄膜上,由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在接触薄膜过程中受力变形,与薄膜之间为面接触,不仅能实现薄膜稳定地固定于承载面上,避免薄膜翘起或松动,还能避免薄膜出现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为弹性体、柔性体或充气囊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包括第一接触体及与所述第一接触体相连的第二接触体,所述第一接触体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第二接触体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侧面;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采用模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为套体,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可拆卸地套设固定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膜材夹具还包括第二可变形接触体,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设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面向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为平面或弧形面;所述座体为硬质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转动件的中部部位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的膜材夹具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相连,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座体可转动相连;当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当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离开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壳套、第一转动杆、弹性件及第二转动杆;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壳套中,所述壳套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相应的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孔中,所述第一转动杆伸出到所述转动孔外与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相连;所述壳套的另一端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二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腰型孔中并能沿着所述腰型孔活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伸出到所述腰型孔外与所述座体可转动相连;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相连。一种膜材处理烘箱,包括一个以上所述的膜材夹具。上述的膜材处理烘箱工作时,将薄膜的侧边放置于承载面,使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硬质转动件的端面的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便紧密压迫于承载面的薄膜上,由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在接触薄膜过程中受力变形,与薄膜之间为面接触,不仅能实现薄膜稳定地固定于承载面上,避免薄膜翘起或松动,还能避免薄膜出现损坏。一种所述的膜材夹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模注步骤,提供成型模具与可变形材料,将硬质转动件的端部装入到成型模具的腔体中,并将加热到熔融状态的可变形材料注入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与成型模具的腔体之间的间隙中;成型步骤,进行冷却处理。上述的膜材夹具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膜材夹具,在使用时,将薄膜的侧边放置于承载面,使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硬质转动件的端面的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便紧密压迫于承载面的薄膜上,由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在接触薄膜过程中受力变形,与薄膜之间为面接触,不仅能实现薄膜稳定地固定于承载面上,避免薄膜翘起或松动,还能避免薄膜出现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注步骤中,所述可变形材料的工作温度控制为不高于350℃;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的邵氏硬度为40度~100度;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的厚度为不小于0.5mm。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硬质夹持件处于夹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硬质夹持件离开夹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硬质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膜材夹具的硬质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座体;11、承载面;12、安装板;121、凹口;13、转轴;20、硬质转动件;21、端面;22、轴套;221、导向板;23、侧面;30、第一可变形接触体;31、第一凹槽;40、第二可变形接触体;41、第二凹槽;51、壳套;511、转动孔;512、腰型孔;52、第一转动杆;53、弹性件;54、第二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以下结合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和示例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容易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文所描述和/或显示的具体的结构、装置、设备、方法、应用、条件或参数,而且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仅通过示例来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意在限制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而且,如在包含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做出明确规定,否则没有数量词修饰和用“所述”修饰的表达形式包括复数,并且对特定数值的提及至少包含该特定值。还应理解的是,为清晰起见在本文中在单独的实施例背景下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特征还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相结合地提供。相反,为简要起见在单个实施例的背景下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各特征还可以单独地设置或者以任何子组合来设置。此外,对范围内所述值的提及包含该范围内的每一个值。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图中共同的附图标记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体,所述座体设有用于放置薄膜的承载面;/n硬质转动件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至少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时,位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端面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紧密压迫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薄膜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有用于放置薄膜的承载面;
硬质转动件与第一可变形接触体,所述硬质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至少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硬质转动件转动到夹持位置时,位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端面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紧密压迫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薄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为弹性体、柔性体或充气囊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包括第一接触体及与所述第一接触体相连的第二接触体,所述第一接触体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面,所述第二接触体覆盖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侧面;
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采用模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为套体,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可拆卸地套设固定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可变形接触体,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设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面向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为平面或弧形面;所述座体为硬质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可变形接触体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膜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转动件的中部部位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的膜材夹具还包括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达辉汤智勇何汉昭吴钜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