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凹两用电磁炉,它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透磁绝热隔板(11),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的中心部位设有下凹的弧形结构(13),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由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电磁加热线圈(31)对透磁绝热隔板(11)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采用上述结构后,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加热平底锅的缺陷,使电磁炉适用于平底及弧形凹底锅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是一种既适用于平底锅 具又适用于弧形凹底锅具加热的电磁炉。背荣技术现有技术的电磁炉,如图l所示,包括由上壳体l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 加热装置3由电磁加热线圈31和线圈支座32构成,电磁加热 线圏31采用平面盘式电磁加热线圏,该线圏位于紧邻受热锅底 的正下方,电磁加热线圏31与受热锅底之间隔一层薄的平面透 磁绝热隔板11;这样导致现有技术的电磁炉只能用于平底锅具 的加热,不能用于弧形凹底锅具的加热;这对于习惯使用凹底 锅炒菜烹调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为此,许多 相关生产企业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多年反复的研究和试验,但至 今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电磁炉存在的上述弊病,本技术目的是提 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平底锅具和弧形凹底锅具都 能加热的电磁炉。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由 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和控制 装置,加热装置由电磁加热线圈和线圏支座构成,在电磁加热 线圃正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透磁绝热隔板,所述透磁绝热隔板的中心部位设有下凹的弧形结构,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 电磁加热线圏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 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 由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圃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贴近下凹的弧形透磁绝热隔板的内表面,电磁加热线團对透磁绝热隔板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 为了使弧形凹底锅具放置平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透磁绝 热隔板中心下凹部位承受的锅具压力,所述透磁绝热隔板外围 的上壳体上设有锅具支架。釆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优点 一是使电磁炉的用 途得到进一步拓展,从只适用于平底锅具加热扩展为既适用于 平底锅具,也适用于弧形凹底锅具的加热;二是使家用电磁炉 的实际用途更接近中国人的烹调习惯,为广大用户带来方便和 满意;三是电磁炉平凹两用后,既节省了电磁炉的成本,提高 了其性价比,又为用户节约开支,不需配置平、凹两个炉子。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用于弧形凹底锅具加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用于平底锅具加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所示,为本技术用于弧形凹底锅具加热的具体实 施方案,它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设置在壳 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加热装置3由电磁加热线圈 31和线圈支座32构成,在电磁加热线圏31正上方的上壳体1 上设有透磁绝热隔板11,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的中心部位设 有下凹的弧形结构13,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 圈31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螺管结 构的线圃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由至少 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 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所 述的电磁加热线圏31贴近下凹的弧形透磁绝热隔板11的内表 面,电磁加热线围31对透磁绝热隔板11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外围的上壳体1上设有锅具支 架33,弧形凹底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33上,弧形凹底锅具只 须贴近弧形透磁绝热隔板ll下凹的弧形结构13即可加热。图2所示,为本技术用于平底锅具加热的具体实施方 案,平底锅具放置在透磁绝热隔板ll外圃的平面结构上,所述 的电磁加热线圏31同样能对平底锅具进行加热。权利要求1、一种平凹两用电磁炉,它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加热装置(3)由电磁加热线圈(31)和线圈支座(32)构成,在电磁加热线圈(31)正上方的上壳体(1)上设有透磁绝热隔板(11),其特征是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的中心部位设有下凹的弧形结构(13),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由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贴近下凹的弧形透磁绝热隔板(11)的内表面,电磁加热线圈(31)对透磁绝热隔板(11)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凹两用电磁炉,它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透磁绝热隔板(11),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的中心部位设有下凹的弧形结构(13),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由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电磁加热线圈(31)对透磁绝热隔板(11)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采用上述结构后,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加热平底锅的缺陷,使电磁炉适用于平底及弧形凹底锅具。文档编号F24C7/00GK201047622SQ20072010924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吕伟叶, 应锦成, 廖加华, 杨子勤, 胡兆火 申请人:永康市凯思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凹两用电磁炉,它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加热装置(3)和控制装置(4),加热装置(3)由电磁加热线圈(31)和线圈支座(32)构成,在电磁加热线圈(31)正上方的上壳体(1)上设有透磁绝热隔板(11),其特征是:所述透磁绝热隔板(11)的中心部位设有下凹的弧形结构(13),其外圈为平面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由至少一个短螺管结构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或者由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或至少二个不同大小的锥形短螺管结构的线圈按大小布置成阶梯式或塔式螺线管结构;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31)贴近下凹的弧形透磁绝热隔板(11)的内表面,电磁加热线圈(31)对透磁绝热隔板(11)下凹的弧形部分呈包围状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兆火,杨子勤,应锦成,廖加华,吕伟叶,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凯思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