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怡天专利>正文

一种触发针、触发器及紧急救援气囊和穿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801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发针、触发器及紧急救援气囊和穿戴装置,主要涉及救援设施领域。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高压气瓶的针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设有开口在针头端的盲孔,所述针体的侧壁上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获得高效的、稳定可控的气流释放,有利于最终救援产品的设计和使用。

A trigger pin, trigger, emergency rescue airbag and wear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发针、触发器及紧急救援气囊和穿戴装置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触发针、触发器及紧急救援气囊和穿戴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救援设施都是基于气囊结构,也就是在救援对象(例如人、物体)周围或关键部位对应的设置气囊装置,通过遇险的紧急快速充气,在救援对象的周围形成气垫防护。这种结构的核心是对高压气体的触发和释放。现有机构常用高压气瓶,结合与其配合的触发装置完成对气囊的充气。其关键一步就是撞针对瓶口的刺穿放气。现有的撞针一般就是普通的钢针或者钢钉,只要能够刺穿瓶口封口即可,但是,现有的撞针所释放的气体难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充气,而且放气流速根据所造成的裂口较为随机,难以控制和计算,给后续救援产品的设计和使用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发针、触发器及紧急救援气囊和穿戴装置,它能够获得高效的、稳定可控的气流释放,有利于最终救援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触发高压气瓶的触发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高压气瓶的针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设有开口在针头端的盲孔,所述针体的侧壁上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气槽。进一步的,所述盲孔的延伸方向与针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应;和/或,所述气槽的长度方向与盲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气槽为弧形槽。进一步的,为锯片铣刀铣削加工的弧形槽。进一步的,所述盲孔的内端位于气槽弧形的底面上。进一步的,所述针头端上设有通过倾斜面形成的尖端。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紧急充气的触发器,包括高压气瓶和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使用如上述的触发针对高压气瓶进行触发。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器上设有出气口,通过所述出气口能够暴露气槽。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紧急救援气囊,包括气囊和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与气囊连接,用于为气囊充气,所述触发器使用上述的触发针对高压气瓶进行触发,实现对气囊的充气。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器通过出气口与气囊连通,所述出气口能够暴露气槽。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紧急救援用穿戴装置,包括穿戴装置,所述穿戴装置内设有气囊和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使用上述的触发针对高压气瓶进行触发,实现对气囊的充气。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触发针和触发器,用于释放高压气瓶的气体的时候,能够高效快速的让高压气瓶的气流释放出来,释放流速相比现有的撞针更加精确可控。本技术的紧急救援气囊,能够实现快速的充气,且相比现有的气囊其充气速度更加精确可控。本技术的紧急救援用穿戴装置,能够快速充气,救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附图2的A-A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针体;2、安装端;3、针头端;4、盲孔;5、气槽;6、壳体;7、限位孔;8、出气口;9、直线弹簧;10、针座;11、密封圈;12、限位槽;13、限位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用于触发高压气瓶的触发针主要用于对高压气瓶的瓶口进行刺穿刺破,使高压气瓶中的气体释放,可用于紧急救援中为气囊充气等情况下进行使用。由于许多的救援设备在对人体、贵重装备进行保护的措施,都是通过触发高压气瓶,实现对气囊等相关设备的充气来形成包裹保护。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留给救援装备完成救援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人做出(或者自动装备)反应并完成触发是需要时间的,充气过程也需要时间。为了保证气囊的包裹保护,要求气囊在所保护人体或物体碰撞之前就完成充气。现有的触发装置中使用的针头都是普通钢针,其与瓶口的封口发生撞击将高压气瓶的封口撕开一个气孔后,气体的溢出是通过撕裂的裂口与钢针之间的缝隙完成的。这就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方面,针头插入封口时候所造成的豁口有一定概率会与针头的外壁贴合紧密,使得高压气体在刺破的初期溢出效率较差,影响充气速度,也就是说,充气的速度在现有结构的针头下,是无法可靠的预计其快慢的,这就为救援的及时性带来危险。另一方面,可控可计算是触发高压气瓶出气的一项要求,只有放气的流速可控性较高,计算和试验才具有意义,才能对放气及充气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一步对应救援对象和救援情况,现有的通过撕裂封口获得随机的出气气道,非常随机,是不能够实现充气时间的计算和控制的。这就要求气针在刺穿气瓶放气的时候,不但放气迅速,且最好实现可控可计算。基于这一初衷,本着精益求精的信念,我们对小小的气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终在结合成本和效果下,获得本示例的以下结构:所述触发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为常规的圆柱形直线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是安装端2,用于安装和固定,主要是安装固定在触发高压气瓶的触发装置上,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是针头端3,用于刺破高压气瓶的瓶口封口,所述针头端3上为通过倾斜面形成的尖端,所述体内延其长度方向设有盲孔4,所述盲孔4的轴心线与针体1的轴心线对应。所述盲孔4的开口设置在尖端的倾斜面上。所述针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盲孔4相连通的气槽5,所述气槽5的长度方向与针体1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凹槽是锯片铣刀铣的槽底面试弧形面的凹槽,相比其他的加工方式,例如:磨削、电火花等工艺,这种加工方法的成本低,且能够形成弧形的底面,在本示例中,所述盲孔4的孔底位于气槽5的弧形底面上,避免形成较大角度的转折,使盲孔4与气槽5共同形成的气道对气流流体的导向更好。使得从倾斜端面上的盲孔4开孔处进入的高压气体,随着盲孔4到气槽5,再从气槽5在针体1侧壁上的开口被释放出去。在这一流体流出过程中,其走向理论上从一开始的沿盲孔4长度方向,到自气槽5的开口放出,具有一个L型的转向。弧形的槽底能够对流体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形成涡流。(当流体在流动时遇到的转折角度越大越会形成漩涡,会影响流体的顺利流动,对导流不利,使得气流的释放速度和时间的可控程度降低,不利于计算气体的释放时间。在对紧急救援装备的充气时间计算上,就会扩大浮动的时间范围,这样对于紧急情况下的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本示例的触发针,当用于刺穿高压气瓶的瓶口时,能够获得高效的、稳定可控的气流释放,有利于最终救援产品的设计和使用。实施例2:一种用于紧急充气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包括壳体6,壳体6为直管套筒结构,壳体6内设有贯通的安装腔,壳体6的一端与高压气瓶螺纹配合连接,壳体6的另一端设有堵帽,壳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发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高压气瓶的针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设有开口在针头端的盲孔,所述针体的侧壁上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气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发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穿高压气瓶的针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设有开口在针头端的盲孔,所述针体的侧壁上设有与盲孔相连通的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触发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盲孔的延伸方向与针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应;
和/或,
所述气槽的长度方向与盲孔的长度方向相对应,所述气槽为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触发针,其特征在于,为锯片铣刀铣削加工的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一种触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内端位于气槽弧形的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触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端上设有通过倾斜面形成的尖端。


6.一种用于紧急充气的触发器,包括高压气瓶和触发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怡天
申请(专利权)人:林怡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