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静电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包括第一基膜,第一基膜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阻燃层,第一基膜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导电层的上端面,第一导电层的下端设置有石墨烯粉末层,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之间设置弹性阻燃层,利用弹性气囊与阻燃填充物之间的挤压力,使得石墨烯粉末之间始终处于紧密压合的状态,避免产生缺陷小孔,造成静电击穿;通过设置阻燃层和绝缘层的配合,为电路提供安全保障,提供高稳定性的电路连接和工作环境。
A highly stable antistatic film with graphene powder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
本技术涉及防静电膜
,具体为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
技术介绍
石墨烯粉末压合安装在电路中,但由于运输或环境的影响,造成电路震动,进而使得致密压合的石墨烯粉末相互碰撞,造成石墨烯粉末层内腔产生缺陷小孔,石墨烯粉末相互碰撞产生静电,静电在缺陷小孔内的空气中造成静电击穿,进而使得电路热量聚集,造成电路烧毁的事故。为此提供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用以解决石墨烯粉末之间的静电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包括第一基膜,所述第一基膜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阻燃层,第一基膜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导电层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下端设置有石墨烯粉末层,所述石墨烯粉末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层,石墨烯粉末层的内腔设置有若干石墨烯粉末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上端贴合在石墨烯粉末层的下端面,第二导电层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基膜,所述第二基膜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阻燃层,所述石墨烯粉末单元矩阵分布的石墨烯粉末层的内腔,且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之间设置有阻燃填充物。优选的,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分别贴合在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的外端面,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呈上下对称分布,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为有机树脂制成,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厚度在7um-15um之间。优选的,所述阻燃填充物的外壁设置有弹性气囊,且阻燃填充物致密填充在弹性气囊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弹性气囊的上下外端面均设置有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另一端面分别贴合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上。优选的,所述弹性气囊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凸起,所述凸起延伸至石墨烯粉末单元内,且凸起的弧面外壁与石墨烯粉末单元紧密挤压。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导电金属板制成,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3umm-5um之间,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紧密压合在石墨烯粉末单元的上下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之间设置弹性阻燃层,利用弹性气囊与阻燃填充物之间的挤压力,使得石墨烯粉末之间始终处于紧密压合的状态,避免产生缺陷小孔,造成静电击穿;2.本技术通过设置阻燃层和绝缘层的配合,为电路提供安全保障,提供高稳定性的电路连接和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第一基膜、2第一阻燃层、3第一导电层、4石墨烯粉末层、5第二导电层、6第二基膜、7第二阻燃层、8弹性气囊、9绝缘层、10凸起、11石墨烯粉末单元、12阻燃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包括第一基膜1,第一基膜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阻燃层2,第二导电层5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基膜6,第二基膜6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阻燃层7,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分别贴合在第一基膜1和第二基膜6的外端面,且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呈上下对称分布,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为有机树脂制成,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的厚度在7um-15um之间,利用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实现对电路的保护,防止电路烧毁。第一基膜1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导电层3的上端面,第一导电层3的下端设置有石墨烯粉末层4,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第二导电层5的上端贴合在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面,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均为导电金属板制成,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的厚度为3umm-5um之间,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紧密压合在石墨烯粉末单元11的上下端面,利用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的配合,实现对石墨烯粉末层4的导电,进而连通电路。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设置有若干石墨烯粉末单元11,石墨烯粉末单元11矩阵分布的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且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11之间设置有阻燃填充物12,利用阻燃填充物12防止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11之间热量聚集,进而造成电路起火的事故。阻燃填充物12的外壁设置有弹性气囊8,且阻燃填充物12致密填充在弹性气囊8的内腔,弹性气囊8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凸起10,凸起10延伸至石墨烯粉末单元11内,且凸起10的弧面外壁与石墨烯粉末单元11紧密挤压,利用弹性气囊8与阻燃填充物12之间的挤压力,使得石墨烯粉末之间始终处于凸起10外壁的紧密压合状态,避免产生缺陷小孔,造成静电击穿。弹性气囊8的上下外端面均设置有一层绝缘层9,绝缘层9的另一端面分别贴合在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上,利用绝缘层9确保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之间互不连接,避免正负极之间产生静电。工作原理:通过在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的外壁设置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利用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实现对电路的保护,防止电路烧毁;利用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的配合,实现对石墨烯粉末层4的导电,进而连通电路;利用阻燃填充物12防止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11之间热量聚集,进而造成电路起火的事故;利用弹性气囊8与阻燃填充物12之间的挤压力,使得石墨烯粉末之间始终处于凸起10外壁的紧密压合状态,避免产生缺陷小孔,造成静电击穿;利用绝缘层9确保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5之间互不连接,避免正负极之间产生静电。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包括第一基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膜(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阻燃层(2),第一基膜(1)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导电层(3)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下端设置有石墨烯粉末层(4),所述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设置有若干石墨烯粉末单元(11),所述第二导电层(5)的上端贴合在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面,第二导电层(5)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基膜(6),所述第二基膜(6)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阻燃层(7),所述石墨烯粉末单元(11)矩阵分布的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且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11)之间设置有阻燃填充物(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包括第一基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膜(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阻燃层(2),第一基膜(1)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导电层(3)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下端设置有石墨烯粉末层(4),所述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设置有若干石墨烯粉末单元(11),所述第二导电层(5)的上端贴合在石墨烯粉末层(4)的下端面,第二导电层(5)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基膜(6),所述第二基膜(6)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阻燃层(7),所述石墨烯粉末单元(11)矩阵分布的石墨烯粉末层(4)的内腔,且相邻石墨烯粉末单元(11)之间设置有阻燃填充物(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粉末层的高稳定防静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分别贴合在第一基膜(1)和第二基膜(6)的外端面,且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呈上下对称分布,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为有机树脂制成,第一阻燃层(2)和第二阻燃层(7)的厚度在7um-15u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