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808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包括:洞体,洞体内具有能够容置待测沙物质的实验腔室;风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水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其中,洞体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沿导轨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处,洞体与所述风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风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在所述第二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水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水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将风沙水沙的交互过程结合到一起,可以解决现有风洞或者水槽中无法对风沙水沙交互作用进行模拟的问题。

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imul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and s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水、风交互作用下风沙物质动力过程、运移机理和风沙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实验系统,属于风沙水沙交互实验

技术介绍
我国海岸线绵长,沿岸散落分布着粉砂质泥沙,海岸的港口工程及海岸工程的建设面临着粉砂质泥沙产生的淤积冲刷等灾害问题。但由于海岸上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复杂性,单纯的风洞或者循环水槽实验都难以模拟出真实的地表状况;同时因为自然风的短暂性和可变性,导致实地野外观测较难实现,从而对河海岸风力、水力交互作用下的风沙运动规律研究较少。目前地表风蚀问题中,实验室风洞模拟实验仅定量地研究了各种风力作用下的风沙运动特性。而水槽主要用来模拟层流、内波以及不规则波浪所带来的影响。但风沙活动和风沙地貌不仅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漫长的海岸线上,潮涨潮落带来的水力冲刷及频繁的海风作用也严重影响着相关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化。如何对风沙水沙的交互作用进行模拟,仍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包括:洞体,所述洞体内具有能够容置待测沙物质的实验腔室;风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水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其中,所述洞体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风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风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在所述第二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水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水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至少用于调节所述洞体的坡度。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轨之间。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长度可调的支撑件。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实验腔室内,且所述旋转装置能够自旋转。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圆盘。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腔室内设置有温度辐射机构,所述温度辐射机构至少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辐射条件。优选的,所述温度辐射机构包括红外辐射加热器。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洞体的入口端还连接有柔性接头,所述洞体能够经由所述柔性接头与所述风动力装置或水动力装置连接。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动力装置包括风机。进一步的,所述风动力装置还包括蜂窝器,所述蜂窝器设置在所述洞体内部靠近入口端的区域。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动力装置包括供水机构以及与所述供水机构连接的进水管、回流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洞体的柔性接头连接,所述回流管与所述洞体的出口端连接。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动力装置还包括造波器,所述造波器设置在所述洞体内部靠近入口端的区域。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洞体内部靠近出口端的区域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至少用于阻挡洞体内的水直接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将风沙水沙的交互过程结合到一起,可以解决现有风洞或者水槽中无法对风沙水沙交互作用进行模拟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可以探索海水、海风作用下海沙的动力过程与运移机理,初步模拟风、河流及海浪对风沙物质的交互影响及相关风沙地貌形成演化;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可以用于各类风洞、循环水槽相关实验,可以用于模拟不同速度及角度的水、风作用下沙物质动力过程、运移机理,以及风、河流及海浪对风沙物质的交互影响和相关风沙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的系统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拟将风沙水沙作用结合,提供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从而更好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下沙物质的动力过程、运移机理及沙质地貌形成演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包括洞体以及与该洞体配合的风动力装置、水动力装置和温度辐射机构,其中,该洞体内部具有能够容置待测沙物质的实验腔室,该实验腔室内设置有温度辐射机构,该温度辐射机构包括灯管,其至少用于为实验腔室提供温度和辐射环境;该风动力装置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以模拟自然风环境;水动力装置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以模拟河流、海水环境。其中,该洞体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第一工位处,洞体与风动力装置配合,而使风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在第二工位处,洞体与所述水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水动力装置能够向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包括:洞体以及与该洞体配合的风动力装置、水动力装置。具体的,该洞体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连接段和实验段,该实验段具有由可开合的密闭透明玻璃围合形成的实验腔室,待测沙物质能够被容置在该实验腔室内,实验腔室长10m、宽1m、高1m,该连接段包括设置在实验腔室入口端的柔性连接接头12,该实验腔室的内部还设置有温度辐射机构18,该温度辐射机构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和辐射环境,例如,该温度辐射机构可以是红外辐射加热器等;以及,该洞体活动导轨14上,并能够沿导轨14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例如,该导轨14的数量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多个。具体的,该洞体可以由多个洞体单元经法兰16连接组成,各个洞体单位均为筒状构件。具体的,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模拟风、河流及海浪对风沙物质的交互影响及相关风沙地貌形成演化,温度辐射装置还与控制机构连接,通过控制机构可以分类分时段地对温度辐射机构进行开关控制,从而调节实验段及模型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更加精确地模拟外界环境。具体的,该洞体的底部位于实验腔室的中间段区域还设置有旋转装置19,且该旋转装置能够自旋转,例如,该旋转装置可以是直径为1m的旋转圆盘,通过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洞体,所述洞体内具有能够容置待测沙物质的实验腔室;/n风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n水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n其中,所述洞体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风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风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在所述第二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水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水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洞体,所述洞体内具有能够容置待测沙物质的实验腔室;
风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
水动力装置,其至少用于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
其中,所述洞体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活动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风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风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气流;在所述第二工位处,所述洞体与所述水动力装置配合,而使所述水动力装置能够向所述实验腔室中提供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至少用于调节所述洞体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轨之间;和/或,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长度可调的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风沙水沙交互作用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实验腔室内,且所述旋转装置能够自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风沙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本立王兆云屈建军韩庆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