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8027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01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该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包括: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以使所述试验台车达到第一碰撞质量、且使所述壁障车达到第二碰撞质量;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以及采集碰撞试验数据。该碰撞安全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和碰撞试验,能够真实地反映轨道车辆之间碰撞的实际情况。

A collision safety te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行速度的逐渐提升以及高铁路网的快速发展,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性成为行业内日益关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轨道车辆的碰撞试验进行研究,现有轨道车辆的碰撞试验系统一般借鉴碰撞试验研究比较成熟的汽车碰撞试验,即,在开展轨道车辆碰撞试验时,在轨道线路末端建设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作为固定壁障,采用真实的牵引机车作为动力源,推动测试车辆实现加速,然后撞击建设在线路末端的固定壁障完成碰撞试验。但是,轨道车辆通常是几节,甚至是十几节车辆编组而成,就动车组而言单节车辆质量为60吨,并且至少八辆编组,因此,轨道车辆具有体积大、自身质量大的特点,轨道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瞬时冲击载荷非常大,作为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用的固定壁障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因此,需要建设一个占地面积大且带有地基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作为固定壁障,建筑成本往往需要花费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并且建设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需要一个固定场地,导致建设成本较高且建设固定壁障的场地不能再做它用。同时,轨道车辆的运行环境与汽车的运行环境不同,轨道车辆始终运营在固定线路网域内,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事故类型相对固定,一般包括轨道客车的对碰或追尾、以及轨道客车和轨道货车的对碰或追尾等情况,因此,轨道车辆的碰撞标准中定义的设计工况是:两列相同编组列车相对碰,或者是与可以移动的等效货车发生碰撞。因此,采用轨道车辆与固定建筑物的碰撞试验不能满足轨道车辆的碰撞标准,也不能真实地反映轨道车辆之间发生碰撞的实际情况。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不能真实反映轨道车辆之间碰撞的实际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该碰撞安全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和碰撞试验,能够真实地反映轨道车辆之间碰撞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以使所述试验台车达到第一碰撞质量、且使所述壁障车达到第二碰撞质量;所述第一碰撞质量为所述试验台车在碰撞所述壁障车时所述试验台车的总质量,所述第二碰撞质量为所述试验台车在碰撞所述壁障车时所述壁障车的总质量;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采集碰撞试验数据。优选地,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壁障车的预设运动距离;根据获取的所述预设运动距离,设置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壁障车的第二配重质量;所述第一碰撞质量为所述第一配重质量与所述试验台车的自身重量之和;所述第二碰撞质量为所述第二配重质量与所述壁障车的自身重量之和;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第二配重质量、所述试验台车上的试验件的吸能总量,计算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根据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计算碰撞后的所述壁障车的理论运动距离;比较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和所述预设运动距离;当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运动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并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优选地,当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运动距离时,减小所述第一碰撞质量和所述第二碰撞质量的比值,并根据调整后的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和/或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优选地,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第二配重质量、所述试验台车上的试验件的吸能总量,计算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T为碰撞之前所述试验台车的初始动能,单位为J;m1为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碰撞质量,单位为kg;V为所述试验台车的初始碰撞速度,单位为m/s;m2为所述壁障车的第二碰撞质量,单位为kg;ΔT为所述试验件的吸能总量,单位为J。优选地,在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的步骤中:以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碰撞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壁障车的第二碰撞质量的方案进行配重。优选地,在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壁障车的实际运动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运动距离时,对所述壁障车进行制动。优选地,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具体包括:采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使所述试验台车加速以达到碰撞速度;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台车脱离;所述试验台车撞击所述壁障车。优选地,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试验台车脱离之后,还包括: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制动。优选地,采集碰撞试验数据,具体包括:启动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碰撞试验数据。优选地,在采集碰撞试验数据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碰撞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试验件的加速度、位移以及变形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系统,包括:壁障车,所述壁障车设置于轨道上;试验台车,所述试验台车设置于所述轨道上、且与所述壁障车相对设置;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用于对所述壁障车和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以使所述试验台车达到第一碰撞质量、且使所述壁障车达到第二碰撞质量;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碰撞试验数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配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均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配重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动作。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均信号连接的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碰撞试验数据。优选地,所述测试及数据采集装置将获取的所述壁障车的预设运动距离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预设运动距离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壁障车和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及系统,在该碰撞安全测试方法中,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设置在同一轨道上,并在对壁障车和试验台车配重后进行碰撞试验,可以使壁障车和试验台车的碰撞质量达到轨道车辆的实际质量或试验所需要的质量,而且壁障车用作碰撞试验中的刚性壁障,既减少了建造固定刚性墙的成本而且壁障车和轨道还能重复利用,因此,采用该测试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质量较大的轨道车辆之间在轨道上碰撞实际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方法包括:/n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以使所述试验台车达到第一碰撞质量、且使所述壁障车达到第二碰撞质量;/n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n采集碰撞试验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方法包括:
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以使所述试验台车达到第一碰撞质量、且使所述壁障车达到第二碰撞质量;
驱动所述试验台车驶向所述壁障车以发生碰撞;
采集碰撞试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壁障车的预设运动距离;
根据获取的所述预设运动距离,设置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壁障车的第二配重质量;所述第一碰撞质量为所述第一配重质量与所述试验台车的自身重量之和;所述第二碰撞质量为所述第二配重质量与所述壁障车的自身重量之和;
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第二配重质量、所述试验台车上的试验件的吸能总量,计算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
根据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计算碰撞后的所述壁障车的理论运动距离;
比较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和所述预设运动距离;
当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运动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并根据所述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理论运动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运动距离时,减小所述第一碰撞质量和所述第二碰撞质量的比值,并根据调整后的第一配重质量对所述试验台车进行配重和/或根据调整后的第二配重质量对所述壁障车进行配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重质量和所述第二配重质量、所述试验台车上的试验件的吸能总量,计算所述试验台车的碰撞速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T为碰撞之前所述试验台车的初始动能,单位为J;m1为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碰撞质量,单位为kg;V为所述试验台车的初始碰撞速度,单位为m/s;m2为所述壁障车的第二碰撞质量,单位为kg;ΔT为所述试验件的吸能总量,单位为J。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壁障车和试验台车进行配重的步骤中:
以所述试验台车的第一碰撞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卉子鞠美娜王克强霍新龙梁建全安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纳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