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焚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89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包含:第一炉体,具有一用于分解废气的焚烧通道;废气进口,连通焚烧通道以引入废气;烟气出口,连通焚烧通道以排出将废气经高温分解后生成的烟气;以及热交换机构,包含多个具有烟气通道的热交换管、以及形成在热交换管外周侧的冷气通道,冷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废气进口和焚烧通道,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焚烧通道和烟气出口;第一炉体包含沿焚烧通道延伸方向配置于焚烧通道的一端的焚烧部、以及配置于焚烧通道上远离焚烧部的另一端的烟气出口部;冷气通道的废气经焚烧部进入焚烧通道、以通过焚烧部和焚烧通道来实现分解,分解后生成的位于焚烧通道中的烟气经烟气出口部进入烟气通道。

A waste gas inci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属于废气焚烧
,涉及一种废气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表面涂装、油漆制造、炼油、石化、合成皮制造、胶带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行业,均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废气,对空气品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工业上,普遍采用将经废气前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气进行高温分解,高温分解后的烟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排放到大气中。目前,工业上采用的是蓄热式焚烧炉对废气进行高温分解。蓄热式焚烧炉利用陶瓷蓄热体材料的吸热、放热过程进行余热回收,虽然减少了部分燃料消耗,但是体积庞大,且废气没法充分分解。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气焚烧系统,用于解决蓄热式焚烧炉体积庞大且废气没法充分分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包含:第一炉体,具有一用于分解废气的焚烧通道;废气进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引入废气;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排出将废气经高温分解后生成的烟气;以及热交换机构,包含多个具有烟气通道的热交换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热交换管外周侧的冷气通道,所述冷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废气进口和焚烧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焚烧通道和烟气出口、以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冷气通道中的废气;所述第一炉体包含沿所述焚烧通道延伸方向配置于焚烧通道的一端的焚烧部、以及配置于焚烧通道上远离所述焚烧部的另一端的烟气出口部;冷气通道的废气经所述焚烧部进入所述焚烧通道、以通过焚烧部和焚烧通道来实现分解,分解后生成的位于焚烧通道中的烟气经所述烟气出口部进入所述烟气通道。较佳地,废气焚烧系统包含环设在所述第一炉体外周侧的第二炉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炉体外周侧的温热废气通道,所述温热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气通道和焚烧部。较佳地,所述第二炉体包覆于所述第一炉体的外周侧、以形成夹在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之间的温热废气通道,所述第一炉体上配置有位于所述焚烧部的端部的稳焰机构,所述温热废气通道包含夹设于稳焰机构和所述第二炉体之间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废气穿过所述稳焰机构并进入所述焚烧通道。较佳地,所述第二炉体开设有燃气进口,从燃气进口进入进气通道的燃气经配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处的燃烧器点燃并燃烧。较佳地,从所述焚烧部到所述烟气出口部的路径上配置有一挡风机构,用于使废气沿指向焚烧部的方向逆流以使废气能够充分分解。较佳地,所述挡风机构包含:第一挡风构件,具有支撑于第一炉体上的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在从所述焚烧部流动至所述烟气出口部的气流推动下转动、以使废气沿指向焚烧部的方向逆流;以及第二挡风构件,具有支撑于第一炉体上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在从所述焚烧部流动至所述烟气出口部的气流推动下转动、以使废气沿指向焚烧部的方向逆流;从第一炉体的轴向上观察,所述第二风扇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风扇延伸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焚烧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风扇与烟气出口部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炉体包含:第一壳体;陶瓷纤维保温层,配置于第一壳体的内周侧、以隔离所述焚烧通道的温度;背衬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陶瓷纤维保温层之间。较佳地,所述热交换机构包含一围拢有换热腔室的筒体、用于封闭所述筒体一端部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筒体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板;各所述热交换管顺序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换热腔室和第二支撑板,以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热交换管将所述换热腔室分隔成所述烟气通道和冷气通道。较佳地,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所述废气进口、以及用以连通所述温热废气通道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配置。较佳地,沿所述热交换管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的所述筒体包覆于所述第二炉体内;其中,所述排气口包覆于所述第二炉体内。较佳地,所述热交换机构包含配置于所述冷气通道的延伸路径上支撑各所述热交换管的折流构件,所述折流构件包含支撑于筒体上且沿热交换管的延伸方向间隔配置的多个折流板;从热交换管的延伸方向上观察,各所述折流板阻隔了部分的冷气通道且各所述折流板沿周向交替配置、以使废气在沿热交换管的延伸方向上能够沿指向热交换管的管壁的方向流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废气焚烧系统,包含有热交换机构和用于焚烧并分解废气的第一炉体,热交换机构的烟气通道连通第一炉体一端的烟气出口部,且其冷气通道连通第一炉体上远离烟气出口部的另一端的焚烧部,废气在热交换机构处换热升温后,其在进入焚烧通道时能够经焚烧部的充分焚烧,且升温后的废气能够在经过焚烧部的时候被快速焚烧,通过废气进入焚烧通道时都需要经过焚烧部,达到提高了废气分解率的目的,且部分未得到充分分解的废气,在进入焚烧通道后,能够在高温下分解,通过该结构解决现有的蓄热式焚烧炉体积过于庞大,且废气无法充分分解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使废气能够得到充分的分解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废气焚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废气焚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挡风机构的废气焚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稳焰机构与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挡风构件与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从图6的热交换机构中C-C处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从图6的热交换机构中D-D处观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第一炉体;11、焚烧通道;111、焚烧部;12、稳焰机构;2、第二炉体;21、温热废气通道;211、进气通道;22、隔热构件;221、燃气进口;23、支撑垫块;24、防爆口;3、热交换机构;31、废气进口;32、排气口;33、筒体;331、第一主体部;332、第二主体部;333、膨胀部;34、折流构件;341、折流板;35、热交换管;351、烟气通道;36、换热腔室;37、冷气通道;38、第一支撑板;39、第二支撑板;4、挡风机构;41、第一挡风构件;42、第二挡风构件;421、第二风扇;422、第二固定件;5、烟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包含:/n第一炉体,具有一用于分解废气的焚烧通道;/n废气进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引入废气;/n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排出将废气经高温分解后生成的烟气;以及/n热交换机构,包含多个具有烟气通道的热交换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热交换管外周侧的冷气通道,所述冷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废气进口和焚烧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焚烧通道和烟气出口、以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冷气通道中的废气;/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炉体包含沿所述焚烧通道延伸方向配置于焚烧通道的一端的焚烧部、以及配置于焚烧通道上远离所述焚烧部的另一端的烟气出口部;冷气通道的废气经所述焚烧部进入所述焚烧通道、以通过焚烧部和焚烧通道来实现分解,分解后生成的位于焚烧通道中的烟气经所述烟气出口部进入所述烟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包含:
第一炉体,具有一用于分解废气的焚烧通道;
废气进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引入废气;
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焚烧通道以排出将废气经高温分解后生成的烟气;以及
热交换机构,包含多个具有烟气通道的热交换管、以及形成在所述热交换管外周侧的冷气通道,所述冷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废气进口和焚烧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焚烧通道和烟气出口、以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冷气通道中的废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炉体包含沿所述焚烧通道延伸方向配置于焚烧通道的一端的焚烧部、以及配置于焚烧通道上远离所述焚烧部的另一端的烟气出口部;冷气通道的废气经所述焚烧部进入所述焚烧通道、以通过焚烧部和焚烧通道来实现分解,分解后生成的位于焚烧通道中的烟气经所述烟气出口部进入所述烟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环设在所述第一炉体外周侧的第二炉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炉体外周侧的温热废气通道,所述温热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气通道和焚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体包覆于所述第一炉体的外周侧、以形成夹在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之间的温热废气通道,所述第一炉体上配置有位于所述焚烧部的端部的稳焰机构,所述温热废气通道包含夹设于稳焰机构和所述第二炉体之间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废气穿过所述稳焰机构并进入所述焚烧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体开设有燃气进口,从燃气进口进入进气通道的燃气经配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处的燃烧器点燃并燃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焚烧部到所述烟气出口部的路径上配置有一挡风机构,用于使废气沿指向焚烧部的方向逆流以使废气能够充分分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机构包含:
第一挡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安美陈鸳鸯黄怡琼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保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