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71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工作台(100)、升降架(200)以及底盘(300),所述的底盘和地面连接,底盘能够相对地面固定及移动,升降架连接工作台和底盘,升降架能够升高或者降低工作台的高度,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进行施工操作。

A kind of construction robot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脚手架有固定型的和移动型的,移动的脚手架能够根据需要移动位置,现在的移动脚手架只能操作人员站在工作台上,在需要操作一些底部施工的时候,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包括工作台、升降架以及底盘,所述的底盘和地面连接,底盘能够相对地面固定及移动,升降架连接工作台和底盘,升降架能够升高或者降低工作台的高度,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进行施工操作,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有:框架,其和升降架连接,框架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框架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螺杆,第三腔体内设有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被框架固定,第一腔体内还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第一工作板固定连接,第二腔体内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三滑动件,第三滑动件通过杆件(132)和第二工作板连接,当第一螺杆被驱动转动的时候,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三滑动件的移动速度以使得在第一工作板移动的时候,第二工作板相对第一工作板转动。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螺杆的轴向为第一方向,框架的对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对立的第一螺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杆件以共同驱动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工作板包括第一工作板体,第二工作板包括第二工作板体,第一工作板体和第二工作板体铰接,铰接轴轴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作为改进,第一腔体向侧面开口,第二腔体向上部开口,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通过侧面开口和第一工作板的侧面连接,第三滑动件通过上部开口和第二工作板两边的底部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的框架上设有固定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的连接架。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电机被操作人员控制。作为改进,所述的升降架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和第四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的一端和框架连接,另一端和活动块铰接,第二升降杆一端和活动块铰接,另一端和底盘连接;第三升降杆的一端和框架连接,另一端和固定块铰接,第四升降杆一端和固定块铰接,另一端和底盘连接,固定块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和活动杆丝杆连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螺杆转动,以驱动活动块相对固定块移动进而升降工作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框架的示意图;图3是第二腔体的示意图;图4是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的示意图;图5是升降架的示意图;图6是升降架的示意图;图7是稳定单元示意图;图8是驱动组件示意图;图9是驱动组件示意图;图10是活动物的示意图;图11是活动件示意图;图12是重物件示意图;图中标记:100-工作台,110-框架,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第三腔体,114-第一螺杆,115-第一电机,120-第一工作板,121-第一工作板体,122-第一滑动件,123-第二滑动件,130-第二工作板,131-第二工作板体,132-杆件,133-第三滑动件,200-升降架,210-第一升降杆,220-第二升降杆,230-第三升降杆,240-第四升降杆,250-活动块,260-固定块,270-第二螺杆,280-第二电机,300-底盘,400-稳定单元,410-驱动组件,411-壳体,412-第三螺杆,413-第四滑动件,414-第三电机,420-连接杆,430-活动物,431-活动件,4311-齿轮,4312-活动壳,4313-第四电机,432-连接件,433-重物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包括工作台100、升降架200以及底盘300,所述的底盘和地面连接,底盘设有四个滚轮,底盘能够相对地面固定及移动,升降架连接工作台和底盘,升降架能够升高或者降低工作台的高度,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进行施工操作。如图1所示,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有框架110、第一工作板120和第二工作板130,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固定在框架110上,框架110和升降架200连接。如图2-3所示,框架110上设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框架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螺杆(114),第三腔体内设有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115;如图4所示,第一腔体内还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动件122、第二滑动件123,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第一工作板固定连接,第二腔体内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三滑动件133,第三滑动件通过杆件132和第二工作板连接,当第一螺杆被驱动转动的时候,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三滑动件的移动速度以使得在第一工作板移动的时候,第二工作板相对第一工作板转动。具体的第一、二滑动件在移动的时候速度可以为第三滑动件速度的一半,如图5所示,在一种状态下,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平行,操作人员可以躺在上面对其正上面的工件进行操作;当需要让操作人员坐立起来的时候,如图只是简单的使得第二工作板相对第一工作板转动,这个时候操作人员的重心将会发生较大的移动,使得工作架不稳定。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二、三滑动件都被一个螺杆驱动移动,当需要坐立的时候,只需要操作人员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二滑动件就会以较小的速度移动,第三滑动件将会以较大的速度移动,这个时候第二工作板就会发生转动,如图6为第二工作板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以能够更方便的操作人员,在第二工作板转动的时候,第一工作板也会发生移动,以尽量的减少操作人员重心的变化,或者重心基本不变,由于本专利技术,底盘可以设计的比工作台更小,以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要求。具体的可以将滑动件和螺杆设计不同的螺距以使得滑动件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螺杆的轴向为第一方向(X方向),框架的对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对应的第一螺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杆件以共同驱动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其分布在工作板的两侧,以提供对应的力。所述的第一工作板包括第一工作板体121,第二工作板包括第二工作板体131,第一工作板体和第二工作板体铰接,铰接轴轴向为第二方向(Y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当中,如图2所示,第一腔体向侧面开口,第二腔体向上部开口,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通过侧面开口和第一工作板的侧面连接,第三滑动件通过上部开口和第二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包括工作台(100)、升降架(200)以及底盘(300),所述的底盘和地面连接,底盘能够相对地面固定及移动,升降架连接工作台和底盘,升降架能够升高或者降低工作台的高度,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进行施工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有:/n框架(110),其和升降架连接,框架上设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框架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螺杆(114),第三腔体内设有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115);/n第一工作板(120)和第二工作板(130),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被框架固定,第一腔体内还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动件(122)、第二滑动件(123),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第一工作板固定连接,第二腔体内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三滑动件(133),第三滑动件通过杆件(132)和第二工作板连接,当第一螺杆被驱动转动的时候,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三滑动件的移动速度以使得在第一工作板移动的时候,第二工作板相对第一工作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包括工作台(100)、升降架(200)以及底盘(300),所述的底盘和地面连接,底盘能够相对地面固定及移动,升降架连接工作台和底盘,升降架能够升高或者降低工作台的高度,操作人员位于工作台上进行施工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有:
框架(110),其和升降架连接,框架上设有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和第三腔体(113),框架内还设有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螺杆(114),第三腔体内设有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115);
第一工作板(120)和第二工作板(130),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被框架固定,第一腔体内还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动件(122)、第二滑动件(123),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第一工作板固定连接,第二腔体内设有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三滑动件(133),第三滑动件通过杆件(132)和第二工作板连接,当第一螺杆被驱动转动的时候,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三滑动件的移动速度以使得在第一工作板移动的时候,第二工作板相对第一工作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杆的轴向为第一方向,框架的对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对立的第一螺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杆件以共同驱动第一工作板和第二工作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用机器人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欲晓隗俊东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