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66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地热采暖系统,包括深水层采暖单元、桩间层采暖单元、建筑层采暖单元和循环管道单元,深水层采暖单元、桩间层采暖单元和建筑层采暖单元均通过循环管道单元与蒸汽机房相连;换热效率高,在建筑桩基础中布设了采暖管,在基坑支护结构布设采暖管,提高了换热面积,同时改变了采热模式,由层流变成絮流,同时提高了导热液体的换热效率;资源利用率高,将临时用的基坑支护结构用以采暖,无须要单独进行钻孔埋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施工效率高,管体的布设数量和形状都经过设计,占用施工空间少,对建筑影响小,采暖管无须单独钻孔埋设,对建筑地基的扰动较小。

A heating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combin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tructure and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采暖
,尤其涉及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室内温度的均衡。然而,目前地源热泵埋设的管道一般都是单独施工的,且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建筑地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建筑结构的安全;与此同时,排桩作为深基坑支护的一种常用支护形式,其在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就直接遗留在了地上,资源利用率低。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能源桩及其系统,申请号为CN201310459205,主要包括一桩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部的换热管,所述桩体设置于地下,所述桩体为由水泥、粉煤灰和碎石组成的复合体,所述换热管在所述桩体内部形成一导热通路,但其存在以下不足:(1)换热效率低,在一根桩体中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深水层采暖单元(1)、桩间层采暖单元(2)、建筑层采暖单元(3)和循环管道单元(4),所述深水层采暖单元(1)、桩间层采暖单元(2)和建筑层采暖单元(3)均通过所述循环管道单元(4)与蒸汽机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深水层采暖单元(1)、桩间层采暖单元(2)、建筑层采暖单元(3)和循环管道单元(4),所述深水层采暖单元(1)、桩间层采暖单元(2)和建筑层采暖单元(3)均通过所述循环管道单元(4)与蒸汽机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层采暖单元(1)包括深水导热管(11)、导热片(12)和导热液(13),所述深水导热管(11)纵向埋设在高含水层中,其上端侧壁周围回填有黏土层,所述导热片(12)分布在所述深水导热管(11)位于地下的侧壁上,且包覆在填埋的细沙层中,所述导热液(13)流淌在所述深水导热管(11)的内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间层采暖单元(2)包括止水层(21)、排桩层(22)和防护层(23),所述止水层(21)、排桩层(22)和防护层(23)依次由基坑的外侧向内侧分布;
所述止水层(21)为掺杂有导热材料的止水帷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层(22)包括支护桩(22a)、U形导热管(22b)和连接导管(22c),所述U形导热管(22b)纵向分布在所述支护桩(22a)的内腔中,且其分布平面非与基坑外侧不平行,其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导管(22c)相连。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23)包括导热钢护网(23a)、导热锚杆(23b)和防护导热管(23c),所述导热锚杆(23b)的一端掩埋在所述止水层(21)内,另一端带有套环和倒钩,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防护导热管(23c)的外壁上,所述倒钩钩住所述导热钢护网(23a)使其贴附在所述排桩层(22)的外侧;
所述连接导管(22c)与所述防护导热管(23c)保持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和建筑结构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层采暖单元(3)包括桩基层(31)、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献文姚直书薛维培李想刘小虎刘晓燕张超峰檀情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