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660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浮体、安装在所述浮体上的框架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体内且电连接的控制箱和动力单元、安装在所述框架体顶部且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的太阳能板;所述浮体中形成有通道,所述浮体的前端设有供漂浮物通过进入通道的进口,所述浮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且用于收集漂浮物的收集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供电提供动力,实现水面上漂浮废弃物的打捞,能够收集清除水面浮油、水绵、落叶、浮萍等轻质且人工难以打捞的漂浮物;降低成本。

Surface floating object coll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面清洁
,尤其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河流、湖泊等水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河面、湖面等水面的漂浮废弃物。针对水面的漂浮废弃物,通常会采用人工打捞或自动打捞船进行打捞清除。现有大部分的打捞船都是靠燃油电力驱动行驶的,成本高。此外,水面的浮油、水绵、落叶及浮萍等一些质轻难以被人工打捞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降低成本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浮体、安装在所述浮体上的框架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体内且电连接的控制箱和动力单元、安装在所述框架体顶部且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的太阳能板;所述浮体中形成有通道,所述浮体的前端设有供漂浮物通过进入通道的进口,所述浮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且用于收集漂浮物的收集部。优选地,所述浮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浮筒;所述通道形成在两个所述浮筒之间。优选地,所述浮筒为中空的六棱柱结构。优选地,所述收集部包括至少一根相对所述浮体向外凸出的弧形钢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钢管上的收集网,所述弧形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浮筒上。优选地,所述进口处设有进口挡板;所述进口挡板的相对两端连接在两个浮筒相向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进口挡板倾斜设置,其下缘部相对其上缘部朝向所述收集部。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靠近所述进口,所述控制箱位于所述动力单元远离所述进口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可调节式收集叶轮。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式收集叶轮包括转轴、间隔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两个圆盘、均匀间隔连接在两个所述圆盘之间的数个叶片。优选地,所述控制箱内设有与所述动力单元电连接的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物联网模块。优选地,所述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浮体相对两侧上的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及物联网模块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太阳能供电提供动力,实现水面上漂浮废弃物的打捞,能够收集清除水面浮油、水绵、落叶、浮萍等轻质且人工难以打捞的漂浮物;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去除太阳能板等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浮体10、安装在浮体10上的框架体20、安装在框架体20内且电连接的控制箱(未图示)和动力单元30、安装在框架体20顶部且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太阳能板40。其中,浮体10中形成有通道101,浮体10的前端设有供漂浮物通过进入通道101的进口102,浮体10的后端设有用于收集漂浮物的收集部50。收集部与通道101相连通,从而水面上的漂浮物通过进口102进入通道101中,再沿着通道101达到收集部50收集在一起。具体地,浮体1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浮筒11,通道101形成在两个浮筒11之间。通道101沿着浮筒11的长度方向延伸。进口102位于两个浮筒11的前端之间,与通道10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浮筒11为中空的六棱柱结构。进一步地,进口102处设有进口挡板103;进口挡板103的相对两端连接在两个浮筒11相向的侧面上。进口挡板103倾斜设置,其下缘部相对其上缘部朝向收集部50。进口挡板103的顶部低于或平齐浮筒11的顶面。通过进口挡板103设置,抵挡水流,使得水面上的漂浮物在动力单元30作用下进入通道101。收集部50位于两个浮筒11的后端。收集部50包括至少一根相对浮体10向外凸出的弧形钢管51,弧形钢管5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浮筒11上。弧形钢管51的弧形设置,在浮体10后端形成一个空间可以收集打捞进来的漂浮物。此外,收集部50还包括设置在弧形钢管51上的收集网(未图示),打捞进来的漂浮物被收集网截留、收集,完成后即可将收集网提起将漂浮物带出水面。框架体20安装在两个浮筒11的上方,将两个浮筒11连接形成一体。框架体20由多根不锈钢管连接形成。框架体20的相对两侧焊接钢板21进行封闭。框架体20内部可分成相隔的两个空间,一个空间用于容置控制箱,另一个空间用于容置动力单元30。动力单元30在框架体20内靠近进口102,控制箱在框架体20内位于动力单元30远离进口102的一侧。框架体20顶部的太阳能板40吸收太阳光,将其转换为电力通过控制箱供电给动力单元30。动力单元30工作驱动整体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在水面上的行进,随着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的行进,水面上的漂浮物等随水流通过进口102进入通道101后以被截留、收集。控制箱内设有与动力单元30电连接的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未图示)、与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物联网模块(未图示),使得用户可远端实时掌握收集装置的运行状态。太阳能板40配有锂电池充电控制器;控制箱内还设有锂电池,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可存储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30包括可调节式收集叶轮,从而可以通过调节叶片的吃水深度、转速实现不同吸力,收集不同类型的漂浮物。可调节式收集叶轮包括转轴31、间隔安装在转轴31上的两个圆盘32、均匀间隔连接在两个圆盘32之间的数个叶片33。数个叶片33相对转轴31呈45°斜角环形排列,增大吸力。叶片33可以根据水深调节吃水深度,保证最佳吸水效果。转轴31可转动安装在框架体20上,可通过齿轮链条连接与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在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的连接驱动下转动,带动整体的可调节式收集叶轮转动。本技术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还包括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推进器60,推进器60设置在浮体10的相对两侧上的推进器60,启动后驱动整个浮体10的行驶和方向。具体地,推进器60安装在两个浮筒11相背的侧面上,且可靠近收集部50设置。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和物联网模块与推进器60电连接,从而通过该两模块控制浮体10两侧的推进器60形成转速差,进而实现收集装置的转向行驶功能,以收集各种类型的漂浮物。本技术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工作时,推进器60启动驱使整个收集装置的按预定方向行驶,动力单元30启动将水面上的漂浮物吸进通道101内并到达收集部50收集起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安装在所述浮体上的框架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体内且电连接的控制箱和动力单元、安装在所述框架体顶部且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的太阳能板;/n所述浮体中形成有通道,所述浮体的前端设有供漂浮物通过进入通道的进口,所述浮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且用于收集漂浮物的收集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安装在所述浮体上的框架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体内且电连接的控制箱和动力单元、安装在所述框架体顶部且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的太阳能板;
所述浮体中形成有通道,所述浮体的前端设有供漂浮物通过进入通道的进口,所述浮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通道相连通且用于收集漂浮物的收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浮筒;所述通道形成在两个所述浮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为中空的六棱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包括至少一根相对所述浮体向外凸出的弧形钢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钢管上的收集网,所述弧形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浮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处设有进口挡板;所述进口挡板的相对两端连接在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欢张苑龙曾志鹏吴琼李胜华孙玲玲卢俊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