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0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包括蓄水箱,蓄水箱中具有蓄水腔,蓄水箱的外周布置有多个渗水道,渗水道中具有渗水槽;渗水槽的中部形成有隔板,隔板将渗水槽分割为上部槽以及下部槽,上部槽中填充有过滤碳层;渗水道的顶部开口覆盖有拱起布置的固定网层;蓄水箱的顶部布置在筒状体,筒状体中填充有过滤料;蓄水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泵体将蓄水腔中的水体通过排水管喷至喷水头中,并由喷水头朝外喷射;通过渗水道,将水体中多余的水体渗入下部槽中,并回收至蓄水腔中,通过筒状体,将土体上的积水过滤进入蓄水腔中,并利用蓄水腔中的水体进行园林灌溉,起到水体循环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具体而言,涉及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时,为了使居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区,通常会在居住区中布置园林,园林可以调节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使得居住区与自然环境融合更好。

2、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3、现有技术中,园林灌溉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其可以保证园林中的植被以及树木等得到充分的灌溉,保证植被和树木正常成长。现时的灌溉结构一般是采用定时大范围喷水灌溉,无法对土体中的水体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且当遇到雨天时,土体中的水体过多,容易导致植物根部存在过多水体,无法回收循环利用,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溉结构无法对土体中的水体回收循环利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包括置于土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土体内部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中具有蓄水腔,所述蓄水箱的外周布置有多个渗水道,所述渗水道内置在土体中,多个所述渗水道沿着蓄水箱的周向间隔环绕布置;所述渗水道中具有顶部开口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的外端封闭布置,所述渗水槽的内端与蓄水腔连通,沿着所述渗水槽朝向蓄水箱的方向,所述渗水槽朝下倾斜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层自上而下抵接在过滤碳层上,所述固定网层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渗水道的两侧,所述固定网层的中部朝下凹陷,形成上凹槽道,所述上凹槽道沿着渗水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3.如...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土体内部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中具有蓄水腔,所述蓄水箱的外周布置有多个渗水道,所述渗水道内置在土体中,多个所述渗水道沿着蓄水箱的周向间隔环绕布置;所述渗水道中具有顶部开口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的外端封闭布置,所述渗水槽的内端与蓄水腔连通,沿着所述渗水槽朝向蓄水箱的方向,所述渗水槽朝下倾斜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层自上而下抵接在过滤碳层上,所述固定网层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渗水道的两侧,所述固定网层的中部朝下凹陷,形成上凹槽道,所述上凹槽道沿着渗水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道的底部朝上凹陷,形成下凹槽道,所述下凹槽道沿着渗水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下凹槽道中设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对接在下凹槽道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朝外扩张,形成水平布置的固定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层中具有多个网孔,相邻的所述网孔之间具有相交位,所述相交位延伸有多个延伸条,所述延伸条延伸至过滤碳层中,且在所述过滤碳层中呈多段弯曲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下插条,多个所述下插条形成在顶部开口的两侧,所述下插条的上端对接在渗水道的侧边,所述下插条的下端朝下倾斜插入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亮董延军吴辉明林丽霞李兴拼杨锦程郝铭林程刘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