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及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64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及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包括:呈“Z”字型依次枢接的固定底座、转接杆和闸杆套头;所述转接杆设有第一枢接端和第二枢接端;其中,第一枢接端通过第一枢接轴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二枢接端通过第二枢接轴与闸杆套头相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与转接杆的相邻面,及转接杆与闸杆套头的相邻面之间均配合设有锁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道闸杆无论在任何一侧受到撞击时,均可绕第一枢接轴或第二枢接轴转动,道闸杆可自动弹开,有效的减弱了撞击事故,提高了安全性;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道闸杆可实现自动复位,避免了对路况及行人造成二次影响。

A two-way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nd a gate equipped with two-way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及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
本技术属于道闸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及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
技术介绍
道闸又称“挡车器”,最初从国外引进,英文名叫BarrierGate。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用于停车场、小区、企事业单位门口。现有的道闸臂杆结构许多都没有充分考虑到防撞设计,均为单向防撞设计,即只有当在入口或出口的单测收到撞击时能够起到防撞作用;如:中国专利CN205576794U,公开了一种道闸防撞结构,当车撞击道闸杆时,由于卡簧具有弹性,道闸从卡簧内旋转出去,使其不被撞毁,也避免了道闸杆变形,此结构只能起到单侧的防撞效果,并且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功能。目前,在现在的小区或企事业单位门口,由于行人的来往不规范,特别是在很多小区门口,居民为了便利常不按规定出入口行走,因此现有的单向防撞道闸经常出现被撞坏或撞坏行人及车辆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其作用于道闸上时,由于具有双向防撞的功能,因此无论道闸杆的任何一侧受到一定力度的撞击时,道闸杆均会顺着被撞击的方向自动弹开;在撞击结束后可实现自动复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包括:呈“Z”字型依次枢接的固定底座、转接杆和闸杆套头;所述转接杆设有第一枢接端和第二枢接端;其中,第一枢接端通过第一枢接轴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二枢接端通过第二枢接轴与闸杆套头相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与转接杆的相邻面,及转接杆与闸杆套头的相邻面之间均配合设有锁止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和转接杆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转接杆叠套于固定底座的“U”型凹槽内;所述闸杆套头为空心杆状结构,且卡设于转接杆的“U”型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装置为异性相对的磁铁组;所述磁铁组为高强磁铁。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装置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及转接杆“U”型结构内侧边沿上的卡扣,相应的所述转接杆及闸杆套头的外侧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与转接杆之间,及转接杆与闸杆套头之间设有复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枢接轴及第二枢接轴上。进一步地,所述闸杆套头为空心的八角闸杆。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包括:机箱、道闸杆及双向防撞结构,所述机箱内设有旋转电机;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安装于旋转电机输出轴上;所述道闸杆套接于闸杆套头内部。当道闸杆的任何一侧受到撞击时,当撞击的力度大于锁止装置的锁止力度时,锁止装置均会自动弹开,道闸杆会绕着第一枢接轴或第二枢接轴转动,一方面避免道闸杆被撞断,另一方面也避免对行人或车辆造成损伤,极大地提高了道闸的安全性能;同时,随着道闸杆的转动,此时复位机构(复位弹簧)产生形变,具有回复力,因此当撞击物被撤销时,道闸杆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会自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中固定底座、转接杆和闸杆套头通过第一枢接轴及第二枢接轴连接呈“Z”字型,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双向转动,进而达到双向防撞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行人、车辆及道闸杆的破坏,避免出现严重的撞击事故,提高了安全性;二、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枢接轴及第二枢接轴上套设复位机构(复位弹簧),在撞击物被移除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道闸杆可实现自动复位,避免了对路况及行人造成二次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道闸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锁止装置为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有双向防撞结构的道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2-固定底座、3-转接杆、4-闸杆套头、5-道闸杆、6-磁铁组、7-卡扣、8-卡槽、9-第一枢接轴、10-第二枢接轴、11-锁止装置、12-复位机构、A-第一枢接端、B-第二枢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呈“Z”字型依次枢接的固定底座2、转接杆3和闸杆套头4;固定底座2用于连接道闸中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并可随着旋转电机的转动而转动;闸杆套头4用于连接道闸杆,带动道闸杆实现升降。其中,转接杆3设有第一枢接端A和第二枢接端B;第一枢接端A通过第一枢接轴9与固定底座2相连接;第二枢接端B通过第二枢接轴10与闸杆套头4相连接;同时,为了起到保证道闸在运行过程中的牢固性,在固定底座2与转接杆3的相邻面,及转接杆3与闸杆套头4的相邻面之间均配合设有锁止装置11,锁止装置11具有一定的撞击承受极限,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状态下,道闸杆5不会由于自身重力、风力等常规外力作用下弹开,保证道闸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固定底座2和转接杆3的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且转接杆3叠套于固定底座2的“U”型凹槽内;闸杆套头4为空心杆状结构,且卡设于转接杆3的“U”型凹槽内;可以理解的固定底座2和转接杆3也可以为相互卡合的其他杆状结构,但应保证能够绕第一枢接轴9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可实现自由转动;同样的,闸杆套头4与转接杆3也可以为相互卡合的杆状结构,也应保证能够绕第二枢接轴10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可实现自由转动。作为上述锁止装置1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选为异性相对的磁铁组6,并且磁铁组6选用高强磁铁,磁铁之间的磁场力应大于道闸运行过程中磁铁受到的道闸杆5的拉伸力;如图2所示,磁铁组6包括两块磁铁,并且在固定底座2和转接杆3上均对应设有磁铁安装凹槽,磁铁可通过螺钉安装于凹槽内;同样的,在转接杆3与闸杆套头4上也设有凹槽,磁铁组6也对应安装于凹槽内。作为上述磁铁组6安装的一种优选方案,磁铁组6应与枢接端分头设置。作为上述磁铁组6安装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凹槽可通长设计,磁铁组6可在凹槽内相对滑动,此种方案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磁铁组6的安装位置,进而改变撞击强度极限值。作为上述锁止装置11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可为设于所述固定底座2及转接杆3“U”型结构内侧边沿上的卡扣7,相应的所述转接杆3及闸杆套头4的外侧设有与卡扣7相对应的卡槽8。(图2中以转接杆3和闸杆套头4为例说明)以固定底座2侧为内侧,闸杆套头4侧为外侧,阐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以“Z”字型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为初始状态,即道闸处于初始状态)当道闸杆5受到内侧撞击时,且撞击强度大于锁止装置11的耐受极限时,道闸杆5弹开,绕着第一枢接轴9转动,避免了道闸杆5被撞断的状况;当道闸杆5受到外侧撞击时,且撞击强度大于锁止装置11的耐受极限时,道闸杆5弹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Z”字型依次枢接的固定底座、转接杆和闸杆套头;/n所述转接杆设有第一枢接端和第二枢接端;其中,第一枢接端通过第一枢接轴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二枢接端通过第二枢接轴与闸杆套头相连接;/n所述固定底座与转接杆的相邻面,及转接杆与闸杆套头的相邻面之间均配合设有锁止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Z”字型依次枢接的固定底座、转接杆和闸杆套头;
所述转接杆设有第一枢接端和第二枢接端;其中,第一枢接端通过第一枢接轴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二枢接端通过第二枢接轴与闸杆套头相连接;
所述固定底座与转接杆的相邻面,及转接杆与闸杆套头的相邻面之间均配合设有锁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和转接杆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转接杆叠套于固定底座的“U”型凹槽内;所述闸杆套头为空心杆状结构,且卡设于转接杆的“U”型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为异性相对的磁铁组;所述磁铁组为高强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防撞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富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