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44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该裂解器包括外筒体及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可旋转内筒体,内筒体两端均设置有进料仓和出料仓,进料仓和出料仓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裂解管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所述裂解管内设置有螺旋带,回送管内设置有与裂解管内螺旋带方向相反的螺旋带;采用这种结构的裂解器,裂解物料与固态载热体在进料仓内混合后,进入裂解管进行裂解,裂解完成后进入内筒体后端空腔,通过固态载热体分离装置,固体载热体通过回送管送回到进料仓与新的待裂解物料混合,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连续裂解;由于裂解管和回送管孔板之间的部分直接位于外筒体内,其受热效果更好,裂解的效率较之现有整体内筒体的效率更高,且能源利用率高。

An industrial continuous coaxial multicavity cra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裂解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裂解是指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裂解不仅为现代社会大量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例如废塑料、废橡胶等)的处理找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对资源减少、能源紧张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案,可以提供大量的基础工业原料和能源来源,如炭黑、燃料油等,是未来解决各种资源危机的手段之一。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先已经申请了很多与裂解相关的专利技术,其中绝大部分专利均已经获得授权,申请人并未停止对技术的进一步探究,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裂解器一般均为单一腔体的裂解器,也就说物料的裂解过程是在一个唯一的独立腔体内完成的,受制于换热面积、停留时间、导热效率及运输等因素,单体设备处理能力无法进一步加大,在相同长度和直径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换热面积、增大处理能力、降低吨处理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性,是专利技术人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如何克服上述难题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该裂解器包括外筒体及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可旋转内筒体,内筒体两端均设置有进料仓和出料仓,进料仓和出料仓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裂解管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所述裂解管两端分别设置在与两端空腔固定密封连接的孔板上,且裂解管两端均穿出孔板,孔板中心设置有两端均穿出孔板的固态载热体回送管;所述裂解管内设置有螺旋带,回送管内设置有与裂解管内螺旋带方向相反的螺旋带,所述的裂解管和回送管孔板之间的部分直接位于外筒体内;采用这种结构的裂解器,裂解物料与固态载热体在进料仓内混合后,进入裂解管进行裂解,裂解完成后进入内筒体后端空腔,通过固态载热体分离装置,固体载热体通过回送管送回到进料仓与新的待裂解物料混合,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连续裂解;在相同长度和直径的前提下,同轴多腔裂解器的换热面积较单一腔体的裂解器提高了数倍,由于裂解管和回送管孔板之间的部分直接位于外筒体内,其受热效果更好,裂解的效率较之现有整体内筒体的效率更高,且能源利用率高,处理能力加大,吨处理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在原设备的基础上,改变内筒体的结构形式,将单一的内筒体,用位于同一圆周上的若干的裂解管代替,内筒体旋转时上述的裂解管也随之旋转,本申请所述的多腔特指上述位于同一圆周上的若干的裂解管所构成的多个裂解腔室,每个裂解管内设置有螺旋带,当其旋转到进料仓底部时,待裂解物料可以随固态载热体一起自动进入该裂解管内,伴随内筒体旋转,下个裂解管旋转到空腔底部时实现同样的操作,这样内筒体每旋转一周,每个裂解管内都会进入待裂解的物料,并随裂解管的旋转,在其内螺旋带的带动下向出料端移动,由于裂解管均匀分布在圆周方向上,且其均直接位于外筒体内,与外筒体内的热风直接接触,使得其热效率较之现有的单一筒体明显提高,裂解的效率明显加快,可以在较短的形成内完成对物料的裂解;而固态热载体在随物料进入内筒体后端空腔时,其上附着的物料基本裂解完毕,经过分离装置,固态载热体与裂解产生的固态产物分离,并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进入回送管路,实现固态载热体的循环利用,更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包括外筒体及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可旋转内筒体,内筒体两端均设置有空腔,分别为进料仓和出料仓,进料仓和出料仓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裂解管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所述裂解管两端分别设置在与两端空腔固定密封连接的孔板上,且裂解管两端均穿出孔板,孔板中心设置有两端均穿出孔板的固态载热体回送管;所述裂解管内设置有螺旋带,回送管内设置有与裂解管内螺旋带方向相反的螺旋带,所述的裂解管和回送管孔板之间的部分直接位于外筒体内;所述的出料仓内设置有固态载热体分离和回送装置,且该装置与回送管连接,具体的,该分离和回送装置直接采用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中的技术,具体为专利号为ZL200710116223.4,名称为“工业连续化塑料裂解器”中采用的技术方案,更为具体的是其实施例九中对应记载的“内筒体14的右端为螺旋面,该螺旋面的端部与其内侧的螺旋带15以及内筒体14之间形成抄斗,用以将固态载热体送至内筒体14中”以及通过设置筛网的方式来实现固态载热体与裂解产生的固态产物分离的这部分技术方案,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中的其他相同功能的结构来实现,由于该技术点并非本申请的专利技术重点,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赘述;如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裂解器,外筒体不旋转,且其内部持续通入为裂解提供热量的热风;内筒体在旋转时通过孔板固定在内筒体上的裂解管也随之旋转,每个裂解管内设置有螺旋带,当其旋转到进料仓底部时,待裂解物料可以随固态载热体一起自动进入该裂解管内,伴随内筒体旋转,下个裂解管旋转到空腔底部时实现同样的操作,这样内筒体每旋转一周,每个裂解管内都会进入待裂解的物料,并随裂解管的旋转,在其内螺旋带的带动下向出料端移动,由于裂解管均匀分布在圆周方向上,且其均直接位于外筒体内,与外筒体内的热风直接接触,使得其热效率较之现有的单一筒体明显提高,裂解的效率明显加快,可以在较短的形成内完成对物料的裂解;且热风在裂解管直接形成旋风,传热效率较之现有技术有明显的提升,是的整个裂解管均匀受热,裂解管内的裂解温度可达到平衡,防止过度裂解或裂解不完全,同时避免了结焦情况的发生;而固态热载体在随物料进入内筒体后端空腔时,其上附着的待裂解物料基本裂解完毕,经过分离装置,固态载热体与裂解产生的固态产物分离,固态载热体在分离和回送装置的作用下进入回送管路,由于其中的螺旋带方向与裂解管内的螺旋带转向相反,可以实现固态载热体的回送,实现其循环利用,更进一步的,固态载热体回送管设置在孔板中心位置上,其受热最为均匀,使得所有的固态载热体在回送过程中被再次加热到均衡的温度,当其回到进料仓时可以更好的与待裂解的物料混合并将其携带进入到裂解管内,进行后续的裂解;且在回送过程,由于固态热载体再次均匀受热,其携带的未裂解且未被分离的物料可以在回送管内被再次裂解,提高了物料的裂解效率;由于内筒体每旋转一周,每个裂解管内均能送入相应的待裂解物料,在每个裂解管内实际上是间隔一定距离才有相应的待裂解物料存在,其受热更加均匀,且每个裂解管的顶部均不含有待裂解物料,裂解产生的油气可以方便的排出,大大提高了裂解的效率;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裂解管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外壁上均设置有翅板,其既可以增加上述管道的受热面积,提高裂解效率,又能起到在管道外侧对热风的导向作用,使热交换效率提高,管体的受热更加均匀,由于上述裂解管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实际上是在空白的圆周和圆心均匀分布的,裂解管的受热情况基本一致,保证了其中的裂解环境一致,确保了其裂解产物的单一性,且较之单一腔体的内筒体,其单位之间内的处理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当处理量不变时,则可以降低整个裂解器的长度,从而缩小了裂解器的占地面积,更加适合其推广和应用;本申请除了上述特点和改进点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包括外筒体(1)及设置在外筒体(1)内部的可旋转内筒体(2),其特征在于:内筒体(2)两端均设置有空腔,分别为进料仓(6)和出料仓(5),进料仓(6)和出料仓(5)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裂解管(3)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包括外筒体(1)及设置在外筒体(1)内部的可旋转内筒体(2),其特征在于:内筒体(2)两端均设置有空腔,分别为进料仓(6)和出料仓(5),进料仓(6)和出料仓(5)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裂解管(3)和固态载热体回送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连续化同轴多腔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管(3)两端分别设置在与两端空腔固定密封连接的孔板(7)上,且裂解管(3)两端均穿出孔板(7),孔板(7)中心设置有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杰牛晓璐时圣玉于爱丽赵凤娇刘萍牛斌韩国乾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