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氯塑料制油的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730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塑料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螺旋进料机和催化裂解流化床;第二螺旋进料机和脱氯流化床;第一分离器;焙烧流化床;第二分离器;第三螺旋进料机和第三分离器;催化改质塔;精馏塔;以及烟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及装置,通过增设第三分离器,使固氯反应在第三分离器内进行,充分利用了从焙烧流化床内的再生裂解催化剂的物理显热,使固氯反应保持在800‑900℃,提高了固氯反应的效率。循环风机采用了防爆引风机,从而使裂解气进入引风机后不会与泄露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保证了裂解气循环过程的安全性。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oil production from chlorine containing pla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氯塑料制油的工艺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塑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氯废塑料,由于其含有较高的氯元素,因此给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含氯塑料在高温无氧条件下进行催化裂解制取燃料油是其最佳的处理方式。目前,我国主要在槽式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内,采用分步热解方式热解含氯塑料制取燃料油,即首先在300℃温度下低温热解含氯塑料,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和少量的碳氢化合物气体,随后采用碱液对该裂解气进行淋洗,以脱除氯化氢气体,最后再在500℃温度下进一步热解脱氯后的塑料,进而获得无氯的燃料油。然而,上述湿式脱氯工艺较为复杂,运行成本较高。采用干式脱氯工艺虽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但较低的固氯反应温度,降低了其固氯效率。此外,当采用再循环裂解气进行燃烧处理以提供塑料裂解所需的热量时,其进入普通引风机内易与泄露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及装置,使固氯的效率更高,并使裂解气在循环过程中更加安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螺旋进料机将一定质量的裂解催化剂送入催化裂解流化床内作为初始床料;第二螺旋进料机将含氯塑料连续送入脱氯流化床内,并进行脱氯反应;完成脱氯反应的含氯塑料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内,并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催化裂解反应产生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进入第一分离器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积碳裂解催化剂进入焙烧流化床内进行焙烧处理,焙烧处理使积碳裂解催化剂再生;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催化改质塔内进行催化改质反应;催化改质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内进行油气分离,油气分离产生燃料油和裂解气;燃料油进入油罐内储存;裂解气一部分进入焙烧流化床内燃烧放热并产生热烟气,另一部分经循环风机增压后回到催化裂解流化床和脱氯流化床作为流化介质;热烟气和再生裂解催化剂进入第二分离器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热烟气与空气进行换热后从烟囱排出,吸热后的空气进入焙烧流化床;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再生裂解催化剂,一部分进入脱氯流化床内,另一部分进入第三分离器内;裂解气和脱氯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第三分离器;第三螺旋进料机将氧化钙颗粒送入第三分离器内,氧化钙颗粒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固氯反应,固氯反应脱除氯化氢并产生固体颗粒;裂解气和固氯反应产生的固体颗粒在第三分离器内进行第三次气固分离;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裂解气进入焙烧流化床;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固体颗粒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装置,包括:第一螺旋进料机和催化裂解流化床,所述第一螺旋进料机用于将裂解催化剂送入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内;第二螺旋进料机和脱氯流化床,所述第二螺旋进料机用于将含氯塑料送入所述脱氯流化床内,所述脱氯流化床与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连通;第一分离器,具有第一进口、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一固体出口,所述第一分离器用于对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产生的物质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连通;焙烧流化床,所述焙烧流化床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所述第一固体出口连通;第二分离器,具有第二进口、第二气体出口和第二固体出口,所述第二分离器用于对所述焙烧流化床内产生的物质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焙烧流化床连通,所述第二固体出口与所述脱氯流化床连通;第三螺旋进料机和第三分离器,所述第三给料机用于将氧化钙颗粒送入所述第三分离器内,所述第三分离器具有第三进口、第三气体出口和第三固体出口,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脱氯流化床和所述第二固体出口均连通,所述第三气体出口与所述焙烧流化床连通,所述第三固体出口与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连通;催化改质塔,具有第四进口和第四气体出口,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连通;精馏塔,具有第五进口、液体出口和第五气体出口,所述第五进口与所述第四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一油罐连通,所述第五气体出口与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所述脱氯流化床和所述焙烧流化床均连通;烟囱,与所述第二分离器的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一鼓风机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内腔中具有一沿横向蛇形布置的管路,所述管路由易导热材料制成、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体出口和所述烟囱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离器的所述第二固体出口处设置有锥形阀,所述锥形阀能控制从所述第二固体出口排出的物质流量,并对排出的物质的方向进行导向。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机为防爆引风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及装置,通过增设第三分离器,使固氯反应在第三分离器内进行,充分利用了从焙烧流化床内的再生裂解催化剂的物理显热,使固氯反应保持在800-900℃,提高了固氯反应的效率。循环风机采用了防爆引风机,从而使裂解气进入引风机后不会与泄露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保证了裂解气循环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螺旋进料机、2-催化裂解流化床、3-第二螺旋进料机、4-脱氯流化床、5-第一分离器、51-第一进口、52-第一气体出口、53-第一固体出口、6-焙烧流化床、7-第二分离器、71-第二进口、72-第二气体出口、73-第二固体出口、74-锥形阀、9-第三螺旋进料机、10-第三分离器、101-第三进口、102-第三气体出口、103-第三固体出口、11-催化改质塔、111-第四进口、112-第四气体出口、12-精馏塔、121-第五进口、122-液体出口、123-第五气体出口、13-油罐、14-烟囱、15-换热器、151-管路、16-循环风机、17-鼓风机、18-回料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螺旋进料机(1)将一定质量的裂解催化剂送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内作为初始床料;/n第二螺旋进料机(3)将含氯塑料连续送入脱氯流化床(4)内,并进行脱氯反应;/n完成脱氯反应的含氯塑料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内,并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催化裂解反应产生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n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进入第一分离器(5)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n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积碳裂解催化剂进入焙烧流化床(6)内进行焙烧处理,焙烧处理使积碳裂解催化剂再生;/n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催化改质塔(11)内进行催化改质反应;/n催化改质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12)内进行油气分离,油气分离产生燃料油和裂解气;/n燃料油进入油罐(13)内储存;/n裂解气一部分进入焙烧流化床(6)内燃烧放热并产生热烟气,另一部分经循环风机(16)增压后回到催化裂解流化床(2)和脱氯流化床(4)作为流化介质;/n热烟气和再生裂解催化剂进入第二分离器(7)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n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热烟气与空气进行换热后从烟囱(14)排出,吸热后的空气进入焙烧流化床(6);/n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再生裂解催化剂,一部分进入脱氯流化床(4)内,另一部分进入第三分离器(10)内;/n裂解气和脱氯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第三分离器(10);/n第三螺旋进料机(9)将氧化钙颗粒送入第三分离器(10)内,氧化钙颗粒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固氯反应,固氯反应脱除氯化氢并产生固体颗粒;/n裂解气和固氯反应产生的固体颗粒在第三分离器(10)内进行第三次气固分离;/n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裂解气进入焙烧流化床(6);/n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固体颗粒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螺旋进料机(1)将一定质量的裂解催化剂送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内作为初始床料;
第二螺旋进料机(3)将含氯塑料连续送入脱氯流化床(4)内,并进行脱氯反应;
完成脱氯反应的含氯塑料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内,并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催化裂解反应产生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
积碳裂解催化剂和油气混合物进入第一分离器(5)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
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积碳裂解催化剂进入焙烧流化床(6)内进行焙烧处理,焙烧处理使积碳裂解催化剂再生;
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催化改质塔(11)内进行催化改质反应;
催化改质后的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12)内进行油气分离,油气分离产生燃料油和裂解气;
燃料油进入油罐(13)内储存;
裂解气一部分进入焙烧流化床(6)内燃烧放热并产生热烟气,另一部分经循环风机(16)增压后回到催化裂解流化床(2)和脱氯流化床(4)作为流化介质;
热烟气和再生裂解催化剂进入第二分离器(7)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
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热烟气与空气进行换热后从烟囱(14)排出,吸热后的空气进入焙烧流化床(6);
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再生裂解催化剂,一部分进入脱氯流化床(4)内,另一部分进入第三分离器(10)内;
裂解气和脱氯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第三分离器(10);
第三螺旋进料机(9)将氧化钙颗粒送入第三分离器(10)内,氧化钙颗粒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固氯反应,固氯反应脱除氯化氢并产生固体颗粒;
裂解气和固氯反应产生的固体颗粒在第三分离器(10)内进行第三次气固分离;
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裂解气进入焙烧流化床(6);
第三次气固分离后的固体颗粒进入催化裂解流化床(2)。


2.一种含氯塑料固氯制油的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螺旋进料机(1)和催化裂解流化床(2),所述第一螺旋进料机(1)用于将裂解催化剂送入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2)内;
第二螺旋进料机(3)和脱氯流化床(4),所述第二螺旋进料机(3)用于将含氯塑料送入所述脱氯流化床(4)内,所述脱氯流化床(4)与所述催化裂解流化床(2)连通;
第一分离器(5),具有第一进口(51)、第一气体出口(52)和第一固体出口(53),所述第一分离器(5)用于对所述催化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林顺洪徐明杨鲁柏继松季炫宇李思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