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182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其可将故障的电动葫芦移动至起重主梁的左端,方便维修,更为安全可靠;包括起重主梁、主电动机、左副电动机、右副电动机、支撑架、第一转轴、左防护罩和右防护罩,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轮,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的末端设置有吊钩,左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右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起重主梁底端设置滑轨,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转轴和固定板,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轮,第一支撑板底端和第二转轮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第二支撑板顶端与第二转轮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

Electric hoist for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是一种用于将重物提升并进行运输的装置,其在起重机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包括起重主梁、主电动机、左副电动机、右副电动机、支撑架、第一转轴、左防护罩和右防护罩,所述主电动机的右端与支撑架的左端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所述支撑架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所述主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自支撑架的右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末端设置有吊钩,所述左副电动机和右副电动机的底端均与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所述左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所述右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所述起重主梁底端设置滑轨,所述左传动机构和右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滑轨上;现有的起重机用电动葫芦使用时,将重物挂于吊钩处,启动主电动机进行提升,启动左副电动机使其沿着滑轨向左移动,启动右副电动机使其向右进行移动即可;现有的起重机用电动葫芦使用中发现,当左副电动机和右副电动机发生故障时,电动葫芦停至起重主梁中间处,维修人员需登高进行维修,十分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将故障的电动葫芦移动至起重主梁的左端,方便维修,更为安全可靠的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包括起重主梁、主电动机、左副电动机、右副电动机、支撑架、第一转轴、左防护罩和右防护罩,所述主电动机的右端与支撑架的左端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所述支撑架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所述主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自支撑架的右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末端设置有吊钩,所述左副电动机和右副电动机的底端均与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所述左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所述右副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所述起重主梁底端设置滑轨,所述左传动机构和右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滑轨上;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转轴和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右端均与支撑架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四放置槽,所述第四放置槽内设置有第四滚珠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自第一支撑板的底端插入至第三滚珠轴承内,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自第二支撑板的底端插入至第四滚珠轴承内,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和第二转轮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与第二转轮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所述第二转轮上设置有第二钢丝绳,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与起重主梁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自左防护罩内穿过左防护罩的左端壁并与固定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还包括排风机和排风喇叭口,所述排风机的右端与右防护罩内的右端壁连接,所述排风机的输入端与排风喇叭口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排风机的输出端自右防护罩内穿过右防护罩的右端壁自右防护罩的右端穿出。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所述右防护罩内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输出端自右防护罩内穿过右防护罩的底壁并自右防护罩的底端穿出,所述进风管内设置有滤网层。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所述进风管内设置有干燥剂放置架,所述干燥剂放置架上设置有干燥剂。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所述起重主梁的前端设置有两组限位挡板。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主电动机、左副电动机和右副电动机均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还包括防磨套管,所述防磨套管设置于左防护罩的右端壁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穿过防磨套管内。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所述右防护罩的前端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电动葫芦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在起重主梁的左端拉动第二钢丝绳,使电动葫芦移动至起重主梁的左端,松开第二钢丝绳时,第一扭转弹簧和第二扭转弹簧恢复原状时,将第二钢丝绳被缠绕回第二转轮上,对故障电动葫芦进行进行检修即可,更为方便,不需人工通过起重主梁进行维修,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进风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防护罩前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起重主梁;2、主电动机;3、左副电动机;4、右副电动机;5、支撑架;6、第一转轴;7、左防护罩;8、右防护罩;9、第一滚珠轴承;10、第二滚珠轴承;11、第一转轮;12、第一钢丝绳;13、吊钩;14、左传动机构;15、右传动机构;16、滑轨;17、第一支撑板;18、第二支撑板;19、第二转轴;20、固定板;21、第三滚珠轴承;22、第四滚珠轴承;23、第二转轮;24、第一扭转弹簧;25、第二扭转弹簧;26、固定环;27、排风机;28、排风喇叭口;29、进风管;30、滤网层;31、干燥剂放置架;32、限位挡板;33、控制开关;34、防磨套管;35、检修门;36、第二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包括起重主梁1、主电动机2、左副电动机3、右副电动机4、支撑架5、第一转轴6、左防护罩7和右防护罩8,主电动机2的右端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支撑架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9,支撑架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10,主电动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6的右端连接,第一转轴6的左端自支撑架5的右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10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9内,第一转轴6上设置有第一转轮11,第一转轮11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12,第一钢丝绳12的末端设置有吊钩13,左副电动机3和右副电动机4的底端均与支撑架5的顶端连接,左副电动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14,右副电动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15,起重主梁1底端设置滑轨16,左传动机构14和右传动机构15均设置于滑轨16上;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转轴19和固定板20,第一支撑板17和第二支撑板18的右端均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第一支撑板17上设置有第三放置槽,第三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21,第二支撑板18上设置有第四放置槽,第四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包括起重主梁(1)、主电动机(2)、左副电动机(3)、右副电动机(4)、支撑架(5)、第一转轴(6)、左防护罩(7)和右防护罩(8),所述主电动机(2)的右端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所述支撑架(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9),所述支撑架(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10),所述主电动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6)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左端自支撑架(5)的右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10)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9)内,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置有第一转轮(11),所述第一转轮(11)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12),所述第一钢丝绳(12)的末端设置有吊钩(13),所述左副电动机(3)和右副电动机(4)的底端均与支撑架(5)的顶端连接,所述左副电动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14),所述右副电动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15),所述起重主梁(1)底端设置滑轨(16),所述左传动机构(14)和右传动机构(15)均设置于滑轨(1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转轴(19)和固定板(20),所述第一支撑板(17)和第二支撑板(18)的右端均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7)上设置有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21),所述第二支撑板(18)上设置有第四放置槽,所述第四放置槽内设置有第四滚珠轴承(22),所述第二转轴(19)的顶端自第一支撑板(17)的底端插入至第三滚珠轴承(21)内,所述第二转轴(19)的底端自第二支撑板(18)的底端插入至第四滚珠轴承(22)内,所述第二转轴(19)上设置有第二转轮(23),所述第一支撑板(17)底端和第二转轮(23)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24),所述第二支撑板(18)顶端与第二转轮(23)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25),所述第二转轮(23) 上设置有第二钢丝绳(36),所述固定板(20)的顶端与起重主梁(1)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板(20)的右端设置有固定环(26),所述第二钢丝绳(36)的一端自左防护罩(7)内穿过左防护罩(7)的左端壁并与固定环(2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用电动葫芦,包括起重主梁(1)、主电动机(2)、左副电动机(3)、右副电动机(4)、支撑架(5)、第一转轴(6)、左防护罩(7)和右防护罩(8),所述主电动机(2)的右端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所述支撑架(5)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9),所述支撑架(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10),所述主电动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6)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左端自支撑架(5)的右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10)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9)内,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置有第一转轮(11),所述第一转轮(11)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12),所述第一钢丝绳(12)的末端设置有吊钩(13),所述左副电动机(3)和右副电动机(4)的底端均与支撑架(5)的顶端连接,所述左副电动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左传动机构(14),所述右副电动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右传动机构(15),所述起重主梁(1)底端设置滑轨(16),所述左传动机构(14)和右传动机构(15)均设置于滑轨(16)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转轴(19)和固定板(20),所述第一支撑板(17)和第二支撑板(18)的右端均与支撑架(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7)上设置有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21),所述第二支撑板(18)上设置有第四放置槽,所述第四放置槽内设置有第四滚珠轴承(22),所述第二转轴(19)的顶端自第一支撑板(17)的底端插入至第三滚珠轴承(21)内,所述第二转轴(19)的底端自第二支撑板(18)的底端插入至第四滚珠轴承(22)内,所述第二转轴(19)上设置有第二转轮(23),所述第一支撑板(17)底端和第二转轮(23)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24),所述第二支撑板(18)顶端与第二转轮(23)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25),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幸凯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卓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