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01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在翻转支架顶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设有翻转轴,在翻转支架顶部的另一端设有翻转固定载物台,在翻转轴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与翻转轴固定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镜片固定机构,在翻转支架上还设有驱动翻转轴旋转的翻转驱动马达,翻转驱动马达驱动翻转轴旋转,翻转轴带动摆臂旋转,将摆臂上的待检元件运送到翻转固定载物台,由于在翻转轴上设置有摆臂,摆臂能沿着翻转轴的周向方向移动,从而在旋转的同时摆臂也会从翻转轴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从而既能实现待检元件的翻面,又能实现待检元件位置的移动。

A swing arm type tur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镜片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眼镜片、手表镜片等的需求量逐年增大,镜片在加工时有可能出现崩边或刮痕等质量问题,镜片在出厂前需要检测,且镜片的两个面都需要检测,这就需要在检测时对镜片进行翻转。在申请号为201620563879.5,授权公告日为2016.11.09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光学镜片定心翻转机构,包括V型夹块,手指气缸,支架,旋转气缸,滑台气缸,以及上料台和下料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光学镜片定心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可实现光学镜片的定心翻转功能。但是该方案只是能将夹紧后的光学镜片进行以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手指气缸只能沿着沿着旋转气缸的轴向方向移动,旋转前光学镜片和旋转后光学镜片并不会产生位移,从而不适合两个面都要检测并且需要翻转时能从一个位置运送到另一个位置的检测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解决待检元件翻面、且在翻面时能实现待检元件位置移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在翻转支架顶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设有翻转轴,在翻转支架顶部的另一端设有翻转固定载物台,在翻转轴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与翻转轴固定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镜片固定机构,在翻转支架上还设有驱动翻转轴旋转的翻转驱动马达。以上设置,翻转驱动马达驱动翻转轴旋转,翻转轴带动摆臂旋转,将摆臂上的待检元件运送到翻转固定载物台,由于在翻转轴上设置有摆臂,摆臂能沿着翻转轴的周向方向移动,从而在旋转的同时摆臂也会从翻转轴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从而既能实现待检元件的翻面,又能实现待检元件位置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支架包括翻转底板和平行竖直间隔设置在翻转底板上的两块翻转立板,在翻转立板上设有翻转轴通过孔,在两块翻转立板之间且位于翻转轴通过孔处设有轴承座组件,翻转轴通过轴承座组件设在翻转支架上。以上结构的翻转支架具有容纳轴承座组件的空间,两块翻转立板上各设置一个轴承座装置,能使摆臂的旋转运动运行平稳。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在轴承座一侧的中心设有通孔,在轴承座的另一侧设有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的盲孔,盲孔与通孔之间形成抵挡面,在盲孔内设有轴承,在盲孔的孔壁上且位于轴承远离抵挡面的一侧设有卡簧槽,在卡簧槽内设置有卡簧,设置轴承座,轴承就不需要安装在翻转立板上,安装或更换轴承时不会损坏翻转立板。进一步的,所述镜片固定机构包括设在摆臂远离翻转轴一端的翻转运动载物台,翻转运动载物台包括翻转运动载物面,在翻转运动载物面上设有吸气孔,在摆臂或翻转运动载物台上设有与吸气孔相通的气管接头,设置翻转运动载物台,能便于摆臂的加工,减小摆臂加工的成本;设置吸气孔和气管接头,可与外接的真空发生器连接,在吸气孔处产生负压,吸附待检元件,采用吸附的方式能防止对光学镜片的损坏。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块翻转立板的外侧设有马达支架,在马达支架上设有翻转驱动马达,翻转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翻转轴通过联轴器相连,设置马达支架能便于安装翻转驱动马达,设置联轴器能便于翻转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翻转轴的连接。进一步的,翻转轴远离翻转驱动马达的一端穿出翻转支架,在翻转轴远离翻转驱动马达的一端设有感应片,在翻转支架上沿感应片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个槽型光电开关,以上设置,感应片在两个槽型光电开关之间旋转,能更可靠地控制翻转的角度。进一步的,在翻转支架内且位于翻转轴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限位组件,设置限位组件能对摆臂进行限位,防止槽型光电开关失灵。进一步的,位于翻转固定载物台一侧的限位组件的上表面高于翻转固定载物台的上表面,这种设置能形成镜片的容置空间,避免镜片在翻转过来时撞击到翻转固定载物台而损坏。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设置在限位块上的缓冲块,设置缓冲块能缓冲摆臂的冲击,使摆臂缓慢接触翻转固定载物台,防止镜片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轴承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轴承座组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1,翻转支架1包括翻转底板100和平行竖直间隔设置在翻转底板100上的两块翻转立板110,本实施例中,在翻转立板顶部的一端设有圆弧形的凸起,在圆弧形的凸起内开设翻转轴通过孔1100,在每块翻转立板110的内侧且位于翻转轴通过孔1100处设有轴承座组件2。轴承座组件2包括轴承座20,在轴承座20的中心设有通孔200,在轴承座20的一侧设有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的盲孔201,盲孔201与通孔200之间形成抵挡面202,在盲孔201内设有轴承21,在盲孔201的孔壁上且位于轴承21远离抵挡面202的一侧设有卡簧槽203,在卡簧槽203内设置有卡簧23,在轴承座20远离卡簧23的端面上设有定位凸台204,定位凸台204插入翻转轴通过孔1100内。在轴承21的内圈设有翻转轴3,翻转轴3的两端均伸出翻转支架1,在翻转轴3上设有摆臂4,摆臂4的一端与翻转轴3固定连接,在摆臂4的另一端设有吸气孔,本实施例中,在摆臂4的另一端设有翻转运动载物台5,在翻转运动载物台5上设有吸气孔550,在摆臂4上设有与吸气孔550相通的气管接头6,除了使用本方案中通过吸气孔吸附镜片的方案外,吸附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压片压紧镜片的方式,但是采用该种吸气孔的方式能减少固定时对镜片的损坏。在翻转支架的其中一块翻转立板的外侧设有马达支架7,在马达支架7上设有翻转驱动马达8,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马达8为伺服马达,能精密控制其输出轴的旋转,翻转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与翻转轴3通过联轴器9相连。在翻转支架1顶部远离翻转轴3的一端设有翻转固定载物台10,在翻转支架1内且位于翻转轴3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限位组件11,位于翻转固定载物台10一侧的限位组件11的上表面高于翻转固定载物台11的上表面,且两个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摆臂4上运载的光学镜片的厚度,防止镜片在翻转过来时撞击到翻转固定载物台10上而损坏。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块111和设置在限位块上的缓冲块112,本实施例中,缓冲块112为优力胶缓冲块。在翻转轴3远离翻转驱动马达8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感应片12,在翻转支架1上沿感应片1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个槽型光电开关13,本实施例中,两个槽型光电开关13水平相对设置。本方案,当镜片被放置在处于如图1所示起始位置的翻转运动载物台5上后,气管接头6连接真空泵或真空发生器等抽真空装置,使吸气孔550产生负压,吸附住镜片,启动翻转驱动马达8,摆臂4沿翻转轴3旋转,将翻转运动载物台5运送至翻转固定载物台10的上方,关闭抽真空装置,镜片落到翻转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翻转支架顶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设有翻转轴,在翻转支架顶部的另一端设有翻转固定载物台,在翻转轴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与翻转轴固定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镜片固定机构,在翻转支架上还设有驱动翻转轴旋转的翻转驱动马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其特征在于:在翻转支架顶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设有翻转轴,在翻转支架顶部的另一端设有翻转固定载物台,在翻转轴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与翻转轴固定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镜片固定机构,在翻转支架上还设有驱动翻转轴旋转的翻转驱动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包括翻转底板和平行竖直间隔设置在翻转底板上的两块翻转立板,在翻转立板上设有翻转轴通过孔,在两块翻转立板之间且位于翻转轴通过孔处设有轴承座组件,翻转轴通过轴承座组件设在翻转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在轴承座一侧的中心设有通孔,在轴承座的另一侧设有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的盲孔,盲孔与通孔之间形成抵挡面,在盲孔内设有轴承,在盲孔的孔壁上且位于轴承远离抵挡面的一侧设有卡簧槽,在卡簧槽内设置有卡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臂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固定机构包括设在摆臂远离翻转轴一端的翻转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斌蒋品杜观熊杨洛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