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969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所具有的多个主沟具备: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内侧的车辆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外侧的车辆外侧胎肩主沟,车辆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亦即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辆外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主沟(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多个主沟具备: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内侧的车辆内侧胎肩主沟、以及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外侧的车辆外侧胎肩主沟。并且,充气轮胎有时被安装于设定有负倾角的车辆。不过,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车辆内侧胎肩主沟的外侧端缘与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辆外侧胎肩主沟的外侧端缘与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根据该构成,抗滑水性能(抑制发生滑水现象的性能)及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能降低。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63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被安装于设定有负倾角的车辆时能够提高抗滑水性能和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主沟,该充气轮胎中,所述多个主沟具备: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内侧的车辆内侧胎肩主沟、以及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外侧的车辆外侧胎肩主沟,所述车辆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主沟,其特征在于,/n所述多个主沟具备: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内侧的车辆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外侧的车辆外侧胎肩主沟,/n所述车辆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亦即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辆外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2 JP 2018-198678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主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主沟具备: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内侧的车辆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最外侧的车辆外侧胎肩主沟,
所述车辆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亦即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辆外侧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缘、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赤道面与被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内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车辆内侧区域的空隙比大于:所述轮胎赤道面与安装在车辆上时配置于外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车辆外侧区域的空隙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内侧区域的主沟的空隙比大于:所述车辆外侧区域的主沟的空隙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轮胎具备:由所述多个主沟及一对接地端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
所述多个陆地部分别具备陆地沟,
所述车辆内侧区域的陆地沟的空隙比大于:所述车辆外侧区域的陆地沟的空隙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村利彦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