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80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取暖器,包含至少一个呈片状的发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件的刚性的支撑体,所述的发热件包含:一对具备相邻接表面的薄膜层,该薄膜层具备能令远红外线透过的光学透明度;夹设在所述的一对薄膜层的相邻接表面之间的发热片,该发热片为单片或为不具备相互邻接表面的至少两片;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片与外接电源相电连接的接电排线。所述的支撑体与所述薄膜层的外侧表面相固定连接,该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发热片不相重叠的区域内。由于采用柔性发热片作为加热芯材,本电取暖器占地空间小,散热定向性好,热量利用率高且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取暖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取暖器通常采用钢芯加热芯材,如陶瓷加热管等。开始加热后热量向四周散发使得对人体的加热效率较低,热量散发的定向性差。且使用过程中电取暖器的内部温度很高,能源利用率低,容易烫伤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定向性好、效率高、节能的电取暖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取暖器,包含至少一个呈片状的发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件的刚性的支撑体。所述的发热件包含:一对具备相邻接表面的薄膜层,该薄膜层具备能令远红外线透过的光学透明度;夹设在所述的一对薄膜层的相邻接表面之间的发热片,该发热片为单片或为不具备相互邻接表面的至少两片;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片与外接电源相电连接的接电排线。所述的支撑体与所述薄膜层的外侧表面相固定连接,该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发热片不相重叠的区域内。本技术所采取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薄膜层的边缘区域在至少一处位置上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热片为至少两片,在至少两片的所述发热片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薄膜层的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的间隙相重叠的区域内。所述的电取暖器还包含安装在所述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取暖器包含至少一个呈片状的发热件(1)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件(1)的刚性的支撑体(2),所述的发热件(1)包含: 一对具备相邻接表面的薄膜层(11),该薄膜层(11)具备能令远红外线透过的光学透明度; 夹设在所述的一对薄膜层(11)的相邻接表面之间的发热片(10),该发热片(10)为单片或为不具备相互邻接表面的至少两片; 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片(10)与外接电源相电连接的接电排线(12), 所述的支撑体(2)与所述薄膜层(11)的外侧表面相固定连接,该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发热片(10)不相重叠的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取暖器包含至少一个呈片状的发热件(1)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件(1)的刚性的支撑体(2),所述的发热件(1)包含:一对具备相邻接表面的薄膜层(11),该薄膜层(11)具备能令远红外线透过的光学透明度;夹设在所述的一对薄膜层(11)的相邻接表面之间的发热片(10),该发热片(10)为单片或为不具备相互邻接表面的至少两片;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片(10)与外接电源相电连接的接电排线(12),所述的支撑体(2)与所述薄膜层(11)的外侧表面相固定连接,该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发热片(10)不相重叠的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薄膜层(11)的边缘区域在至少一处位置上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片(10)为至少两片,在至少两片的所述发热片(10)之间存在间隙(13);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薄膜层(11)的相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与所述的间隙(13)相重叠的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片(10)为单片,该发热片(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益子宰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尼克司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