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柱结构及其车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66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柱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凹槽,凹槽远离第一连接侧板的侧壁端部向下向外延伸一段然后竖直向下延伸一段之后再向下向内延伸一段形成一凸架,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圆弧面板的侧端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用于插入凹槽内的卡条以形成第一拼接部,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处下方设有第二拼接部,第二拼接部包括竖直设置在圆弧面板下方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的弯折板,立板设有横板,横板与弯折板形成一能够与凸架适配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厢体,其包括该角柱结构,从而提高车厢体的抗拉强度,抗冲击能力。

A corner column structure and its carriag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柱结构及其车厢体
本技术涉及货物运输车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角柱结构及其车厢体。
技术介绍
货物运输车车厢体是用于装卸货物的一种载体的车厢体。现有的货物运输车的车厢体一般都是通过几块车钢型材焊接成型,再经过热浸锌处理。如此不仅制造工序复杂,成本高,且车厢体的车钢板厚,车厢沉重,安装时费时费力。货物运输车车厢体包括车厢侧板、车厢前墙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即现有的车厢侧板与车厢前墙板的固定连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如此会使得整体车厢体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下降,从而导致车厢体的抗冲击能力较差;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车厢侧板与车厢前墙板,也会影响车厢体的外观性能。另外,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焊接的方式固定车厢侧板与车厢前墙板还会导致雨水渗进车厢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柱结构及其车厢体,该角柱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形成,其中,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侧板通过其设置的凹槽与圆弧面板上设置的卡条进行拼合;通过第一连接侧板上设置的凸架与圆弧面板上设置的卡槽进行拼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形成该角柱结构,该车厢体包括角柱结构,从而提高了该车厢体的抗拉强度,大大提高了该车厢体的抗冲击能力。且该角柱结构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车厢前墙板以及车厢侧板的连接,从而使得车厢体的整体外观性能大大增加。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角柱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远离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壁端部向下向外延伸一段然后竖直向下延伸一段之后再向下向内延伸一段形成一凸架,所述凸架远离所述凹槽一端的端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凸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所述圆弧面板的侧端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用于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卡条以形成第一拼接部,所述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处下方设有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圆弧面板下方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的弯折板,其中,所述弯折板自所述立板的侧端向下向外然后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立板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弯折板形成一能够与所述凸架适配的卡槽;所述平面板靠近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向下设置一与所述弯折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时,所述卡条能够插入凹槽内进行拼合,所述凸架能够卡接于卡槽内进行拼合,以形成所述角柱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还向下向外延伸出一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向外延伸出一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沿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还向外延伸出一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板的下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一种车厢体,包括上述的角柱结构、车厢侧板、车厢前墙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所述车厢前墙板、车厢底板、车厢侧板以及车厢顶板构成用于放置货物的容纳腔,所述车厢侧板与车厢前墙板之间通过所述角柱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厢侧板的顶部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加强支撑所述车厢顶板的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车厢侧板、车厢前墙板的中部位置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加强骨。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骨上还间隔均匀设置有用于捆绑货物的捆绑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角柱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形成,其中,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侧板通过其设置的凹槽与圆弧面板上设置的卡条进行拼合;通过第一连接侧板上设置的凸架与圆弧面板上设置的卡槽进行拼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形成该角柱结构;本技术的车厢体包括该角柱结构,从而提高了该车厢体的抗拉强度,大大提高了该车厢体的抗冲击能力。且该角柱结构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车厢前墙板以及车厢侧板的连接,从而使得车厢体的整体外观性能大大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角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角柱结构与车厢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2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接侧板;10、凹槽;11、凸架;110、第一延伸板;111、第二延伸板;112、第三延伸板;12、L形连接板;120、第二连接部;1200、第二支撑板;121、第一连接部;1210、第一支撑板;1211、第一加强筋;2、第二连接侧板;20、圆弧面板;21、平面板;201、立板;2010、横板;202、弯折板;2020、第一面板;2021、弯折部;2022、第二面板;20220、第二加强筋;203、连接板;2030、第三支撑板;204、卡条;205、卡槽;206、长条槽;3、第一卡接部;4、第二卡接部;5、车厢体;50、车厢底板;51、车厢侧板;52、车厢顶板;53、车厢前墙板;6、加强骨;60、捆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示出了一种角柱结构,所述角柱结构由第一连接侧板1和第二连接侧板2拼接形成,且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和第二连接侧板2均由铝合金型材制成。所述第一连接侧板1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凹槽10,所述凹槽10远离第一连接侧板1的一侧壁端部向下向外延伸一段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n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远离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壁端部向下向外延伸一段然后竖直向下延伸一段之后再向下向内延伸一段形成一凸架,所述凸架远离所述凹槽一端的端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n所述L形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凸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侧板连接;/n所述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n所述圆弧面板的侧端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用于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卡条以形成第一拼接部,所述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处下方设有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圆弧面板下方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的弯折板,其中,所述弯折板自所述立板的侧端向下向外然后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立板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弯折板形成一能够与所述凸架适配的卡槽;/n所述平面板靠近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向下设置一与所述弯折板连接的连接板;/n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时,所述卡条能够插入凹槽内进行拼合,所述凸架能够卡接于卡槽内进行拼合,以形成所述角柱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
所述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边缘处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远离第一连接侧板的一侧壁端部向下向外延伸一段然后竖直向下延伸一段之后再向下向内延伸一段形成一凸架,所述凸架远离所述凹槽一端的端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
所述L形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凸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侧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侧板由一平面板与一圆弧面板相切连接形成;
所述圆弧面板的侧端向下延伸一段再向外延伸一段形成一用于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卡条以形成第一拼接部,所述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处下方设有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圆弧面板下方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的弯折板,其中,所述弯折板自所述立板的侧端向下向外然后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立板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弯折板形成一能够与所述凸架适配的卡槽;
所述平面板靠近圆弧面板的一侧边缘向下设置一与所述弯折板连接的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侧板和第二连接侧板拼接时,所述卡条能够插入凹槽内进行拼合,所述凸架能够卡接于卡槽内进行拼合,以形成所述角柱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还向下向外延伸出一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雷小洪何宇文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钛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