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624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是一种在玉米田中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种玉米,栽培香菇,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栽培料的温度保持在20~30℃,栽培料含水量在60~70%,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玉米田形成的小气候条件,使香菇菌丝生长旺盛、粗壮,菇潮整齐,菇肉厚,菇质好,玉米因受香菇菌丝分泌物营养与刺激生长,植株健壮,穗大粒多,子粒饱满,本发明专利技术做到了粮丰菇旺,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mushroom intercropped with co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中的作物栽培,涉及玉米同其它作物的间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玉米田中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技术背景玉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多年来,在东北地区曾先后进行了玉米与豆类、春小麦,间、套、混种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了不同的玉米与其它作物间、套、混种模式,较成功地发挥了复合群体中不同作物的相对优势,大大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已知的玉米香菇间作方法是,玉米种植可以采用一般的大田种植方式,或实行大行距种植栽培,大行距种植行距为67厘米、株距为25厘米左右。春玉米按期播种,当玉米长到67~100厘米时,在每行玉米的荫面靠近玉米根处用铁镐刨宽、深各10厘米的沟。将发酵好的香菇生长料撒入沟内,厚约5厘米,随后用脚踏实。然后将菌种掰成小枣大小的块,摆好后再覆盖香菇生长料3~4厘米厚踏实,剩余的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上面,覆盖土2厘米厚。这种间作栽培方法受一定的自然条间的限制,间种过程中香菇的产量一直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作物间、套、混种的基本理论和玉米与香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良菌棒、栽培营养基等,营造有利于玉米和香菇生长环境,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与香菇间作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使间作作物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尤其是寒冷地地理条件,促进玉米与香菇共同生长,改变香菇间作产量低的现状,从菌棒、栽培种营养料、栽培料的制作入手,在原有菌料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玉米,栽培香菇,田间管理。播种玉米。在地势较高、水源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肥沃沙壤土上种植玉米。播种方式同春玉米常规种植相同。播种前施足底肥,浇足水,耕耙平整。种植玉米的行距为34-45cm,株距为30~40cm,密度为40000~42000株/hm2。栽培香菇。在玉米株长到0.8~1.2m时,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将行间的土培到两侧的垄上,使菇床宽为40-50cm,深为17~20cm,长为9~11m。在铺料播种前3~4天,将菇床浇足底水。待土壤表面没有积水,在菇床底撒一薄层生石灰,对菇床进行消毒处理。菇床消毒处理后,即可铺料播种香菇。本专利技术栽培香菇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栽培种的方式,另一种是菌棒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可同时使用。所述的栽培种方式是将已发酵好的栽培料按0.5~1.5kg/m2的量均匀铺在菇床内,铺料的同时接种10%备用香菇栽培种。采取分层播种的方式,也就是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香菇栽培种,再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香菇栽培种,共两层栽培料两层香菇栽培菌种。为了保持菇床的温度和湿度,料面压平压实后,覆沙壤土1.5~2.0cm。所述的菌棒方式是在菇床内栽培菌棒,栽培方法是将备用长满菌丝的菌棒横放在菇床内,菌棒间相隔13~17cm,同时覆砂粘土1.5~2cm,以保持菇床的温度和湿度。田间管理。菇床在播种后要控制好温湿度,以保证栽培料的温度和湿度。本专利技术栽培料的温度为20~30℃,栽培料含水量在40-50%。香菇播种后,经13~20天的培养,菇床料面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经常向玉米植株上喷水,并逐渐加大喷水量,以料面不积水为宜,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此时宜对空雾状喷水,切忌对照料面直接喷水,以免损伤幼菇。经7天正常管理,子实体菌盖平展,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菇。每采完一潮菇后,要认真清除床面残留的菇柄、碎片和死菇等,然后向料面轻轻喷水,保持栽培料湿润,使菌丝恢复生长以利下潮菇形成。一次性铺料播种可采菇3~4潮,每潮菇间隔10~15天。本专利技术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直接以喷雾方式向玉米田间喷水,以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在连雨天,通过未建菇床的垄沟及时排水,尽量不要使菇床内积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栽培料以玉米芯和水稻秸秆为主,还包含麸皮、过磷酸钙、多菌灵、生石灰和石膏粉。将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水稻秸秆铡成8~12cm长的碎段。上述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0%,水稻秸秆20%,麸皮7.5%,过磷酸钙0.3%,多菌灵0.2%,生石灰1%,石膏粉1%,PH值调整到7.5~7.7。栽培料加水,加水量为总培养料的65%。加水后拌匀,发酵,温度控制在60℃~70℃。如温度超过70℃要及时翻堆补充水分,经5~7天堆积发酵的栽培料为褐色,具有酸、甜香味,料软且松散即可使用。所述的备用香菇栽培种是在栽培种营养料上接种香菇菌,培养生长出平菇菌丝。栽培种营养料包含玉米芯颗粒,麸皮,白糖,KH2PO4,生石灰,石膏粉。上述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9.8%;麸皮16.6%;白糖1.1%;KH2PO40.3%;生石灰1.1%;石膏粉1.1%。将栽培种营养料加水,使PH为7.0~7.4。栽培种营养料和水的量为:栽培种营养料∶水=1∶1.3。加水后装瓶、灭菌、接种。在25℃~28℃下培养21~25天,菌丝长满罐头瓶,备用。所述的菌棒是在培养料上接种香菇菌,培养生长出香菇菌丝,并作成棒状。培养料由玉米芯颗粒、麸皮、水稻秸秆粉、尿素、过磷酸钙、生石灰组成。各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0%,麸皮8%,水稻秸秆粉20%,尿素0.2%,过磷酸钙0.3%,生石灰1.5%。将培养料加水,调整PH值为7.6~7.8。培养料和水的量为:培养料∶水=1∶1.4。将加水后的培养料装入直径为28cm、长为45cm的由聚乙烯作成的料袋内,使其形成棒状。经灭菌、接种,在25℃下培养。经38~42天菌丝长满料袋,备用。本专利技术利用玉米田形成的较好小气候条件,营造适应香菇培养和生长环境,使香菇菌丝生长旺盛、粗壮,洁白浓密,出菇快而多,菇潮整齐,菇肉厚,菇质好。本专利技术对玉米生长没有负面影响,玉米因受香菇菌丝分泌物营养与刺激生长,植株健壮,穗大粒多,子粒饱满,粒重提高,产量增加,同时玉米田无杂草生长,做到了粮丰菇旺,可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实验表明,间作200mm2玉米田,产玉米150kg,同时采收鲜菇732.5kg。另外,玉米间作香菇投资少,效益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在中国吉林省西部前郭县长龙乡进行了试验,选用的玉米品种为单玉米13号,香菇品种为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提供的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Schulz.)Sacc.]。在4月中下旬进行玉米播种,种植玉米的行距为70cm,株距为35cm,密度为41000株/hm2。在5月上旬开始制作紫孢侧耳菌棒,菌棒培养料由70%的玉米芯颗粒、8%的麸皮、20%的水稻秸秆粉、0.2%的尿素、0.3%的过磷酸钙、1.5%的生石灰组成,菌棒培养料与水的比为1∶1.4,PH值为7.7,装料袋为直径28cm、长45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2.5kg。灭菌、接种,在25℃下培养,经40天菌丝长满料袋。5月中旬开始制作紫孢侧耳栽培种,栽培种营养料中有79.8%的玉米芯颗粒、16.6%的麸皮、1.1%的白糖、0.3%的KH2PO4、1.1%的生石灰、1.1%的石膏粉,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种玉米、栽培香菇、田间管理, 其特征是在沙壤土上播种玉米, 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采用栽培种和菌棒的方式栽培香菇;栽培料的温度保持在20~ 30℃,栽培料含水量在4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种玉米、栽培香菇、田间管理,其特征是在沙壤土上播种玉米,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采用栽培种和菌棒的方式栽培香菇;栽培料的温度保持在20~30℃,栽培料含水量在4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香菇栽培对菇床进行消毒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栽培种方式是将已发酵好的栽培料均匀铺在菇床内,铺料的同时接种10%备用香菇栽培种,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香菇栽培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间作香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维持空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微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