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包括主气管,还包括控制器,主气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气体流量计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连接气管,连接气管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针阀,针阀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气体出气管。该混合双气输出装置,通过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管道接头、第三电磁阀、二分支进气管与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的配合使用,将单管道输入改成双管道输入,有利于避免在换气期间主气管内部无焊接保护气体,有助于避免无气体焊接的情况出现,从而有助于降低不良品产生的概率,通过第一气体流量计、连接气管、针阀、气体出气管与第二气体流量计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
A mixed double gas outpu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出装置,具体是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现代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焊接保护气体气体工业名词,气体保护焊由于具有焊接质量好,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在工件进行焊接时,提高焊接保护气体用于提高工件焊接质量。但是,目前焊接保护气体的输入一般单管道输入,在换气期间易造成无气体焊接,造成不良品概率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包括主气管,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主气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针阀,所述针阀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气体出气管,所述气体出气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体流量计,所述主气管上固定安装有二分支进气管,所述二分支进气管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电磁阀,且第三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所述二分支进气管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道接头,一侧的管道接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另一侧的管道接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气管上固定安装有备用管,所述备用管上且靠近第一气体流量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所述备用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所述备用管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泵气装置,且泵气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所述泵气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气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气装置包括气泵,与气泵进气口固定连接的备用进气管,与气泵出气口固定连接的备用出气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分支进气管为T型管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与第二气体流量计均采为浮子流量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接头与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和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之间均设有密封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管道接头、第三电磁阀、二分支进气管与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的配合使用,将单管道输入改成双管道输入,有利于避免在换气期间主气管内部无焊接保护气体,有助于避免无气体焊接的情况出现,从而有助于降低不良品产生的概率,通过第一气体流量计、连接气管、针阀、气体出气管与第二气体流量计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有助于提高焊接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二气体流量计可对调节后的气体流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有助于提高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控制的精准度,通过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备用管、备用气罐与泵气装置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始终保持输出管道内部的气体充足,避免当主气管气体输入口处出现意外时,输出管道内部无保护气体而导致无气体焊接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有助于提高对工件的焊接质量,不良品概率低。附图说明图1为混合双气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混合双气输出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混合双气输出装置的图1中B处放大图。图中:主气管1、控制器2、第一气体流量计3、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连接气管6、针阀7、气体出气管8、备用管9、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管道接头11、第三电磁阀12、二分支进气管13、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第二气体流量计15、备用气罐16、备用进气管17、气泵18、备用出气管19、泵气装置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包括主气管1,还包括控制器2,主气管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计3,第一气体流量计3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连接气管6,连接气管6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针阀7,针阀7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气体出气管8,气体出气管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体流量计15,主气管1上固定安装有二分支进气管13,二分支进气管13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电磁阀12,且第三电磁阀12与控制器电连,二分支进气管1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道接头11,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另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连接气管6上固定安装有备用管9,备用管9上且靠近第一气体流量计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4,且第一电磁阀4与控制器2电连,备用管9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5,且第二电磁阀5与控制器2电连,备用管9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泵气装置20,且泵气装置20与控制器2电连,泵气装置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气罐16,泵气装置20包括气泵18,与气泵18进气口固定连接的备用进气管17,与气泵18出气口固定连接的备用出气管19,二分支进气管13为T型管道,第一气体流量计3与第二气体流量计15均采为浮子流量计,管道接头11与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和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之间均设有密封带,设置密封带有助于提高管道连接的密封性,有利于避免管道气体泄漏,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在进行气体换气期间,如果此时正在通过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向主气管1进行输入保护气体,关闭靠近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一侧的第三电磁阀12,同时打开靠近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一侧的第三电磁阀12,从而可始终保持主气管1内部一直含有充足的焊接保护气体,将单管道输入改成双管道输入,有利于避免在换气期间主气管1内部无焊接保护气体,有助于避免无气体焊接的情况出现,从而有助于降低不良品产生的概率,通过第一气体流量计3可对管道内气体的流量进行检测,然后通过针阀7用于调节管道内气体的流量,从而实现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进行调节,从而有助于提高焊接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二气体流量计15可对调节后的气体流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有助于提高对焊接保护气体的流量控制的精准度,当第一气体流量计3检测到管道内气体流量降低时,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5打开,同时启动泵气装置20从备用气罐16内部抽取备用焊接保护气体,并将其输入到连接气管6的内部,有利于始终保持输出管道内部的气体充足,避免当主气管1气体输入口处出现意外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包括主气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所述主气管(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计(3),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3)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连接气管(6),所述连接气管(6)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针阀(7),所述针阀(7)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气体出气管(8),所述气体出气管(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体流量计(15),所述主气管(1)上固定安装有二分支进气管(13),所述二分支进气管(13)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电磁阀(12),且第三电磁阀(12)与控制器电连,所述二分支进气管(1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道接头(11),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另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包括主气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所述主气管(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计(3),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3)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连接气管(6),所述连接气管(6)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针阀(7),所述针阀(7)的出气口固定安装有气体出气管(8),所述气体出气管(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体流量计(15),所述主气管(1)上固定安装有二分支进气管(13),所述二分支进气管(13)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电磁阀(12),且第三电磁阀(12)与控制器电连,所述二分支进气管(1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道接头(11),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混合气体输入管(10),另一侧的管道接头(1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合气体输入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双气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气管(6)上固定安装有备用管(9),所述备用管(9)上且靠近第一气体流量计(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4),且第一电磁阀(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忠宝,崔忠骏,崔忠旺,李瑞达,崔卓,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方兴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